7月以來醫藥股遭遇股東減持的情況時有發生,減持理由更是五花八門。
Wind數據顯示,下半年以來,共有63家醫藥公司重要股東在二級市場上交易。其中,總變動方向為減持的有51家,增持數量僅有9家,還有3家持平。除藥明康德外,科倫藥業、上海萊士、延安必康等公司減倉金額也在5億元以上。
據券商中國消息,8月13日晚間,藥明康德披露新一輪股東減持計劃,7名首發前股東合計擬減持不超過10.74%的上市公司股份。
據報道,這次減持中,除HCFII WX (HK) Holdings Limited的減持理由為股東自身資金需求外,其餘6位股東的減持理由均為「基金投資正常退出」。如按減持上限及昨日8月13日收盤價估算,減持10.74%可套現金額約為121億元。
根據8月13日晚間,藥明康德公布的股東減持股份計劃顯示,Glorious Moonlight Limited等7名股東擬在公告日起三個交易日後的3個月內進行減持。
就此次7名減持股東的情況來看,Glorious Moonlight Limited、Summer Bloom Investments (I) Pte. Ltd.、嘉世康恆(天津)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三家系藥明康德超過5%以上股東,其餘4級持股則在5%以下。
其中,上海金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平安置業投資有限公司兩家為一致行動人,同屬平安集團控制。因此,二者將減持額度限制,即兩個主體在任意連續90日內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股份的總數合計不超過股份總數的1%。
在減持數量上,7名股東合計擬減持股份達到10.74%,其中3家擬減持不超過2%。如上述減持全部實現,按照藥明康德8月13日68.86元/股的收盤價計算,7名股東合計可套現金額約為121億元,其表演今年5月藥明康德股份首發股份解禁之時即已開始。
2018年4月13日,證監會核准藥明康德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股)股票1.04億股,並於當年5月8日在上交所掛牌上市。今年5月8日,藥明康德首發限售股到期解禁,解禁股份共計6.14億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52.51%。
在此之前,4月30日,藥明康德披露股東減持計劃顯示,上述7名股東計劃減持不超過11.93%的股份,減持窗口期為5月29日-8月10日。彼時,ABG-WX Holding (HK) Limited、HCFII WX (HK) Holdings Limited兩家持股比例也在5%以上,且7家股東中,除平安置業外,其餘均系藥明康德前十大股東。
而根據8月12日晚間藥明康德披露的上述減持執行情況來看,截至減持時間區間屆滿日,減持股東合計減持8972.91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48%。
從減持的價格區間來看,上述7家公司的減持價格範圍在62.50-91.36元/股,合計減持總金額為66.26億元。而與取得價格相比,藥明康德股東可算是「盆滿缽盈」。
根據藥明康德招股書顯示,2016年3月,藥明康德(彼時為藥明有限)成立第三次也是最為重要的一次股權轉讓, WXAT BVI(藥明康德維京)將其持有的藥明有限91%的股權分別轉讓給G&C VI(群雲VI)等32名受讓方,轉讓股權單價均為3.89元/出資額,上述6名股東(除平安置業)均在此時加入。平安置業則參與了藥明有限2017年1月的第四次增資,增資價格為40元/註冊資本。
對於上述7家股東而言,其在股份解禁後減持本無可厚非。不過,上一次減持公告發布之時,藥明康德股價即遭受重創,直至近期股價才有所回升。這次百億減持,藥明康德股價又當如何?
隨著我國醫藥行業從「簡單仿製」邁入「仿創結合」,再到「自主創新」的發展階段,一大型藥企逐步轉型升級,將創新藥作為開發的重點,創新藥研發項目持續增加,帶來行業整體研發投入的快速提升。企業對CRO接受程度提高,驅動我國CRO市場規模快速擴大。
西南證券在研究報告中指出,藥明康德公司臨床前CRO業務在過去三年的復合增速達到了25.0%,由於全球的醫藥研發活動正向中國和其他低成本國家轉移,該板塊收入未來三年將繼續維持高速增長。美國區實驗室收入(器械、細胞和基因療法外包服務)增速在2018年有所下降,但是伴隨歐洲器械的再註冊啟動以及全球細胞和基因療法的快速增長,該板塊收入增長有望提速。
此外,國聯證券、中銀國際證券等多家券商也紛紛就藥明康德及醫藥行業做出研究報告,並給出「增持」、「推薦」等評級。
天安財險終於出清所持興業銀行股票
據證券時報記者 鄧雄鷹報道,西水股份昨日晚間公告稱,2019年6月4日至2019年8月13日,子公司天安財險通過大宗交易和集中競價方式累計出售所持有的興業銀行股票4.98億股,占興業銀行總股份的2.396%。
此次減持之前,天安財險通過「天安財險-保贏1號」持有興業銀行2.396%的股份,為後者第八大股東。而早在今年2月份,天安財險曾經兩次減持興業銀行股票。
粗略計算,今年以來天安財險已至少套現了135億元;而本次交易完成後,天安財險不再持有興業銀行股票。
今年以來,天安財險多次減持興業銀行股票,2019年2月15日至2月25日,天安財險通過大宗交易方式累計減持所持興業銀行3.415億股;2019年2月27日,其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興業銀行7000萬股。
通過上述三輪減持興業銀行股權,天安財險套現了大量現金。按照減持時的最低股價粗略估算(大宗交易價按照收盤價的九折粗略計算),天安財險今年以來三輪減持興業銀行股票至少累計套現135億元。
截至8月13日,西水股份尚持有興業銀行1.26億股,天安財險持有興業銀行0股,合計持有興業銀行1.26億股,占興業銀行總股份的0.606%。
天安財險成立於1995年,註冊資本177.64億元。西水股份及三家合夥企業金奧凱達、國亞創豪、恆錦宇盛合計持有50.87%股權。
百億理財險兌付施壓
業內人士認為,天安財險出售興業銀行股權,與其理財型保險到期兌付一事有關。
天安財險理財險「保贏1號」系列產品於2013年10月通過審批,該系列投資型保險分為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2014年11月18日獲批延續銷售一年,2016年1月8日,原保監會批覆「保贏1號」可延續銷售,銷售期限自批覆之日起至2016年7月5日。
該理財型業務曾帶來天安財險保戶儲金及投資款的快速擴張,但隨著該類業務停售及給付到期,近年來成為壓在天安財險流動性上的一塊大石。2017年下半年起,天安財險便開始應對理財險到期給付問題。
根據西水股份5月18日《關於上海證券交易所對公司2018年年度報告的事後審核問詢函的回覆公告》, 2019年1月至4月完成理財險兌付404.80億元,5月至12月尚需完成理財險兌付154.21億元。2020年需兌付的金額為16.44億元。
目前尚不知天安財險今年5月~12月需兌付的154.21億元理財險進展幾何。不過隨著理財險逐步兌付完成,天安財險未來兌付壓力將進一步減小。
醫藥股7月以來頻繁遭減持
事實上,像近期醫藥股減持的情況,市場上最近時有發生。
8月10日,從事醫療器械行業的健帆生物公告稱,公司部分董事、監事擬減持歐公司股份,合計減持數量不超過531.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不超過1.27%。紫鑫藥業則在8月9日公告稱,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擬減持3842.28萬股股份,占比不超過3%。
Wind數據顯示,下半年以來,共有63家醫藥股重要股東在二級市場上交易。其中,總變動方向為減持的有51家,增持數量僅有9家,還有3家持平。除藥明康德外,科倫藥業、上海萊士、延安必康等公司減倉金額也在5億元以上。
天風證券表示,年中以來,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仍大,外部擾動仍在,在內外部環境充滿不確定性背景下,醫藥板塊的相對比較優勢較為突出,建議投資者關注各個細分領域的龍頭標的。
從行業的角度看,財富證券醫藥生物行業月報顯示,7月醫藥生物板整體表現比較平穩,但子板塊行情出現較大分化,中藥板塊下跌幅度較大,累計下跌4.82%,其餘子板塊行情表現相對較平穩。我國醫藥行業的產業基礎相對較好,需求端以國內市場為主,醫藥生物板塊「避險」屬性增強,維持醫藥生物板塊「同步大市」評級。
作者:你髮姐
編輯:侯憶楓
監製:王俊稷
來源:券商中國
「第一財經廣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IWMKlmwBvvf6VcSZSDy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