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著出差佳木斯的機會,順便逛逛這座松花江畔的邊陲小城。暫時擺脫了哈爾濱的爆表霧霾,很驚奇,為什麼相距僅不到400公里的兩座城市,空氣品質差距這麼大!
數九寒冬里,北方城市有著其獨特的魅力。每次到佳木斯,我都會去杏林湖公園,除了環境優美以外,最重要的原因是這裡有一座毛主席塑像。杏林湖公園是佳木斯市區大型的休閒開放式公園之一,它北臨醫學院、南抵站前路、東起杏林路西端、西至長青路杏林橋,占地18公頃。今天的公園東入口處,被一個迎接北京冬奧會的大型雪雕裝飾起來,充滿了節日氣氛。
雪雕已經完工了,兩位工作人員冒著嚴寒,在把「激情奧運」四個鮮紅的大字掛在雪雕大門處。
在杏林湖公園的主入口處廣場上,矗立著一座毛主席塑像。毛主席塑像基座上有這樣的介紹:1968年在合江地區人民的積極倡導下,在佳木斯東方紅廣場,也就是現在的火車站廣場,敬建毛主席巨型塑像。敬建工作自1968年7月1日開始籌建,1969年10月1日正式落成。塑像採取鋁矽合金澆鑄,由佳木斯造紙廠鑄塑。塑像高度為7.1米,象徵毛主席親手締造的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日。
這座毛主席塑像像身加基座總高度為12.26米,象徵著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誕生紀念日。1993年8月8日至8月28日,毛主席塑像敬遷至佳木斯市兒童公園。
新塑像的像身高度仍為7.1米,這座毛主席塑像的主基座上部紅色拋光花崗岩貼面高度為1.893米,象徵著毛主席誕生年份,下半部白色花崗岩條石砌築總長度為100米,象徵著毛主席誕辰100周年之際敬遷此地。主席像的肩頭落滿了積雪,更顯豪邁。
塑像基座上的簡介寫道:毛主席塑像敬建落成,是為了讓世人永遠懷念一代偉人對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所做出的豐功偉績,使人們牢記毛主席的恩情,時刻不忘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讓我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滿懷信心,把建設中國有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基座前有剛敬獻的花束,每次來到毛主席塑像前,都會看到這裡堆滿了花束。
公園建於1958年,1989年公園進行了大面積改造,把原杏林湖公園改建成"兒童公園"。2004年把原"兒童公園"拆牆透綠,投資近千萬元建設了杏林湖公園,並於2004年8月份正式更名為杏林湖公園。圖為「俏皮」的羅鍋橋,橋如其名。
位於祖國東北邊陲的佳木斯,在漫長的冬季里,老人們都是如何鍛鍊身體的呢?杏林湖公園裡有一條健身道,老人們在陽光里快步行走,這是冬季里最流行的鍛鍊方式了。
在冰天雪地里,人們清理出一小塊場地,幾個人圍攏成一圈在踢毽子。毽子上下翻飛,參與者腿腳靈活,毽子像賦予了生命,在大家的腳面上快樂地傳遞著,很久都不會落地。偶爾參與者會展示一下絕技,贏得一眾喝彩。
也有人把公園湖面上的冰面清理出來,玩上了冰尕。東北長大的人對冰尕都不陌生,冰尕陪伴了東北幾代人的快樂成長。冰面上的老人動作舒展地揮動長鞭抽打冰尕,冰尕就會發出清脆悅耳的「蜂鳴」聲,加速地旋轉,是不是很好玩?
健身器材區也有老人在鍛鍊著。在東北的嚴冬里,不管你選擇哪種鍛鍊方式,首先要穿得暖和,要把自己包成個「粽子」。
哈哈,看看我們大東北室外的狗狗吧,同樣要全副武裝,看它穿上了毛衣毛褲,還有喜慶的「棉鞋」,有種莫名的喜感。
樹林裡的雪地上,有位「大俠」在領著徒弟們練習扎馬步。
旁邊有兩位武林高手在練習棍術,一根短棍在手中虎虎生風,威風凜凜。
北方漫長的冬天,讓很多老人去了海南貓冬。當然,大多數的老人還是選擇留在家裡過冬,其實北方四季分明,冬季空氣清新,對身體也有好處,但冬季鍛鍊時,老人們最怕的是跌跤,一定要加倍注意。
樹林中的這座中國風亭子裡,一位老人在音響的伴奏下,引吭高歌,一曲京劇唱段《打虎上山》霸氣十足。這就是北方的冬天,嚴寒中,我們東北的老人就是這樣鍛鍊的。
這樣的北方冬天,你喜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