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恐怖」的樣子,帥炸

2020-01-28     紅火新聞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范麗芳 蒼雁 石洪宇 郭佳 陳靜


將人牢牢裹住的防護服

因為和疫病總是同時出現

在不熟悉的人眼中

顯得有些陌生和恐怖

但在一線的醫護人員眼中

這卻是生命的保障


更衣像裝彈,脫衣像拆彈

鄧磊,四川省人民醫院急診EICU副主任醫師,他27日深夜寫下的日記,講述了醫務人員的辛苦付出。

「進入病房之前,所有醫務人員都要到醫院5樓清潔區進行更衣。洗手、穿隔離衣、戴帽子、戴口罩、戴護目鏡、穿防化服、穿鞋套、戴面屏、戴手套……」

「每一個環節看似簡單,但是都必須要非常認真地完成。因為一個小小的失誤,都可能給自己帶來感染的風險。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卻像在裝炸彈。」


鄧磊在武漢。鍾欣 攝

「穿上防護裝備,沒辦法接聽手機、沒辦法上廁所、沒辦法喝水,就連說話,感覺都必須得配個對講機才能搞定。」


鄧磊寫道,從26日傍晚6點到凌晨0點,工作6小時之後,終於可以短暫休息。


然而脫防護用品比穿更難。「這個過程更像是在拆炸彈,每一個環節,都必須保持非常清醒,寧願慢一點點,也儘量不要出錯。」


ICU中多為危重病人,他們的工作更顯繁忙。「個別醫生和護士每天休息時間不到4個小時,因為沒有什麼比搶救患者生命更有價值!」


男女都穿護士服 沒有時間上廁所


查瓊芳是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的援鄂醫療隊員——呼吸科專家。她在其日記中記下了於武漢抗擊新型肺炎疫情的點滴。


「武漢當地的醫療設施確實比上海要簡陋,而當地的醫護人員已經在這樣的條件下艱苦支撐了整整一個月。」同是白衣戰士,查瓊芳對武漢當地的醫護人員有著同行的惺惺相惜。


上海援鄂醫療隊隊員們以樂觀積極的狀態奮戰在抗擊疫情的一線。 仁濟醫院供圖 攝

面對每一位重症病人,作為醫生的查瓊芳感受到的是責任和壓力。


都說人有「三急」,而在抗擊疫情的一線,醫生們忙得沒時間上廁所:「工作很多,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大家都不敢喝水,也不敢吃東西,儘量減少上廁所的時間。」


在共克時艱的抗擊疫情中,醫生們抓緊機會地「苦中作樂」。


「因為沒有白大褂,所以我們無論男女,都穿上了護士服。各種各樣的身材都套進比較修身的護士服裡面,顯得有點滑稽,這也是少有的讓大家露出笑容的一刻。」


已有醫生感染 住宿也要分區


27日,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馳援天門市的工作組抵達目的地。


據山西援鄂的醫務人員介紹,湖北的防護要求比山西更加嚴格,防護用品穿脫流程也略有區別。為確保安全,大家嚴格按湖北的防護流程反覆、認真演練。


崗前培訓尤其強調個人防護的重要性,即使是生活住宿區,房間也被要求分成污染區、半污染區和清潔區。因為當地已有醫生感染,病情危重。


當日利用休息時間,天門醫療組組長、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主任醫師李軍馬上帶領兩位專家,來到天門市人民醫院對其進行會診。


山西白求恩醫院潛江小分隊人員嚴格按湖北的防護流程反覆、認真演練。 山西白求恩醫院供圖 攝


該重症患者是天門市本地醫生,曾去過武漢,經常到發熱門診會診,1月20日發現肺部異常,目前判斷是交叉感染。


該工作組與當地負責人協商後,整隊入駐天門市婦幼保健院,該目前沒有設置發熱門診,主要是接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下午,天門工作組對醫生們進行崗前培訓,仍然是強調個人防護的重要性。


28日,山西援鄂醫療隊中的多數人進入定點醫院,正式參與臨床工作,協助共同完成疫情防治任務。


「我要去湖北,因為有需要,因為我合適」

「我要去湖北支援了。」1月25日,大年初一,吉林大學第一醫院護士鄧秋霞在飯桌上說出這句話時,全家人都僵住了。


「為什麼是你呢?」


「因為我從事重症,因為我懂呼吸機,因為有需要,因為我適合。」


鄧秋霞赴武漢之前和丈夫合影。吉林大學第一醫院供圖

短暫沉默後,她的丈夫開始忙碌起來,整個下午都奔走在各大藥房購買防護物資。另一方面,院方及同事也開始積極從各方為援鄂同事調動資源,儘量幫他們加大保護層。


「想想當年面對非典,面對汶川地震,那麼多前輩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並且平安歸來。這一次,我相信我們也同樣會戰勝它!」鄧秋霞寫道。

從唐山到武漢 「我也有顆嚮往英雄的心」

鄧秋霞的同事們也在紛紛行動。


楊榮榮農曆臘月二十六剛剛結婚;暴雨的愛人剛做完手術,孩子患肺炎剛出院;趙雪文的女兒未滿十個月……面對不斷蔓延的疫情,他們義無反顧地加入援鄂醫療隊。


李南的微信截圖。吉林大學第一醫院供圖

「我想到小的時候,爸爸經常給我講他當兵時參加唐山大地震救援的事情,那時候我就崇拜爸爸,崇拜英雄。」

「現在,我不禁問自己,是不是在我柔弱的身體里也有一顆嚮往英雄的心?」在抵達武漢後,李南寫下了這句話。

首批救援隊抵達武漢後,吉林大學第一醫院的其他醫護人員們仍在踴躍報名,為二三梯隊做好充足準備。


為工作和家人「斷聯」:出趟遠門 等我回來


供職于吉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呼吸科的李抒墨是吉林省援助湖北省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醫療隊中的一員。


此前,李抒墨曾和父母「輕描淡寫」地提了一句:我要出趟遠門。李喜娟和丈夫李吉祥隱約猜測到,女兒提到的出門是去武漢。

農曆正月初一,女兒如往常一樣上白班。當晚23時,女兒接到醫院電話,準備出征。「她就一個人在那收拾行李,帶了幾件衣服,一些日用品。一邊收拾,一邊反覆說:沒事,沒事。」

26日早6點,沒有溫情的告別,也沒有過多的囑託,連早飯都沒有吃,李抒墨拎著行李離開家,去醫院報到。

當日下午,李抒墨隨吉林省援鄂醫療隊從長春出發,赴鄂開展醫療援助工作。飛機降落在機場已是晚上23時。李抒墨給媽媽打了報平安的電話。


李抒墨赴鄂後「朋友圈暫停營業」 。蒼雁 攝

李抒墨還在朋友圈背景註明:「朋友圈暫停營業」。連媽媽也不例外。「然後就再也沒有聯繫。」李喜娟說。

「很惦記她,但不會給她打電話。」李喜娟說,我們會等她跟我們聯繫,也許那時她就快勝利凱旋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HasJ_m8Bgx9BqZZIhDk7.html





















又一地要封城

2020-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