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註:財報發布後,如涵收盤上漲3.58%,而股價在半年內的漲幅已經翻倍。
作者/華盛學院Jay
11月26日盤前,「中國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控股(RUHN.US)發布2020財年第二季度業績報告。財報發布當日,如涵控股收盤漲3.58%,報8.40美元每股,股價在半年內的漲幅已達124%。
行情來源:華盛證券
市場情緒樂觀的背後,如涵也的確拿出了強勁的業績報告作為背書,不僅GMV等運營指標大幅提升,而且在凈利潤上首次實現正向盈利。
GMV顯著提升。2020Q2,如涵控股的平台成交金額達到9.24億元,同比增長32%,其中平台模式的貢獻占比顯著提升。
資料來源:公司財報,華盛證券
營收保持雙位數增長。2020Q2,如涵控股錄得營業收入2.73億元,同比增長15%。儘管15%的增速仍然可觀,但相比2017-2019財年期間38%的年復合增速還是遜色很多。
資料來源:公司財報,華盛證券
毛利率44%,創下歷史新高。期內,如涵控股錄得毛利潤1.19億元,同比增長46.91%。整體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34%增長至44%,創下歷史新高紀錄。
資料來源:公司財報,華盛證券
首次實現正向盈利。期內,如涵控股錄得Non-GAAP凈利潤約2百萬元,而去年同期為虧損約1600萬元,同比扭虧為盈,同時也是公司首次實現非雙十一期間單季盈利。
行情來源:華盛證券
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扭負為正。期內,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約為7百萬,而去年同期約為負900萬。經營活動現金流轉正進一步印證企業的良性經營。
資料來源:公司財報,華盛證券
KOL數量及累計品牌合作商均大幅增長。期內,如涵控股旗下的KOL(Key Opinion Leader)數量同比增長43%至146人;累計品牌合作商數量同比大幅增長141%,達到845家,同時也創下公司成立以來的最高紀錄。
資料來源:公司財報,華盛證券
如涵目前的業務模式包括自營模式和平台模式。其中,自營模式依靠KOL銷售公司自主設計的產品,典型案例是頂級KOL張大奕通過微博、淘寶等渠道帶貨。
資料來源:公司財報,華盛證券
平台模式與自營模式不同,主要是利用公司旗下KOL給合作品牌和商家提供銷售和廣告服務,通俗地說就是如涵的KOL幫第三方品牌帶貨。這種ToB的業務模式能夠在輕資產的方式下將KOL與第三方在線商家聯繫起來。
平台模式的知名KOL包括溫婉(Wen Wan)在內。據悉,溫婉曾經依靠在抖音上傳播「車庫舞」一夜成名,僅僅一周粉絲數量便高達5百萬。在接受了如涵提供的專業訓練後,KOL溫婉目前能夠在微博上高效地為第三方品牌提供銷售和廣告服務。
資料來源:公司財報
整體上,儘管業務模式上是雙輪驅動,但如涵未來的發展方向將側重於平台模式。從2020Q2的財務數據來看,無論是GMV、營收還是毛利潤,平台模式的增速都顯著高於自營模式。長遠來看,期待如涵能依靠ToB平台模式取得更大突破。
此前曾傳出消息稱阿里巴巴已經撤資,但2020財年二季度報告顯示阿里巴巴目前仍持股7.5%。
資料來源:公司財報,華盛證券
此外,創始人兼董事長馮敏在財報中指出:「我們期待與股東阿里巴巴進一步合作,尤其是在輕資產的平台業務領域,以及在淘寶網紅直播中的產品營銷領域。我們正在探索進入新的產品品類,提昇平台的核心競爭優勢,繼續完善如涵的網紅梯隊培育計劃,孵化出更多肩部、頭部網紅,提高網紅電商行業的進入壁壘。」
如涵控股在生意模式上最大的痛點,就是頂級KOL貢獻占比極高,以及頂級KOL的不可複製性。
按照如涵的定義,頂級KOL的標準是在過去12個月中GMV達到1億元,而近年來始終只有3位KOL達成了「頂級」的要求。此外,根據財報披露的數據,如涵控股旗下的這3位頂級KOL在GMV貢獻占比達到53.6%,高於其他143名二線KOL的GMV貢獻占比之和。
資料來源:公司財報,華盛證券
頂級網紅的出現,是可遇不可求的存在,也是如涵上游供應鏈的核心要素。但就目前來看,如涵還沒有找到能夠可靠地創造頂級KOL的方法,過於依賴頭部KOL的問題仍沒有解決。
本期,如涵交出的財報堪稱靚麗,其中最值得稱道的是在平台模式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此外,公司不僅實現了Non-GAAP凈利潤的扭虧為盈,而且在經營性現金流、GMV等指標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轉。然而,如涵生意模式上過於依賴頭部KOL、難以批量「生產」頂級KOL的痛點仍然存在,如涵未來的前景仍面臨頭部KOL出走或遇冷的風險。
接下來如涵將向左還是向右,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本文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
本文來源於新浪集團旗下港美股交易平台華盛通APP資訊專欄,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