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國家隊!海霞口播17分鐘零失誤,央視主播憑啥這麼「橫」?

2021-02-21   刀刀叨文藝

原標題:不愧國家隊!海霞口播17分鐘零失誤,央視主播憑啥這麼「橫」?

央視主持又雙叒叕上熱搜了。

這回是海霞,起因是有網友發布了一則海霞低頭念稿子的視頻,將近12分鐘、足足2813個字,順暢流利、幾乎沒卡殼、沒錯別字。

不僅如此,海霞還多次抬頭,自然地與觀眾進行眼神交流。落落大方,從容不迫,毫無緊張、手足無措之態。

結束時她的笑容依然是那麼優雅動人。

有人說了:這有什麼難的?不就是照著稿子念嗎?給個機器人讀,誰讀不下來呀?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有播音專業的網友是這麼說的:

「讀新聞和不讀錯一樣重要的是重音和節奏,要有輕重的區別信息,達到最好的傳遞效果」「現場拿稿,剛畫完重音就播而且不錯字」「新聞聯播里什麼都有可能出現,其難度可能僅次於讓你念俄羅斯人的名字。」

專業素質高、心理素質好的海霞,收穫網友一致的點贊:「強」!「穩」!

話題有4億閱讀量,不愧是國家隊!不愧是主持生涯27年0失誤的女神!

不常看《新聞聯播》的觀眾,可能會疑惑:為什麼主播要低頭念稿子?

自從1996年《新聞聯播》由錄播轉為直播之後,稿子往往提前10分鐘才到主播手裡。

而且越是重要的稿子,就來得越遲,有時甚至要到播音時,才拿到稿子,因此對《新聞聯播》主播而言,直播的每一秒鐘都堪稱:「驚心動魄」。

就以海霞為例,她已經不是第一次完美應對突發的「急稿」了。

此前,她還有一段長達17分鐘的低頭念稿,由於精神高度緊繃,念完之後臉色都有些發白。

康輝,曾經零失誤口播22分鐘的急稿,中間他一度說得嘴角起了白沫,鏡頭適時切了一分鐘,回來之後康輝不僅喝了口水並且清除了白沫,嗓子還比之前更清亮,超神了!

用李梓萌的話來說,對每一位《新聞聯播》的主播而言,任何一個人趕上這樣的事情,都具備了「完美」駕馭的能力。

但是,並不是每個央視主播,從第一天坐上《新聞聯播》的主播席,就擁有了這樣的能力。

海霞和康輝,是中傳的大學同學,1992年畢業直接分配進入央視新聞中心擔任播音員,經過十幾年磨練,康輝於2006年坐上《新聞聯播》的主播席,而海霞是2007年來到《新聞聯播》當主播。

他們倆都是工作極為嚴謹、出色的新聞主播,進入《新聞聯播》之後,一兩年的時間裡,海霞於2007年、康輝於2008年先後獲得了代表播音界最高榮譽的「金話筒獎」。

海霞和康輝,都是在三十四五歲的時候進入《新聞聯播》,但生於1977年的李梓萌,2000年大學畢業進入央視,2006年來到《新聞聯播》時——只有29歲。

作為資歷最淺的《新聞聯播》主播,李梓萌有個綽號「貸款上班」,就是因為她剛加入《新聞聯播》時,經常口誤吃螺螄,比如把「北斗系統」說成「北斗信筒」,每說錯一次就要扣200元,扣著扣著連工資都扣沒了。

李梓萌絕不甘心,在文字上做足功課:她在自己的化妝檯鏡子上,貼上了讀音提示表,化妝的時候都在練習;

拿到稿件,第一時間就做筆記、畫出重點;

就連被稱為「行走的新華字典」的康輝,化妝檯的鏡子上,也有李梓萌的同款讀音表。

博聞強識,任何技能都非一日之功,李梓萌經過苦練終於甩掉了「貸款上班」的帽子。

2020年2月12日,李梓萌因為在《新聞聯播》中的一段8分鐘的急稿上了熱搜,重音停連處理得當,播報順暢,不少觀眾為李梓萌鼓掌。

一次《新聞聯播》開始前,李梓萌拿到了傳真稿,眼看離開播還有不到10秒鐘的時間,她匆匆地掃了一遍稿子,之後全憑個人平日累積的職業素養,播報完了十幾分鐘的緊急稿件,一字未錯。

不過,像康輝、海霞、李梓萌這一批在2006年之後進入《新聞聯播》的主持人,沒有趕上這個節目「最驚險」的時刻——

那就是緊急稿件還用手寫的年代,常常會有筆跡不清只有半個字的情況。

羅京和李瑞英,這一對搭檔就曾經歷過如此緊急的突發情況。與趙忠祥、宋世雄並稱「播音三巨頭」的羅京說,那一天的稿子是他有生以來「最急、最難」的一條稿子,十二篇滿滿的紙,複印的,有時候是半個字

「我們當天的中心主任,就蹲在播音台旁邊,給我們一條一條、一篇一篇地遞稿子,因為他也不知道後邊還有多少篇。」

李瑞英說,她聽見羅京第一聲有顫音,之前從沒聽過羅京有顫音的,但是第二聲羅京就穩住了。

他就像一個特別好的車,跑在高速公路上的時候,就扒地的那種感覺,一下就底氣特別飽滿給扒住了,我就覺得特別安全,他一定不會錯。」

李瑞英此時成了羅京重要的幫手,她把稿子傳遞給羅京之前,看哪個字不清楚,就描一下;如果有看不清楚或者叫不准讀音的人名、生僻字,她就把字典拿起來給標上音。

可以說,央視《新聞聯播》從1978年開播以來,經歷了四代播音員,從40後的趙忠祥、李娟等人,到60後的李修平、楊柳,再到70後的海霞、康輝、郎永淳、李梓萌等人,他們幾乎都有三個共同特質:

頭腦極度清醒、高度的職業素質和不斷的專業訓練。

上圖:李修平

據說還有個要求是「不能長得太漂亮」,北京廣播學院播音專業張頌教授說,「太漂亮反而會影響觀眾接受新聞」,只要求端莊大方,「上相」(上鏡)就行。但這個上相有一個指標,那就是:眼睛一定要有神。

上圖:海霞符合「不是太漂亮但眼睛有神」的標準嗎?

上圖:海霞符合「不是太漂亮但眼睛有神」的標準嗎?

李瑞英,在兒子墜樓之後仍堅守崗位完成播音,曾被觀眾質疑「冷血」,殊不知,這正是新聞主播高度職業素養的體現。

高興的時候不能得意忘形,不高興的時候你得努力克制」,從1989年到2017年,在《新聞聯播》工作了28年的主持人王寧說。

王寧說人生中,最艱難的一次《新聞聯播》播音,是2009年的那一天,他視為良師益友、朝夕相處的前輩羅京因癌症去世了。

那天《新聞聯播》播出的羅京悼詞,是王寧讀的,導播間的其他同事們早已哭得泣不成聲,王寧強忍了20多分鐘,努力克制心中的悲傷,直到《新聞聯播》結束,走下主播台,他才放聲痛哭。

四十幾年來,作為全國最具知名度、也最受關注的節目,觀眾們對央視《新聞聯播》的主播充滿了好奇。

康輝就不止一次被問過:「你們在播新聞的時候,真的是上邊穿西裝革履,下邊穿短褲拖鞋嗎?」

還有人提問:「你們如果想要打嗝打噴嚏、咳嗽了該怎麼辦?」

康輝的回答太狠了、也太真實了:「通常情況下,在你精神高度緊張的時候,所有打嗝咳嗽這些事,都會被嚇回去。」

如果翻開四代《新聞聯播》主持人的履歷,會發現他們當中的很多人,都是二十幾年「零失誤」,以完美的職業履歷告別這個萬眾矚目的主播崗位。

記得七十周年大閱兵的時候,康輝和海霞以字字鏗鏘的解說、詳細的描述和認真的講解,讓全國觀眾對閱兵式的諸多細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是央視的工作人員曝光了康輝和海霞在閱兵當天早上,吸著氧熟悉稿件的畫面之後,全網觀眾都心疼壞了。

雖說後來康輝在《央視主持人大賽》笑著解釋說:「我們身體沒那麼差,其實是在面對一個特別重要任務的時候,需要做好各種準備,吸氧的心理作用比實際作用還要大。」

做萬全準備、防百密一疏,央視主播們的職業素養可見一斑!

某種程度上,人比機器更可靠,更能保證萬無一失。李梓萌曾透露:之前《新聞聯播》是有傳送帶換稿子的,但後來發現:人是最可靠的,於是現在康輝、李梓萌他們都是用手推稿子。

了解這一切幕後的故事之後,誰還說得出來:「《新聞聯播》主播這活兒機器人都能幹」?

今日主筆:某小刀。

@刀刀叨文藝 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