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熱交替?無錫樓市市場震盪?其實跟你沒啥關係

2019-11-04   錫樓



文/楊榮

01、

其實,我想說的這個題目,不僅僅是關乎無錫樓市的。

經常關注樓市的朋友,應該會發現,隨著這幾年地產市場的「投機性」越發的顯現出來之後,想要參與這個市場「分一杯羹」賺一波快錢的人也就越來越多。

仔細去想一下,其實無論何種市場,當它的投機性開始被放大之後,必然會伴隨而生各種各樣的「牛鬼蛇神」,不遺餘力的打造自己的人設,給自己包裝貼金,從而最終去達到所謂的「收割韭菜」以獲利的目的。

無論是證券市場、期貨市場,還是這兩年爆火的數字貨幣市場,只要是投機市場,就從來不缺乏利用通過打造人設獲取的影響力去收割粉絲獲利的人。

相信大家對股市中那些吹噓自己對市場預判如何精準,每一次都可以準確逃頂抄底的「磚家」並不陌生。

而樓市終究是與金融及金融衍生品市場不同的,房產交易過程的複雜性加上各種限售限購的政策,其在流動性上與生俱來的缺陷,註定了樓市永遠無法成為一個真正意義投機市場。

也正因為如此,才使得有那麼多人,能夠在買房這件事上獲得豐厚的回報。

因為房地產市場本身的交易機制,就根本沒有給你追漲殺跌的操作空間。




02、

試想一下,如果地產市場和證券市場一樣,你買了一套房子,就會有一個帳戶,顯示出你所購買的房產標的價值為五百萬,隨時可以進行賣出操作。

然後,這個帳戶開始實時更新價格變動,今天漲了兩個點,明天跌了三個點。

在這種情況下,還能有多少人能夠在房產市場賺錢?我想,屆時對購房者而言,其結果不會比投資股市好到哪裡去。

事實上,回頭去看,真正從樓市上獲利的人,都是長期持有手下房產多年的長線投資者。

甚至可以說,是在購房之初根本沒想到這項舉動能夠獲得豐厚回報的人。

所以,那些吹噓著說自己成功預判無錫某某板塊會漲到多少錢的所謂「磚家」大V,和證券市場上那些喊著上證指數遲早會到10000點的騙子們並無二致。

畢竟,遲早是多久?明天還是下輩子?

以無錫為例,無錫這幾年最耀眼的板塊,莫過於太湖新城。以14年至今這五年的漲幅來看,三到四倍的漲幅司空見慣。

但是,你再去仔細復盤一下無錫所有板塊14年至今的五年間的漲幅,有多少板塊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追平甚至超越了太湖新城?

比如錫東、新安,又或者是惠山錫城、天一新城、甚至是洛社、錢橋之類的鄉鎮板塊。

這些板塊中,有多少樓盤的價格在五年間不知不覺卻同樣錄得了三到四倍的漲幅。為什麼那麼多的專業人士不說,只說太湖新城,只提經開區?

在我看來,原因無他,蹭熱點,博虛名而已。

因此,個人覺得,包括購房這件事在內,無論是什麼投資行為,「磚家」的話,聽聽當個消遣就好。

我認識的那些真正有本事的行業大牛,往往都是待人謙虛的「悶聲發大財」的類型,從來不會跳出來對他人指指點點。

那句俗話怎麼說的?半瓶水晃蕩嘛。

03、


說了那麼多看似沒有什麼核心主題的廢話,我們主編又要批評我了,最後一段說點實在的吧。

坦白說,沒有真正進入地產媒體這個行業之前,我從來不關注地產新聞。

對於房子這個玩意,我只關心兩點——我是多少錢買的, 我又是多少錢賣的。

看著很無腦,但對於絕大部分在房子這件事上賺錢的人來說,這件事就是那麼無腦。

至於樓市本身今天涼了或者明天火了,跟我,也跟絕大部分普通的購房者並無任何直接的關係。

甚至可以說,對我最終的結果而言,間接的關係也不大。

而在「房住不炒」已經定調的今天,對於這種市場氛圍的波動就更不用掛在心上。

首先,調控層面來說,對於無錫這種城市,暴跌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再次暴漲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其次,當下的政策面和市場環境下,還敢於隨意加槓桿去投機房市的牛人,那是真正的賭徒了。

倒不是說一定會虧,只是去掉資金成本及每年的持有成本之後,這個年化投資收益率,大機率來說,真的不會太好看。

其實上一波大漲之後,無錫的市場無論是價格層面上還是買賣雙方博弈的心理層面上,總體都處於一個小箱體窄幅震盪的過程中。

這個板塊漲了,那個板塊就調整一下。

如此輪動一遍,唱多唱空的都有發揮的空間,市場倒也沒什麼大的來去,大家都開心。

因此,個人認為,對於普通購房者尤其是剛需購房者來講,當每次市場氛圍整體遇冷的時間點,比如去年下半年,又比如當下,反而是比較合適的買入時機。

跌了不敢買,漲了等下跌這種傻事,適可而止比較好。

至於每天各家媒體的新聞頭條推送的哪些忽冷忽熱的消息,看看點個贊就好。

這些消息都是真實的,但也真的和你沒有太大的關係。

無論是買房自住,還是把買房(非高槓桿)作為一個穩健的投資標的。必須要買的,或是買定離手的,就不妨把目光放的遠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