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最愛的「尋寶地」,打卡弄堂里的舊書屋,把時間留給自己

2019-07-16     人間旅行指南



今日指南:

1、時髦的上海只知道網紅店?弄堂里才藏著上海的腔調~

2、打卡上海弄堂里的3家舊書店,每一刻都像在尋寶~


上海的情懷,都是藏在一條條老弄堂里的。

弄堂小店裡的老上海排骨年糕,遛狗的時髦女郎,不經意飄出來的咖啡香......以及,裝著上海老靈魂的舊書店們

雖說,舊書店比不上很多網紅書店「顏值高」,也沒有好聞的咖啡香,甚至沒有一把像樣的椅子給客人坐,但這卻是滬上愛書人最愛的地方

很多書迷來上海出一趟差,也必定抽空來舊書店走一走,淘一次書。



舊書店最吸引人的,就是記載著時光的舊書:民國時期的連環畫、珍貴的外文版小說、市面上的絕版地圖、台版書......

看似廢紙,說不定對另一些人來說,可遇不可求。所以淘書,有時候正是「尋寶」的過程。



近幾年,上海陸陸續續開了幾家舊書店。

但是這3家一直是老上海人最愛的「尋寶地兒」,你可千萬別錯過啦~


----------------------------------------

犀/牛/書/店

:黃埔區復興中路

553弄復興坊37號底樓


犀牛書店,是上海一家有著十來年歷史的舊書店。

中途搬了幾次,現在在一個里弄的底樓,沒有招牌,問行人也不一定曉得。桃子跟著導航轉了幾圈,最後跑去小區門口問保安才知道路。

犀牛書店不大,走過小天井,進門就可一眼看盡所有的書。

再走進去,深色原木架上也堆了滿坑滿谷的書,像日劇里總被觀眾羨慕的堆滿書的書房。


@愛玩de石木

據說,這裡面有莊老闆以前打著手電去文廟鬼市抗麻袋背回的書;有去老學者家中回收的書;有拍賣公司得來的高檔線裝書、民國文獻。


雖然,大部頭的典籍都規整到了一起,但一眼看過去,這裡的舊書分類原則就是,沒有原則

還珠樓主的小說《兵書峽》的旁邊,或許正躺著一本《文學與人民民主》。

民國時期印刷的南京路照片集,突然出現在文學名著前。

淘書最有意思的是,能淘到一些書刊的周邊。

桃子就翻到了以前上海舊雜誌里附帶的復刻電影海報。


店內書的種類還有很多,有學者舊藏的專櫃,有民國舊書,有簽名本,還有珍藏古籍......



問了幾本古書的價格,相比網上,這裡更加公道~(買的多了,還可以大著膽子跟店主還還價)

這裡的書,除了版本考究之外,時常會有驚喜,藏書章、批註,有時更來自名家~撿了漏不說,隔著幾十年和前人發生聯繫,那種時光穿梭的感覺是真奇妙呀~

復/旦/舊/書/店

:楊浦區正肅路55號2樓


這家的位置好找很多,離復旦大學步行不到3分鐘的距離,旁邊是個菜市場。

一樓門口掛著復旦舊書店,順著路標走上去,二樓就是了。

有人戲說,這是上海知識密度最高的一個地方啦。

開了將近20年,格局是現在上海書店唯一保留老式書店。有懸空承載沿牆書架吊腳樓道的書店,算是一個時代的最好縮影。(以前復旦校園附近的慶雲書店,萬象書坊,校園內的曦園舊書店,都是如此的建築風格,只是相繼都關門,拆去。)


雖說這家舊書店本身設計、建築面積也不算小,但是過道、內庭、角落裡,烏央烏央的,全被書占滿啦。

就算是樓梯兩旁也堆滿了各式各樣的書,僅留一條窄窄的道兒,讓人過去。


這環境吧,確實不讓人舒服。

書擺放的很亂,電風扇在頭頂吱吱地轉著,踩在二樓樓梯會嘎吱嘎吱響,二樓還很低,人需要彎腰,否則隨時撞頭。



但對進書店裡的人來說,這些統統不~重~要~

因為這裡回歸了書店的本來面目。書店嘛,就是去看書、買書的嘛,有書,還不夠嗎?

書店以文史哲類的書為主,經常還能碰到復旦來淘書的教授、學生。

桃子在這裡還翻到大概是媽媽那個年代的畫冊。以及壓著考研政治肖老的「三件套」。

最讓桃子心水的還屬各類大師的畫集。

1984年那會兒出版的一本,當時標價5元,問了老闆,現在也就10元就可以帶回家啦。


文/廟/舊/書/市/場

:楊浦區正肅路55號2樓

上海老城廂,坐落著祭祀孔子的廟宇,文廟。

每周日早上的舊書市集,大概是除了考試周,文廟最熱鬧的時候。


@周末做啥

每到周日早上約7點,大門一開,攤主們就「嘩」地衝進文廟搶占攤位。

不一會兒,整個場地都滿了。

相比於前兩家舊書店,這裡小玩意兒更多。

從小人書、舊時獎狀、三國演義,到各種版本的世界名著們……基本上每件都是孤品

很有設計感的舊報紙、以及舊雕塑。

花上15元帶走2本,太便宜了叭。

據說,在十幾年前,文廟的周日舊書市場的客流量可以達到8000至9000人,熙熙攘攘

當年文廟共設了250個攤位,仍然供不應求,為了搶一個攤位,攤主們甚至要連夜排隊。那時候,「淘友們」為了淘到好貨,常常天沒亮就去到舊書市場。

現在有了電子書、網上商城的衝擊,舊書市場相比昔日的繁華是少了些人。

但是並不妨礙攤主與買主的相愛相殺。

豎起耳朵,你就可以聽到攤主和買書人之間的殺價現場了!你一言我一語,玩的就是心理戰。

除了七點半的書市外,這兒還有一個凌晨時分的「文廟鬼市」

說著神叨叨,其實,就是周日早晨文廟書市開市前,凌晨攤販們聚集在文廟路翻檢舊書無形中形成的集市。

後來太火了,惹起城管注意,就為了躲避檢查一搬再搬。

如今,鬼市雖然已經不復十幾年前的繁盛,很多人也嚷嚷著鬼市早已消亡了。(唉~)

但是,周日凌晨天蒙蒙亮的時候,文廟前面的馬路邊上,總會有零星的幾個書攤依然倔強的支在那裡。

Tips:

1、早晨開始的文廟書市在文廟內舉行,每周周日7點半至下午4點,1元入場券。

2、書市行話:一塊是一百,一毛是十元,打悶包是在沒見過書直接估價全要帶走的意思。

3、鬼市如今雖少但還有,一般在文廟門口馬路邊,夏季多是凌晨4-5點開始擺起攤位。


藏身於弄堂里的舊書店們

沒有太大的名氣

卻讓每一個走近的人都安靜下來

真是有意思的寶藏地呀~


End.

撰文:桃子

編輯:River

圖片部分來自網絡,版權歸創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GeOFCmwBmyVoG_1ZNeP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