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新的共識已經達成:他們不僅僅只為自己的商業化收入服務,還要圍繞新商業生態構建影響力,提供適配的建議與參考,讓行業夥伴的生產更高效,產生更大經濟效益。這本身也是一種社會價值。
作者 | 石燦
編輯 | 園長
拇指在手機螢幕上滑動,營銷從業者周瑋(化名)正瀏覽一個名叫《2020算數年度品牌榜》的H5,希望從中獲知抖音上美妝類品牌的排名情況。
他如願以償。這份榜單記錄了抖音上美妝、手機、汽車、服裝鞋帽等9個類別品牌在2020年的內容變化。這個排行榜的主要目標受眾是廣告主、代理商及營銷從業者,他們需要以此指導自身的商業行為。
據了解,是巨量算數發布了這份品牌年度榜單。它是巨量引擎旗下內容消費趨勢洞察品牌,專門提供來自巨量引擎的前瞻思考、實戰經驗、深度分析和趨勢洞察。
巨量算數有四個核心功能,你可以從中獲知很多新信息——算數指數實時更新社會熱點關鍵詞的消費輿情動態,算數榜單針對商業品牌和影視綜藝等做出滾動排行。總之,這兩個版塊會告訴你,品牌、行業、乃至當下社會正在產生什麼改變;如果你想要更深入的洞察,建議你去「動見」和算數報告中尋找真知與灼見。
想要復盤和挖掘巨量算數的價值,只做產品研究可不夠,在它背後還有一個超海量的信息容量池,及系統的數據挖掘處理分析。訪談過程中,我們發現巨量算數團隊成員都表現出對行業深刻的認知和對團隊的高度自信。
「我們對整個內容消費的理解在加強,全網內容消費者在位元組跳動旗下產品消費的占比越來越高,我們內部有很多案例和能力對消費數據做相關解讀。」巨量引擎業務策略中台產品負責人林俊英說,這既能提高內容創作者的生產效率,也能讓他們對商業的認知更深刻和透徹。
巨量算數謀求的思想領導力與簡單的內容營銷不同。後者更加側重用戶感興趣的話題,採用吸引人眼球的方式,直接或間接與業務產生聯繫。前者則要在對具體問題和領域的紮實研究基礎上,讓嚴謹的理論和邏輯支撐起自有體系和方法理念,最後形成一套新的科學體系引領業界。
「商業參謀」的誕生
相比其他平台,巨量算數很明白怎麼從零開始構建一整套新體系服務全局戰略。
2019年,巨量引擎對商業化的使命有了新定義。這一變化直接驅動了巨量算數的上線。
「我們不只為商業化收入服務,還要考慮用戶體驗和整個商業生態的良性發展。」巨量引擎營銷中心總經理王丁虓說,「當一個大平台具有超大的規模後,本就要承擔一些社會性責任。」
這也是巨量算數上線的初心。
決定搭建這樣一個開放平台後,巨量團隊將視線投向全球。
全球範圍內,幾乎所有網際網路平台經濟都離不開非營利性的研究機構,它們或許是某個公司的獨立研究室,也可能是外部聘請的戰略策略供應商。
在太平洋彼岸的兩大頭部網際網路公司Google和Facebook除了商業產品體系外,也都構建了開放的思想領導力平台。這既為行業從業者提供趨勢洞察參考,也通過平台把更多公司價值觀和理論體系傳遞到全球,從而形成他們在數字營銷領域的強話語權及引領者地位。
巨量引擎新搭建的趨勢平台,也需要成為這樣的「商業參謀」。
這個參謀2020年底正式登台,對外提供可參考的信息、報告、榜單和指數。「巨量算數是提供高層次營銷洞察與深度研究成果的官方智庫平台。」王丁虓說,「大白話就是最前沿和深度的『營銷觀點大集合』陣地。」
算數指數、算數榜單、算數報告和動見作為巨量算數的四大板塊,像神話故事中的四大天王一樣鎮守四方,通過各自的特殊技能在不同場景中開疆拓土。
其中,算數指數誕生最早,它的前身是今日頭條上的頭條指數。今日頭條在2014年崛起之後,引領了一系列內容產業變革,其中一項是它首先在新聞App上搭載的指數功能,讓用戶了解當下的熱點話題。
據商業產品團隊成員介紹,頭條指數基於今日頭條內容數據,提供關鍵詞粒度的內容分析,包括指數趨勢、關聯分析、用戶畫像、相關內容、情感分析等功能。這些數據早期給到產品經理做數據分析和產品疊代,基於「數據產生價值」的理念,逐步把脫敏、分析後的數據提供給諮詢機構、媒體、輿情機構、科研機構和企業主使用。
算數指數傳承了頭條指數的基礎功能,並在2020年做了產品入口、內容及數據策略的全面升級。具體而言,從覆蓋今日頭條到覆蓋今日頭條、抖音兩端,新增熱詞、熱點兩塊內容,並優化指數的計算機召回邏輯,將搜索成功率提升一倍。
2019年,巨量引擎根據現有數據推出一份研究手機搭載App的報告。這份報告開啟了巨量引擎一個新的能力類型:算數報告。
這些報告誕生的原因很簡單。一線商業人員在「打仗」,但他們不知道「戰場」上的競爭對手和目標對象是誰,市面上也缺乏類似的研究報告作參考。
既然如此,就自己做。
據巨量引擎商業分析負責人林文斌介紹,隨著報告維度不斷豐富,報告的使用場景也逐漸從為內部商業化服務,變成為品牌及行業從業者提供趨勢洞察和分析。
工具型產品外,要想持續沉澱價值,並輸出思想領導力,需要聚焦觀點、具有沉澱功能的產品出現。
2020年,動見應運而生,專注數據背後的觀點洞察、拆解、分析與輸出。如其團隊負責人Ray介紹,動見團隊更像一個媒體編輯部,與普通編輯部不同,動見的內容主筆們擁有國際視野、產品經理經歷、研發背景、文本深度操作能力和強大的資源調配能力。
他們持續與國內外頂尖雜誌期刊合作推出主題專刊,在熱點選題之上做抽象化思考與邏輯挖掘整理。
2020年7月,動見和《哈佛商業評論》合作推出專刊《營銷的後直播時代》,為處於轉折迷茫期的業界提供來自對頂尖數據機構與商業媒體的意見參考。隨後,聚焦新大創意、中小企業的專刊陸續推出。
據透露,聚焦營銷科學的專刊正在籌備中,而這些選題背後,均有「有爭議、沒看清、有需求」三大共性。
2020年底,「四大神獸」聚齊,巨量算數平台正式上線,免費向外界分享關於巨量引擎的洞察、思考與研究。他們的行為亦有理論源頭追溯——沃頓商學院終身教授Adam Grant曾提出,只創造知識而不分享是精英主義,只分享而沒有創造知識只是營銷,以分享為目的的知識創造才是思想領導力。
量化感覺,用營銷科學「消滅」大師
巨量算數發展全過程中,一個一以貫之的主題是「可量化的感覺」。
即使廣告技術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營銷仍舊有很多不確定性,這對營銷人員的投前決策和投後度量都提出了很大挑戰。
在傳統營銷領域,出現過很多「大師」,用其獨有的爆款打造方法論,在不確定的「玄學」中為困頓的營銷從業者「指明方向」,也因此被捧上神壇,其理論被奉為圭臬。
而如今,正如王丁虓所言,巨量引擎正在用技術和科學理論打破「大師」現象,其內部稱之為營銷科學,三大核心能力分別是洞察、度量、優化。以精準洞察指導營銷人員更優決策;用科學度量精準衡量廣告帶來的真實收益,優化營銷效率。
洞察和度量這兩大能力的建設,最終都要落到具體的優化實踐上。在觸點、人群、時間、內容等多個維度,形成最優的組合策略。
「做好營銷不能只依賴於主觀感覺,更需要真實理性的數據科學支撐決策。」林俊英說,實現營銷科學化的過程中,做好數字基建是第一步,而這也是巨量算數的核心價值。
據官方數據,巨量引擎平台上每天有超過7000萬的視頻、超200萬的文字內容呈現,還有超過100萬的廣告計劃在投放。這些大體量且高質量的用戶興趣行為和營銷數據,成為巨量算數做好這一數字基建平台的有力支撐。
確定好這一巨量算數的核心定位和價值後,平台的落地推進比外界想像中要迅速、高效得多。
一次營銷科學的業務內部雙月會上,巨量算數的平台建設被提上議程,隨後便是確定主導團隊、配合機制、落地節奏,之後立項推進、將散落在各個產品線上的相關業務做統一整合、產品優化、對外發布......「確定了就快速推進,為什麼要猶豫?猶豫會錯過機會的。」林俊英如是說。
上線只是開始,巨量算數團隊需要長期思考的問題是,如何釋放出更大價值。作為生態向、基建型、普適開放的平台,直接收益從不是巨量算數的考慮因素,它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和巨量引擎生態里其他平台和產品打好組合拳。
巨量星圖、巨量雲圖、巨量大學、企業號......巨量引擎旗下有很多產品和平台,分別連接創作者、品牌主、營銷從業者等人群,而作為數據基建平台,巨量算數構成這些平台洞察向的強大後盾。
如同下圍棋,不同棋子發揮不同作用,從全局來看,這種內部不同產品的分工和配合,讓巨量算數更堅定地走普適開放的路線。
「巨量算數要想獲得行業信任,必須具有公信力。一旦做商業化,公信力肯定就沒了。一些基本原則不會突破,一旦突破,整個初心都變了。」林俊英表示,巨量算數不會改變「普適開放」原則,將持續為內外生態提供價值。
行業共創,成為亦師亦友的智庫
「巨量算數不只是工具,同樣是夥伴,是亦師亦友的智庫,是新的營銷方法論和話語體系的策源地。」談及巨量算數的願景,王丁虓如是展望。
儘管背靠抖音、今日頭條、西瓜視頻等內容生態,擁有業界少有的超級內容優勢,但是作為初亮相平台,要想建立與國際網際網路平台智庫比肩的公信力和影響力,巨量算數仍有很多命題要解決。
最核心的自然是持續增強產品力及內容力壁壘。
「很多熱詞指數分析,一秒就出關聯分析,看起來很簡單,但其中涉及複雜的圖片理解、視頻理解,需要藉助內部頂尖技術去完成。」林俊英表示,從圖文到短視頻,信息的抓取和分析難度大大提升,而正是這些看不到的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前沿技術和最終呈現出的覆蓋圖文、視頻的客觀、全面數據分析結果,構成了算數指數的獨特優勢。
最近發布的《2020算數年度品牌榜》覆蓋汽車、手機、美妝、奢侈品、食品飲料、家用電器、服飾鞋帽、母嬰、日化9大行業,吸引業界關注的除了「抖音內容生態首個年度品牌榜」的數據價值、品牌榜指數排行的行業針對性,還有「結合品牌在抖音的內容和商業內容,以聲量廣度和認知深度兩大維度為主要排名規則」的榜單邏輯,直接戳中了內容消費趨勢下,品牌科學衡量營銷效果及與用戶連接度的剛需,而其間的「權威數據、專業分析和科學邏輯」,也構成了算數榜單的獨特價值。
三期動見專刊發行後,外界將視線投向這支巨量引擎里的「特種兵」團隊。談及動見的能量來源,Ray表示,其背靠的是巨量引擎的整個產品、運營及內容體系,「我們只是燒水的人,內部業務線持續為我們找水、打水,這些源源不斷的源頭活水讓我們有信心逐漸形成比肩國際一線平台的強思想影響力」。
而要想將巨量算數打造成「用戶一提到趨勢洞察就自然想到的平台」,這些顯然還不夠。加強內功外,巨量算數的另一個殺手鐧是「行業共創」。
有一組數據令人好奇且驚訝:巨量算數旗下算數報告一個10多人的團隊在2020年發布了近百份報告,它們涉及母嬰、手機、文旅、娛樂等多個行業,僅一年的時間便構建起初具雛形的報告體系。
據林文斌介紹,算數報告團隊之所以達成這一目標,是因為採用了內外聯合生產報告的模式。巨量算數有超過50家內容共建方,與內部「敏感於熱點,且理性於觀點」的分析師團隊共創出一份份有價值的行業報告。
引擎大會「營銷科學「分會場上,王丁虓在巨量算數主題分享中表示:2021年,巨量算數將推出TOPxTOP計劃,希望彙集產業、學術、研究三股力量共同構建思想領導力體系,向更多機構、公眾和其他商業參與者,提供更好的提高商業效率的工具。
這些強大的外部力量,組建成一個巨量算數的專家智庫。專家均是來自於各領域的領軍人物,他們對營銷趨勢的前瞻判斷、對行業洞察的深度理解以及對內容洞察的全面解讀,形成多元視角,幫助大眾更好地認知、使用巨量算數的平台價值。
而擁有專家智庫的巨量算數,正以「商業參謀」的角色,逐漸深入內容消費趨勢洞察新戰場,成為行業夥伴亦師亦友的智庫。
END
投稿、轉載、媒介合作聯繫微信號 | ciweimeijie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