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抗遼事跡流芳千古,歷史上真實的他們又是怎樣的呢

2019-07-13     歷史有妖氣

楊家將的故事自明代小說《北宋志傳》與《楊家府演義》問世後,就一直被人廣為流傳,人人都在稱讚楊氏家族保衛國家的壯舉,也痛恨陷害了楊繼業的小人潘美;而到了現代,自《楊門女將》系列影視劇播出後,人們發現原來不止楊家男兒,連楊氏女眷也如此具有家國大義,對他們一家更加敬佩起來。

不過了解過這段歷史的人大多都明白,楊門女將只是一種對保家衛國這種行為的美好希冀,真正的歷史上大部分楊門女將都是不存在的,唯一具有歷史記載的只有佘太君佘賽花,她所出身的家族還在《宋史》中有單獨的列傳。那麼楊家將呢?他們也是虛構的嗎?

不是,他們是真實存在的,並且的確是愛國英雄,著名將領。在二十四史之一的《宋史》中就收錄了楊業與他包括楊延昭在內的7個兒子,以及一個孫子楊文廣的名字。在著名的雍熙北伐中,楊業以及潘美所在的西路軍立下了赫赫戰功,雖然最終北伐失敗,但是主要原因不是因為他們,而在曹彬所率的東路主力。不過楊業也在這一戰中因小人陷害被俘去世。

有人會問,這個小人就是指的潘美對吧。不對,潘美陷害楊業那也是電視劇的內容,實際上這還是一對「老朋友」。楊業原本是後漢的將領,頗有威名。公元979年,宋太祖趙光義率兵親伐後漢,其中將領之一就是潘美。這個時候潘美跟楊業分屬不同陣營,是敵對狀態。

楊業的大名趙光義早就有所耳聞,等到攻打後漢時看到楊業奮勇相抗,更是對他生出一種欣賞之情。於是在後漢末帝劉繼元投降後,趙光義就讓劉繼元去勸說楊業不要再抵抗了。楊業一看連自己效忠的君主都已經投降,也只能歸順大宋了。

為了誇獎楊業的正直忠心,趙光義還給他次了一座「清風無佞天波滴水樓」,並親筆寫下了「天波楊府」的牌匾。楊業也不負趙光義盛情相待,在雁門關戰役中,與主帥潘美一起闖下了赫赫威名,大破遼軍。

在隨後的雍熙北伐中,因監軍王侁的嫉妒,楊業被逼著率少量人馬直面遼國大軍,最終被遼國所俘。遼國的蕭太后對楊業那是又愛又恨,愛是因為楊業的確是個人才,蕭太后憐惜他的才能,恨則是楊業油鹽不進,不知道殺害了他們大遼多少士兵。

蕭太后斷了楊業的飯食,想以此逼迫楊業投降為大遼效力,楊業在堅持了三天三夜後脫水而死,到死都沒求饒過半句。趙光義知道了整件事情後那是又氣憤又心痛,自己看好的一員大將竟然死在了王侁這個小人的陰謀之下,就直接將王侁流放充軍去了。而潘美雖然無辜,但畢竟吃了敗仗,也連降了三級。

為了感謝楊業對於大宋的付出,楊業的幾個兒子紛紛得到了重用,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楊六郎」楊延昭了。不過歷史上的楊延昭不是六子,而是長子,他繼承了他父親楊業的衣缽,堅守在抗遼一線,他所守護的遂城也被稱為了「鐵遂城」,就是為了表示他在他治下遂城如同鐵桶一般牢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GMW3xGwBJleJMoPM_h_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