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靖江)孤山泥狗子

2019-11-06     泰州小叟

泰州(靖江)孤山泥狗子

「靖江泥哨」根植于靖江民間傳統的孤山「泥狗子」,製作始於明清時期,至今已有幾百年歷史。該工藝品由孤山風化的岩粉燒制而成,中空,首腹部有孔,可吹出蛐蛐之聲,是兒童喜愛的玩具。除了製成泥狗,還可製成雞、豬、老虎等動物形狀。

孤山泥狗子是靖江的民間手工藝,在當地人眼裡,「泥狗子」是一道趨吉避凶的護身符。

「泥狗子」每年農曆三月初三,靖江孤山的廟會都會迎來如潮人流。數百年來,憨態可掬的小狗、威風凜凜的獅子、昂首欲飛的龍……匯聚了孤山靈氣的「泥狗子」,一直是廟會上不可或缺的風景。憨態可掬的小狗、威風凜凜的獅子、昂首欲飛的龍、匯聚了孤山靈氣的「泥狗子」一直是孤山廟會上不可或缺的風景。

孤山泥狗子,靖江傳統民間工藝品,已有數百年歷史。它是由孤山周圍的一些民間藝人選擇孤山東南角的黃泥製成的。這種泥土無雜質,粘性高,干而不裂,彎而不斷。取回後,經過揉捏、曬乾、敲細、篩漏、再和水「漲」三四個小時,用木榔頭捶至起粘,才能製作。塑型、通孔、烘乾、彩繪等工序完成的,造型為小狗、雄雞、龍、獅子、老鷹等動物,拙樸而又誇張,十分生動。

因為小狗造型的最為常見,所以稱為「泥狗子」。

「泥狗子」,又稱「叫雞」,是孤山周圍的一些民間藝人選擇山上黃泥揉捏、烘烤而成,造型為小狗、雄雞、水牛、蝙蝠、老鷹等動物,拙樸而又誇張,十分生動。因為小狗造型的最為常見,所以通稱「泥狗子」。

在當地人看來,「泥狗子」就是一道趨吉避凶的護身符。關於「泥狗子」傳說不少,一說是孤山鎮第一任縣令屬狗,清正廉潔,深受百姓愛戴,後人用泥巴做成狗的樣子紀念他;一說是古時這裡鬧瘟疫,天神派來一隻神狗幫助驅趕瘟疫,瘟疫消失後,人們為了避邪,就做起了「泥狗子」。

靖江有「三月三,上孤山」的說法。 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廟會,靖江人蜂擁至孤山腳下,為小孩買上一隻泥狗子,一路吹著回家,音色雖然單調,卻是趕集的樂趣之一。

近幾年,孤山泥狗子越來越少有人問津,原因複雜,簡單陳列幾條:一、生活條件好了,誰還買粗糙的泥狗子?二、泥狗子形象若干年未變,似乎新增了一些花色,想像力卻貧乏得很。三、現在的小孩嬌貴得很,泥狗子赤裸裸地臨街而放,滿身灰塵,誰家敢買來讓小孩吹?……其實說到底一句話,泥狗子落伍了,跟不上時代了。

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孤山腳下廟會

現在情況變了,這麼土渣渣的小玩意,居然申報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莊稼人手裡捏出來的泥團,鍋頭土灶里烘出來的泥狗子,突然間有點色彩,儘管這色彩還很黯淡,卻給民間藝人打了一針強心劑。

舊時孤山

泰州小叟申明:部分文字和配圖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侵權即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G2L-QG4BMH2_cNUgnQo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