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洛科拉姆斯克,蘇軍第16集團軍頑強防禦,成為莫斯科會戰經典防禦戰例

2020-05-22     榮華之武器堂

原標題:沃洛科拉姆斯克,蘇軍第16集團軍頑強防禦,成為莫斯科會戰經典防禦戰例

接上文 戰爭第一階段蘇軍防禦作戰,蘇軍還未具備建立穩固防禦條件和能力

1941年10月德軍炮擊蘇軍防禦陣地

莫斯科會戰期間,羅科索夫斯基中將率西方面軍第16集團軍於1941年10月14日抵達沃洛科拉姆斯克,並在沃洛科拉姆斯克一伊斯特拉方向一直戰鬥到反攻。

該集團軍只有集團軍司令部是原有的,其下屬部隊都是臨時收攏的,所以編成十分複雜。包括:下轄騎兵第50、第53師的騎兵第3軍(該軍剛突出合圍)、步兵第316師、由軍校學員組成的1個混成團、步兵第126師、民兵第18師以及由莫斯科民警、志願者組成的獨立分隊和殲擊營等(至11月,又得到若干部隊增援)。另外,第16集團軍還得到了2個反坦克殲擊炮團、2個加農炮團、2個莫斯科炮兵學校編成的炮兵營、2個「卡秋莎」火箭炮團和3個「卡秋莎」火箭炮營的加強。表面看起來部隊不少,炮兵亦不弱,但必須考慮到該集團軍負責的防禦正面寬達100千米。

1941年11月蘇軍埋伏中的T-40坦克部隊

由於正面過於寬大,羅科索夫斯基只得將防禦戰役布勢編為1個梯隊。即使這樣,第一梯隊各兵團的正面仍然較寬。預備隊由步兵第126師的1個步兵團和民兵第18師組成。羅科索夫斯基沒有平分兵力,而是把兵力、兵器向預想中的德軍主要突擊方向集中。在主要方向上的步兵第316師和騎兵第50師防禦正面都比較小。第16集團軍主要防禦地帶的基礎是營防禦地域,在許多地段沒有綿亘的正面。營防禦地域中間留有許多由機槍和炮兵火力控制的間隙地,就象密封不好的容器上的「漏水孔」。營構成環形防禦,步兵分隊掩體用交通壕連接起來。步兵師防禦縱深為3-5千米,成兩個梯隊的師為6千米。步兵師的基本力量都用於前沿,縱深防禦薄弱。

為了保障防禦的穩定性,第16集團軍構築了三道防禦地帶。主要防禦地帶計劃由學院團、步兵第316師、騎兵第50師以及步兵第18和78步兵師各一個團固守。第二防禦地帶距離前沿8-20千米。步兵第126、18和78師主力占領這一地區重要方向。此外,在35-45千米縱深內利用天然水障礙-伊斯特拉水庫和伊斯特拉河建立了集團軍後方地區。

第16集團軍司令羅科索夫斯基檢查部隊工作

在第16集團軍的防禦中,對坦克防禦占有最重要的地位。炮兵是當時與德軍坦克戰鬥的核心力量。然而,第16集團軍反坦克火炮都極為缺乏,共有117門76.2毫米火炮、38門57毫米火炮和32門45毫米火炮,第一梯隊師反坦克炮每千米正面密度僅為3門。如果要想擋住德軍進攻,必須有效地使用它們。首先為了加強反坦克火力,同時結合使用了各種口徑的間瞄火炮。反坦克炮在敵坦克威脅方向上占領陣地,並隨時準備實施火炮機動。師屬間瞄火炮則配置在敵坦克可能衝擊方向的附近,隨時準備以間瞄火力打擊敵坦克。此外,還研究了使用高射炮和「卡秋莎」火箭炮打坦克的方法。10月26日,羅科索夫斯基爭取到2個37毫米高炮團的加強,立即將它們交給步兵第316師用於反坦克作戰。第16集團軍還規定,配置在步兵或騎兵戰鬥隊形里的每一個反坦克炮連和每一門反坦克火炮都必須配有相應的步兵分隊,以掩護它們免遭敵步兵的襲擊。步兵分隊由它們所掩護的炮兵連長或炮長指揮。這是第16集團軍根據戰鬥經驗自己制定的,在實戰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反坦克炮兵可以集中精力進行反坦克作戰,不用再擔心敵步兵的威脅。

羅科索夫斯基還組建了攜帶地雷和炸藥的快速工兵支隊,利用汽車和馬車機動。任務是:掩護敵坦克威脅方向,在坦克向防禦縱深前進道路上埋設地雷。同時,工兵部隊埋設了大量地雷並挖掘了反坦克壕,以掩護各團之間的接合部和間隔地帶。僅步兵第316師第1075團就挖了長達4千米的反坦克壕,埋設了4000枚地雷。第16集團軍第一梯隊各師在沃洛科拉姆斯克一伊斯特拉方向上組織了12個防坦克地域,在克林一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方向上組織了6個防坦克地域。僅步兵第316師就組織了3個,其第1075團的1個防坦克地域內就配置了火炮20門。步兵第78和126師也各有3個防坦克地域,但火炮較少,只有4-14門。

蘇軍作戰使用的45毫米反坦克炮

在蘇軍的戰史中,將當時步兵316師的反坦克防禦做為師防禦戰範例,該師每個步兵團(番號為1073、1075和1077團)都建有一個防坦克地域,每個地域由1-2個炮兵連組成。在該師14千米正面上,埋設了15000個反坦克地雷和防步兵地雷,鋪設了200縱米長的樹幹鹿砦,設置了鐵絲障礙物,挖掘了防坦克壕。該師共有8249人,裝備各類火炮54門(30門76毫米加農炮、16門45毫米炮、8門122毫米榴彈炮),加上得到加強的以及在本師防禦地帶的炮兵,共有火炮207門(4門25毫米、32門45毫米、93門76毫米、16門85毫米、8門122毫米榴彈炮、24門122毫米加農炮、30門152毫米加農炮),火炮密度平均每千米5門、反坦克炮密度為每千米3門。

全師防禦寬度41千米,防禦地帶由一條縱深2-3千米陣地組成,其中構築有一道塹壕、炮兵發射陣地、2個反坦克地域的陣地以及一道斜切陣地,一共設置了8個重機槍火力點、170個火炮掩體、125個輕機槍火力點、22個觀察所以及24個碉堡(由於部分碉堡過於高出地面,易成為敵軍射擊目標,所以沒有使用)。

正是通過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羅科索夫斯基的第16集團軍在這一方向上不斷消耗德軍力量,遲滯並最終阻止了德軍的進攻。誠然,第16集團軍也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僅步兵316師在防禦戰中,就擊毀德軍坦克80輛、火炮20餘門;自身損失火炮30餘門,師主力嚴重損失)。第16集團軍這一防禦戰結束之時,即是蘇軍莫斯科反攻的開始之時。

步兵第316師防禦態勢圖

未完待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kQTOHIBiuFnsJQV44l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