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如何用好大數據?

2020-02-15     群眾雜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運用大數據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科學決策和社會治理的機制,推進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創新,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

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以疫情地圖、人口遷徙地圖、同行查詢、病源排查、疫情管理、新型藥物研究為代表的大數據各項應用各顯神通。用好大數據打好疫情防控主動仗,需要明確取向,更大程度釋放數據的力量。


來源:百度實時疫情地圖

要立足守土有為,又要強化數據思維



近年來,許多城市大力發展數據基礎設施,以城市大數據中心為基礎的「數據中台」等概念深入人心。在此次疫情防控中,要真正將其用起來並發揮關鍵作用,避免出現「聚而不通、通而不用」等情況。

強化數據驅動決策意識。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最危險的是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比慢作為更可怕的是亂作為、瞎指揮。要實事求是、尊重規律、心中有「數」,堅決防止主觀臆斷、背離規律、盲目決策。要積極引入數據科學家和數據分析團隊,助力疫情防控指揮部成為快速反應的指揮中樞。要充分藉助人工智慧技術,「點石成金」激活大數據資源,用先進算法模型實現對疫情發展的科學預測、精準研判。要加快建立「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決策機制,採取超前舉措,打破陳規,搶占先機,扭轉被動跟隨、疲於應付的局面。

強化數據共享開放意識。大疫當前,必須早下決心推動數據共享開放。一方面,政府部門要主動打破數據孤島,徹底打通衛健、公安、交通、民政、工信、人社、商務、市場監管、物資儲備等領域數據共享交換渠道,使關鍵數據做到全域流通、全景呈現、全局使用,真正實現「人在干、數在轉、雲在算」;要堅持需求導向,提高數據共享質量,使部門間共享的疫情防控數據滿足最小顆粒度要求,具備進一步開發利用的價值。

另一方面,要積極嘗試對國內網際網路公司、公用事業企業、大院大所、先進技術團隊擴大數據開放,使其能夠開展數據採集、數據存儲和數據分析,為疫情防控提供技術支持;要推動企業間合作,使原本割裂分散在公共出行、社交媒體、電信服務等領域,與疫情防控相關的數據深度融合併有效使用。這一點在復工復學後更加複雜的防控形勢下,對於減少二代感染者、阻斷三代感染者,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強化數據資產管理意識。大數據不是萬能的,但沒有數據是萬萬不能的,數據資產化是大勢所趨。「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與疫情相關的數據採集刻不容緩,各級政府乃至全社會都應該引起重視,立即付諸行動。經過此次疫情危機,數據資產管理應成為全民共識,推動我國由數據大國儘快成為數據強國。

要用活技術手段,又要堅持群眾路線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阻擊疫情的過程中,大數據發揮的巨大作用有目共睹,但技術歸根到底是為人民服務的,決不能偏離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

要緊緊依靠群眾。在萬眾一心抗擊疫情的鬥爭中,數據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大數據治理與黨的群眾路線是天然親近的。群眾力量與數據力量的結合不僅限於信息獲取、便民醫療、同行查詢等方面。現階段,能否廣泛深入有效地發動群眾,依託城市級數據服務平台主動做好發熱申報和線索上報,儘快形成覆蓋全部治理範圍的「發熱地圖」,構建起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亦是取得疫情防控主動權的關鍵因素。

要創新工作方法。疫情防控工作中,要注重把大數據技術與區域治理特色做法相結合,創造性解決問題。比如,杭州、無錫等城市充分運用「大數據+網格化」等手段,精準排查「隱性傳染源」,嚴防疫情跨界輸入的做法,效果就比較明顯。要注重把大數據技術與群眾需求相結合,及時回應群眾最關注的問題。比如,有的城市藉助大數據分析,使防護物資分配更加精準;有的城市運用大數據實時甄別網絡輿情,及時進行針對性闢謠,發揮了積極作用。

要減輕一線負擔。大數據大大提高了疫情防控工作效率,而大量疫情數據的採集、核實、更新,都依賴醫院、社區、村鎮、交通卡口等一線人員艱苦細緻的工作。要力戒形式主義,加強數據採集扎口管理,避免多頭採集、重複勞動、無效勞動;要反對官僚主義,特別關注一線人員身心承受能力;要積極發揮行業協會作用,發動具備良好專業素養的大數據工作志願者,幫助一線人員分擔工作任務;要大膽使用人工智慧技術,開展數據核實,減輕一線工作強度。

要加強數據動員,又要保證數據安全



數據越大,責任越大。大數據時代,面對突發公共危機,不僅需要強大的數據動員能力,也需要完備的數據安全策略和隱私保護措施。

加強黨和政府對數據的管理。大數據是國家戰略資源,對疫情數據的使用研究關係到國家核心利益和人民群眾生命安危。必須確保疫情核心數據牢牢掌握在黨和政府手中,保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不受威脅侵害,保證危急時刻、緊要關頭不被「卡脖子」。要通過立法合理配置應急狀態下的數權,使關鍵數據能夠在政府授權下安全合法地使用。可以參考等級響應機制,建立分級使用機制,確保風險可控。

不碰數據隱私紅線。公民隱私是數據安全的重要內容,越是緊急狀態,越需要加強對數據隱私的保護。政府機構在疫情防控中要注重公民隱私數據的保護,不發布與疫情防控無關的信息。同時,相關部門要加大對侵犯數據隱私行為的打擊力度,防止非法泄露、惡意傳播數據隱私。

守牢數據安全底線。大數據安全是時刻不能放鬆的鬥爭。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要強化系統思維和底線思維,高度重視做好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工作,嚴防風險疊加、忙中添亂。要加大重點要害部位人防技防力度,針對城市大數據中心、政務雲和研究機構、醫療單位數據伺服器等關鍵節點,落實等保要求,構築堡壘機制,防止數據泄露。要提升政府、科研、醫療單位人員數據安全意識,杜絕人為原因造成數據泄露問題。

要發揮政府作用,又要深挖社會潛力



以先進技術企業為代表的社會力量,是此次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生力軍。應對大規模公共危機事件,必須依靠社會多元力量參與,密切配合、各盡其長、共克時艱。

加強政企協同合作。危機當中數據平台的快速部署能力,能夠為疫情防控爭取更大主動。憑藉與阿里的戰略合作,浙江省通過「浙里辦」APP,率先開通了省級疫情數據歸集渠道;無錫市大數據管理局組織朗新數據、無錫市民卡公司等企業20餘名軟體開發者和數據工程師,春節期間全員無休,組成政府部門+企業工作專班,實現了「疫情防控一點通」平台、重點人員數據核查系統等多個項目快速上線部署。

吸引社會力量參與。算法是金,數據是銀。危機之下,不少大院大所、高等院校甚至民間技術團隊,都將精力投向了疫情防控相關算法和數據模型研究。政府機構應加強聯繫對接,發揮引導作用,創造研究條件,對具有戰略意義的課題應給予持續性投入,探索突發衛生公共事件防範及應對的長效之策。

抓好數據產業培育。大數據產業是戰略性產業,也是與城市治理最為密切的產業。產業發展、技術創新、治理進步是相互促進的關係。長三角地區應加大合作力度,加強政策研發,發揮聚合效應,加快構建自主可控的大數據、雲計算產業鏈、價值鏈和生態系統,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數據驅動的城市治理現代化,提供堅實的產業支撐。


摘編自《群眾》2020年第3期,原標題為《善用大數據 打好疫情防控主動仗》

作者:胡 逸、陶 輝(作者單位:無錫市大數據管理局)

責任編輯:蘇勝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dxcTnABgx9BqZZINS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