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趙廣立
楊振寧現場演講。騰訊供圖
11月2日下午,科學探索獎在京舉辦首屆頒獎典禮。
相關閱讀:中國最大科學獎頒發!首期10億元,馬化騰、楊振寧等發起
作為共同發起人之一,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在頒獎典禮的最後上台發表演講,表達了對科學探索獎發起機構騰訊基金會的感謝,並寄語青年科研工作者。
楊振寧說,科研工作者先要了解你自己,然後選擇科研路徑,更容易成功。
在發言中,楊振寧提到,初讀研究生階段和博士畢業後5~10年的這段時期,是科研工作者比較困難的時期。他也自言1947年(楊振寧在美讀博士期間)是他一生中「比較不開心的一年」。
「你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和興趣,再根據對自己的了解去選擇所要走的路徑,我想是最容易成功的。」楊振寧說。
據悉,楊振寧不僅是科學探索獎的15位發起人之一,還主動要求參與評審,擔任了數學物理組的評委。
騰訊公司副總裁、科學探索獎執行委員會秘書長王嫵蓉透露,原本騰訊公司考慮到楊振寧先生已95歲高齡,建議他「做顧問就可以了」,但楊振寧要求參與得更深入一點。
「他對中國最大的青年科學家人才資助獎項寄予厚望,所以要求親自參與。」王嫵蓉說。
「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後,騰訊WE大會、騰訊ME大會將陸續在京舉辦,薈萃成為「騰訊科學周」。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表示,騰訊科學周就是希望讓科學家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讓科學探索成為公眾尤其年輕人的追逐點;讓科研工作,成為一種新時尚。
以下為楊振寧現場演講全文(略作編輯):
這是第一屆科學探索獎。首先我覺得騰訊這個獎辦得非常好。從設想到評獎的程序,到選的學科,到非常嚴謹的評審到今天的頒獎典禮都辦得非常成功。
我想我們大家都應該向騰訊基金會、向參與這個獎的學者專家表示我們的感謝。
科學探索獎特別是為比較年輕的學者(而設),這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想法。
一個科學研究工作者,一生有兩個最困難的時期。
第一個時期就是在做研究生的時候,要選題目。因為在做學生的時候,你是在學習已有的知識。而要做研究生,要改變,要發展一個新的方向,這個是困難的。
我自己就有過經驗。所以在1947年(楊振寧在美讀博)是我一生中比較不開心的一年。
第二個困難的時期,在拿到博士學位以後五年到十年的期間,這個期間要選擇一個領域,要在這個領域裡頭做出來一個能夠站得住的工作,這是一個新的挑戰。
科學探索獎特別關注了這個階段的學者,這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計劃。我想借這個機會,一方面祝賀50位今天得獎的學者,一方面也跟他們講幾句話。
20世紀的科學發展,從基礎科學到應用科學,到工程的發展,是人類歷史上空前的。因為這些發展,所以20世紀初跟20世紀末年,人類的生產力增加了幾百倍,而且仍在繼續推動人類的發展。
一個年輕的學者現在進入科學研究隊伍,首先是非常幸運的,一方面也非常具有挑戰性。
為什麼說是非常幸運?
因為今天科技發展的方向鋪陳出來數不清楚的新的領域,每一個領域都可以做出來驚人的、重要的、傳世的工作。
可是這也就帶來了一個問題:一個開始做研究工作的人,怎麼樣選擇走哪一條路?怎麼樣選擇哪一個課題?怎麼樣選擇用什麼方法去研究?
我個人對這個有一點建議,也許對各位有點用處。
要想了解哪一個領域,不管是當時紅的不得了的、還是已經被很多人拋棄了的,要怎麼樣選擇?我覺得最主要的一點是你先要了解你自己。
你要先了解你自己的能力,要了解你自己的興趣。如果掌握了你自己的能力跟興趣,再根據了解去選擇你所要走的路徑,我想是最容易成功的。
我想最後我要講一句話,是我覺得騰訊這個獎的發起跟後來的推進到今天做這個樣子,有一位最重要的人物,就是饒毅。
我希望以後第二屆、第三屆的科學探索獎,我還能繼續來參加、繼續來(幫助)發展。
合作事宜:market@stimes.cn
投稿事宜:tougao@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