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養雞行情這麼好,半年賺一百萬很靠譜嗎

2019-09-29   愛禽社

養雞這一行,在我們這個圈子裡人都稱我老慣,經歷過大風大浪、經歷過三起三落依然對養雞事業死性不改熱情不減的老慣,談起養雞,依然意氣風發、豪情萬丈絲毫不減當年,不但自覺養雞經驗如同雙手的老繭一樣「豐富」,而且對於身邊養雞人的故事收藏頗豐。現在不時有人和我探討養雞知識和對養雞前景的展望,今天在這裡和大家一起來分享對養雞前景的分析。

養殖是個辛苦行業,想入坑養殖業的和已在坑裡苦苦掙扎小夥伴們,我認為養雞和其它行業一樣,一年入坑兩年入門三年才有小成,你計劃養殖,除去這樣那樣的因素,你能不能在這一行熬過三個冬季三個夏季,自覺熬不過或者是想撈一把就走人的,我勸你趁早打消這個念頭,因為別人掙的可能就是你填坑的學費,你傷不起!

其二、有了熬過三年這個打算後,決定入坑投身革命了,就要做一行愛一行習(習慣)一行,在養殖過程中系統的學習,體會養殖,不要輕易相信網上那些東拉西扯的高深理論,網上那些理論知識是養殖大家們有絕對的基礎知識後的無窮無盡的玩法,不是初學者一下子就能夠領悟和力行的,干實業都必須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去踐行,沒有捷徑。

有了這些準備後,啥時候入坑都不晚,尤其是養殖這個行業,一年興亡多少人?每年都有大批的人才進進進出出,這個太正常不過了,不要因為你看到某個側面就對養殖業盲目樂觀或者看到某個層面你就對養殖業心灰意冷,這都是對養殖業不正確的認識。養殖再艱難也要人來做,再難做,每年都要造就「二八定律」這批富翁,如果你準備充分,又踏實去做了,這百分之二十的機會或許就有你的一份,否則,你永遠都是一個看客,一切的一切都與你無關!

今年因為家人要求,我離開熟悉的地方發展,半年後回來,發現市場上多了幾個陌生的面孔,而且還是這麼的年輕,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妖風把他們吹到這裡來的。因為彼此經常出沒市場,漸漸有了交集,了解後才知道,他們是初入坑的養雞人,因為初入行經驗不足,養的雞根本不對我們當地的消費習慣,他們只好向外面的世界發展,通過他們對網際網路的熟悉,最後卻把我們這裡的這些「爛柿子」遠銷到了江浙和兩廣。

他們年輕人有思想有活力,他們通過總結這一批雞的得失得出:初入行,經驗不足,選擇品種方面不對當地市場消費,需改進,以適應大眾消費。(這次讓他們知道了養殖千里尋苗,也讓他們懂得了萬里促銷)他們接著分析,這次沒有賺到足夠的錢,是因為初入行,養得少練手,就單只利潤還是相當可觀,幾百千把只不夠日常消費,加大到足夠量利潤就起來了。

凡此種種,他們精心策劃了一番,然後扯掉原來的養殖場建立起了合作社,養了一段時間後發現不是那麼回事,他就問我:唐老師,為什麼我們合作社養的那個雞那麼瘦?而且長勢特別慢!我問了一些他們養雞的日常工作就沉默了,一個成人養一千隻雞過家家玩玩可以,如果沒有相關經驗,僅僅養過幾天雞就上馬一個企業,要知道養百萬隻雞和養一千隻雞根本就不是一個概念。不懂得雞的集約化管理,只是靠在網上收集一些零碎的養雞資料就能夠養好10000000隻散養雞的同學,我都還真的沒有見過。

他後來邀請我去給他管理,我說我也沒有相關經驗,還是另請高明。沒有做過散養雞的集約化管理,能夠拯救這百萬隻雞,我又不是神仙!後來我受邀參觀了他場地,大山深處,漫山遍野的雞,場面壯觀超乎我的想像。經過我仔細查看,雞隻由於管理跟不上,幾乎有一半採食不均成了老僵雞。經過反覆衡量,現有雞找有相關經驗的接盤,然後將合作社化整為零,分片區管理。

所以說啊,這個鮮活案例告訴我們,搞養殖這個行業,不是沒有奔頭,是你準備不夠充分,同時要知道:不管你什麼時候入坑,資本不是唯一決定因素,養殖業他不是你錢生錢的工具。

萬能藥方看都不需要看,一招半式就能包打天下,看金庸小說看多了吧!現在搞養殖,是多動多錯,少動少錯,不動更錯,不知幾州鐵,鑄此一大錯!哎,美了養殖第三產業的大哥大姐們!嘿嘿!第三產業就是我們行業做服務業的這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