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好人」邵永彬:情系綠野獻青春 服務基層展風采

2019-10-14     資陽之聲

今年54歲的邵永彬是雁江區農業農村局植保站站長、高級農藝師。30多年來他長期深入農村一線開展柑橘培訓、現場講解,編制出雁江區柑橘病蟲防治周年曆、柑橘管理明白紙,直接幫助培育1000餘名新型職業農民,1.5萬人次農戶直接受益。由他牽頭完成科技攻關項目達60多項,先後獲農業部、四川省農業廳、雁江區政府頒發的科技成果獎11項。此外他還獲得「中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先進工作者」「四川省農業系統先進個人」「資陽市領軍人才」等榮譽稱號。2019年7月,邵永彬入選「四川好人榜」,同年九月入選第三季度「資陽好人」。

「四川好人」邵永彬:情系綠野獻青春 服務基層展風采

說起邵永彬,周圍熟悉的人評價他為「老黃牛」,哪裡需要技術指導,哪裡就能見到邵永彬忙碌的身影。「沒有農業技術的老百姓發展產業很困難,即便發展起來效益也不高。」邵永彬告訴記者。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柑橘成為了雁江區農業的主導產業,近些年來新發展春見、大雅等品種2萬餘畝。「技術跟不上,產量必然上不來,果品也不高,農民就沒收益。」在邵永彬看來,作為農藝師,推廣農業科技,培養「土專家」「田秀才」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

林忠文是雁江區老君鎮治平村人,他承包種植的700餘畝柑橘經過兩年悉心照管,如今長勢不錯,眼看著來年即可掛果,豐收的期望讓他放下了心中的擔憂,對林果業的發展充滿信心。「這得感謝老邵的技術支持,為了讓老百姓在種植上不吃虧,十天半月就到村裡進行一次技術指導,即便中午太陽很大都堅持站在田間地頭。」林忠文對邵永彬的評價就是很敬業,猶如大海里的燈塔,科學的管理技術解決了他種植的後顧之憂。

「農村群眾其實對技術很渴望,每次下去進行技術指導,群眾學習的熱情令人感到驚訝。」邵永彬說。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2018年6月,他在老君鎮治平村開展技能培訓,前往參訓的群眾達300餘人。當天上午異常悶熱,下午又下起了暴雨,一天下來,連他自身都感覺有些疲勞,但參訓群眾仍然聽得認真、問得仔細,他不厭其煩和群眾互動交流,用平實的語言教群眾管理技術,也收穫了村民們的真心愛戴。

金秋時節,柑橘又迎來豐收季。果子品質怎麼樣,產量高不高,這又成了邵永彬放不下的心頭事,一有空閒時間他就往鄉村跑。

日前,邵永彬來到雁江區忠義鎮敲鐘村,村民們正忙著售賣新鮮柑橘。看到邵永彬過來,村民們一下子圍了上來。「今年果子水分足,很甜,畝產都在一萬斤以上。」敲鐘村四組村民王顯富笑容滿面的介紹起自家的柑橘。每次田間地頭的培訓,他都積極參與,得益於科學的管理技術,他家的六畝柑橘收穫八萬餘斤。

村民王潤琴熱情的剝開橘子請邵永彬品嘗,她家近四畝柑橘收穫五萬斤以上,今年又是一個好收成。「十餘年來,從剪修枝、間疏保果到病蟲防害,每個環節都少不了老邵的身影。」

三百六十行,干好本職最在行。近些年來,邵永彬成功組織引進了「綠色防控集成技術」,推廣的「五誘技術」「蜜柑八改技術」讓農戶受益匪淺。看著農民群眾靠發展柑橘產業鼓起了腰包,他也收穫了作為農技人員的人生價值。

「我的根在農村,我就要紮根在「三農」工作上,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而不懈努力。」30餘年來,邵永彬始終心懷奮鬥情,將一個農業科技工作者的答卷寫滿田間綠野。

記者 韓成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Infym0BMH2_cNUgk7Z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