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投胎到非洲幾內亞,從出生到大學要躲過哪些坑?

2019-07-13     讀懂本星球

本星君一貫是唯物主義者,但也免不了慶幸自己生在和平繁榮的東方大國。

如果當初投胎的時候,管投胎的神仙告訴你,有一個國度,有大量的黃金和鑽石,活脫脫一個富國的潛力,您願意投胎去那裡嗎?

神仙拿出這個國家的介紹,並以神格擔保數據真實性:

全球目前探明的鋁土礦,四分之一在這個國度。該國金剛(鑽石的原料)石儲量位列全球前列,年產金剛石是南非年產量的2.5倍。這個國家的寶石級金剛石占比達到75%,而中國丈母娘心中的鑽石聖地南非也僅為25%。

如果說鋁土礦、金剛石這些礦產尚不屬於貴金屬元素的話,那麼黃金總是硬通貨吧。

這個國家的金礦儲量達到1000噸,大約相當於中國黃金儲量的一半,而該國人口僅有中國人口的1%。

換言之,如果中國和這個國家兩國都把黃金全部分發給國民,中國人均黃金僅有該國的五十分之一。

而且,這個國家的金礦大多分布在河流的沖積層,採選很容易。這跟中國金礦在深山採選難度相對較大比起來,實在是有種低頭撿黃金的快樂。

有沒有心動?想不想放棄投胎別國的機會,選擇這個黃金之國開啟您的精彩人生?

不要被這些雖然無誤的數據給蒙蔽,別衝動!!

投胎神給您推薦的是西非的幾內亞。

本星君給您繼續補充一些這個國家的情況:

就是這樣一個擁有豐富資源的國家,卻是全球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在最新的全球人類發展指數排行榜中,共有188個國家和地區參評,幾內亞名列第178名。

幾內亞金礦中的掘金礦工

全球人類發展指數,是聯合國反對「唯GDP論」而推出的各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指標。它更能體現國民幸福感。

按每人每天1.25美元收入的國際貧困線標準,這個國家55%的人尚處於貧困之中。

有沒有發現,還是長在山川壯麗的東方大國,當炎黃世胄更有幸福感和自豪感?

如果真的投胎到了幾內亞,從出生到長大到大學畢業,這裡的人們要跳過不少坑,才能順利成才,堪比電子遊戲超級瑪麗一樣驚險。


1.第一個坑:傻傻分不清的這幾個「幾內亞」

在投胎國家的選擇上,除了幾內亞以外,還有三個國家的國名裡面有「幾內亞」三個字。

他們是:幾內亞比索、赤道幾內亞,還有巴布亞紐幾內亞。

為何這四個國家國名都有幾內亞字樣呢?

幾內亞本來是非洲當地人稱呼西部非洲沿海地區的稱謂。上述四國中,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赤道幾內亞都是位於這個區域的國家。

殖民時代,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等西方列強瓜分了這個區域。西非當時除了阿拉伯世界帶去的宗教以外,也幾乎沒有文字文明。幾內亞現在的語言除了法語和阿拉伯語這兩種殖民者或者入侵者帶來的語言以外,其他的本民族語言如蘇蘇語、馬林凱語、富拉語,都只有語言沒有文字。

因此,西方列強將這片區域根據占領情況簡單的劃分為:法屬幾內亞、西屬幾內亞、葡屬幾內亞。

20世紀五十年代開始,非洲獨立運動興起。原來的法屬幾內亞在1958年獨立,最早搶先註冊了「幾內亞」這個國名。

十年後,西班牙的殖民西屬幾內亞也獨立,因為「幾內亞」這個國名已經被搶注了,這片土地又沒啥本土文字或者燦爛如亞洲的文明,連個名字都不好取。

恰好該國是所有叫「幾內亞」的領地中最靠近赤道的(雖然赤道並不穿過該國),那就索性叫赤道幾內亞吧。

又過了5年,葡屬幾內亞也獨立,同樣面臨這片領土之前也沒個有歷史底蘊的稱呼。索性在「幾內亞」三字後加上首都「比紹」兩字,以示區分。

至於紐幾內亞島為何也用了「幾內亞」三個字,則類似於將北美洲東南海域的加勒比海的島稱為「西印度群島」一樣,實際上是一個歷史烏龍。

這幾個國家都在聯合國公布的最不已開發國家名單中榜上有名。

因此,投胎遇到這幾個國家都要慎重,當窮人的幾率大很多。

幾內亞首都科納克里的街景


2.第二個坑:糟糕的生育條件和低下的母嬰保健水平

在幾內亞,出生就要遭遇鬼門關。

非洲有一種極其不人道的習俗,也就是女性版的「割禮」。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14年的統計數據,幾內亞97%的15至49歲女性接受這種不人道的所謂「習俗」,在全球僅次於東非的索馬利亞98%的比例,位居全球第二。

聯合國大會曾通過決議,將此惡俗定性為對婦女的暴力行為,並強調要對其「零容忍」。

所以如果投胎到幾內亞,女性則要遭到這種惡俗對身心的危害。「身體髮膚,不敢毀傷」這種我們東方文明倡導的基本道義,在這種惡俗面前,顯得特別有人道主義的意義。

這一惡俗還直接導致了女性在生育過程中的風險。當然,幾內亞孕產婦死亡率高,也不僅僅是這一個原因,由於貧瘠的醫療條件、落後的健康觀念和助產士的缺乏,幾內亞孕產婦死亡率高居全球183個國家中的第11位。

因為每十萬名孕產婦就有680個死亡,這一數據是中國的25倍。

2010年時幾內亞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比這幾年還高得多,為146‰,也就是說,那時候幾內亞的兒童能順利長大到5歲的,已經是人生贏家了,因為100個嬰兒中有15個都活不到5歲。

即便是活到5歲,也有超過五分之一的兒童長期營養不良。


3.第三個坑:落後的教育

總算熬到五六歲,該打算過兩年就上學了吧。

在這個年齡段的幾內亞兒童,他們在家庭中從小習得的當地民族語言,只能說,沒法寫。因為這些只是語言,沒有文字。

大多數的人類學家或者歷史工作者都認為,只有文字的出現,才是文明誕生的標誌。

但在幾內亞,要享受人類文明成果,學會使用文字,基本只能選擇進了學校後學習法語。

在18世紀的時候,阿拉伯人來到這裡傳播他們的宗教,因此才有了阿拉伯語的引入。不過可惜文字這種人類文明的象徵,卻主要用於宗教目的,並未真正推動當地文明進步。

19世紀末法國入侵和占領幾內亞以後,法語成為官方語言和教育用語。一戰後法國在幾內亞各地開始創辦用法語進行教學的小學。這時候幾內亞也出現了宗教學校以外的,真正意義上的國民教育。

幾內亞的教育制度和教材全是法國照搬過來的。哪怕在從法國殖民地獨立以後,幾內亞也脫離不了法國的文化影響。上個世紀60年代,剛剛獨立的幾內亞和法國關係並不好,然而學校又只能用法語教學,於是就從蘇聯和越南請來了很多法語教員。

那時候,蘇聯四處輸出革命,當然也跟幾內亞當時的左派政府建立了很好的「革命友誼」。碰巧蘇聯的小弟越南也曾被法國殖民,在越南有很多人懂法語,於是就受蘇聯大哥派遣來到幾內亞,繼續用法語推動當地教育改善。

所以英語在這個國家就從來沒有大面積推廣過。本星君看到國內有的小學幼兒園或者是教育培訓機構,邀請非洲來華留學生當外教教小孩子英語,也是替他們著急啊。因為非洲很多國家,自己都不會講英語,而他們的教育水平,更是無法跟東方大國相比。

以幾內亞為例,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2014年該國15歲以上人口識字率僅僅是32%!換句話說,幾內亞10個人裡面有7個人都是文盲。在聯合國公布的世界人口識字率中,僅有南蘇丹、查德和尼日三個非洲國家的識字率低於幾內亞。

本世紀初,幾內亞的小學入學率僅僅只有40%。而且很多孩子並不能堅持到完成小學學業。即便是現在,幾內亞的小學輟學率也高達34%。而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數據,截止2017年,幾內亞全體國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僅僅為2.6年。

小孩子不讀書幹嘛去呀?

幫父母做農活和家務活,以及去結婚!!

幾內亞是全球童婚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還是據聯合國的數據,51%的幾內亞女孩在18歲之前結婚。

毫不帶有歧視,只是客觀稱述:這個國家是貧窮的國家,更是愚昧落後的國家。


4.第四個坑:似有似無的高等教育

在幾內亞?能夠一直順利學習到考入大學,實在是一個小機率的事件。

在21世紀初,幾內亞全國高校在校學生只有8000多人。而高校教師全國只有700人。當時,幾內亞人口已經超過一千萬,現在全球也有差不多一半的國家人口不超過一千萬。

全國總共只有3所算得上高等教育階段的大學,最主要的大學則是位於首都的科納克里大學,一個學校就有全國一半的高校學生。

不過即便是如科納克里大學這樣的國家一流大學,也僅僅在全球高校排行榜上位列第一萬四千七百八十五名。本星君表示,原來全球大學還這麼多啊。

科納克里大學

不要著急,幾內亞排名第二的康康大學,位列全球大學排行榜第二萬五千六百四十名。

當然,大學排行榜這種事情看看就可以,不必較真。例如咱們這裡號稱全國排名第三的大學起碼七八所。

不看大學排名看生源質量?幾內亞的最高學府科納克里大學,早在2002年就乾脆取消過入學考試。

幾內亞第二大城市拉貝的街景圖


5.對幾內亞的年輕人,應以莊嚴大國之風示之

對了,投胎是否在幾內亞,似乎選擇權也不在個人手上。

但是,這個國家完全可以被建設起來。

我們這樣的大國,對幾內亞這些落後國家,幫助他們擺脫貧窮、發展教育、培養人才,也是應盡的國際義務,道義使然。

我們對幾內亞這樣的落後國家的年輕人,示以友好或者好客遠仁,也都是我們民族的善良本性,理所應當。

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洞悉他們國情民風中的正面的和負面的內容。他們當中很多年輕人有機會到我東方大國留學深造,我們對其應該保留必要的學術門檻和道德標準。我們對這些願意接受我們教育的年輕人,更應該正其心、立其行、糾其偏、抑其惡。

我們更不該以逢迎之態示之,因為在東方文明中,高貴是與莊重相伴隨,奸佞才施狐媚之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9_E_2sBmyVoG_1ZOtf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