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最美家庭,擁有不一樣的幸福風景
家是什麼?
家是一份職責,
家是彼此真誠相待,
家是溫暖港灣。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好家風既體現著家庭美德的代際傳承,也是社會公德在家庭領域的折射。
2019年,重慶市渝中區婦聯攜手新女報,推出「愛尚母城·最美家庭」系列報道,推廣家風優良、家訓嚴謹、家庭和諧美好的溫暖故事。母城渝中,積澱了巴渝文化、抗戰文化、統戰文化、紅岩精神等厚重的人文底蘊,孕育了重慶的「根」和「源」。
正是這母城文化,孕育著萬千最美家庭,他們以自己的模範行為,傳承中華民族的家庭美德,在平凡生活中傳遞著社會正能量,處處綻放。
愛情經過時間沉澱才讓人看得更加清晰,親情歷經過磨難才讓人更加珍惜。
宋遠利為丈夫改變了自己的一生,堅守患病丈夫近30年不離不棄,這個曾經充滿辛酸的家庭終於迎來了彩虹,愛的種子也早已在這個家庭里生根發芽。
家庭成員:
妻子 宋遠利 49歲 獲得「渝中好人」,正在申報「重慶好人」
丈夫 雷建平 64歲
女兒 雷斯函 9歲 紅岩小學學生
真愛衝破世俗偏見
上世紀80年代末,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了永川區一個叫萱花村的地方,剛滿18歲的宋遠利迫不及待地背上了行李,懷著對未來的憧憬,到重慶市兒童醫院做了一名清潔工。
一天,宋遠利的收音機出了問題,便找了一家家電維修店。一進店看到店主拄著拐杖拿著一本《論語》大聲朗讀,滿懷激情、抑揚頓挫,渾身散發著書香氣。店主叫雷建平,是一名先天性小兒麻痹症患者。雷建平喜歡國學,家裡有一排很長的書櫃,只要能想到的國學類書籍,總能從他的書櫃里翻出來。80年代初期,看到越來越多的市民購買了電視機、冰箱、洗衣機,雷建平便把目光投向了家電維修,他買來相關書籍自學,靠著點滴積累和反覆摸索實踐,做起了家電維修生意。
隨著更多的接觸和更深的了解,宋遠利和雷建平相愛了,頂著宋家家人的強烈反對,1990年,他們衝破世俗的偏見完成了終身約定。沒有鑽戒、沒有婚紗、沒有宴席,卻有兩顆緊緊靠在一起的心。
為愛學技藝,堅守患病丈夫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家電維修行業不景氣,雷建平關掉了店鋪,家裡只剩宋遠利一人掙錢,兩人靠著醫院每月為數不多的工資和偶爾打零工勉強維持生計。因為家境貧困,夫妻倆一直不敢要孩子。而此時,雷建平的身體也每況愈下,雙腿逐漸萎縮讓他站立越來越困難。聽說保健按摩可以緩解肌肉萎縮,宋遠利就每天為丈夫按摩雙腿。
為了更好地照顧丈夫,宋遠利開始到處求教名師,系統學習保健按摩課程。最開始做學徒並不順利,宋遠利很難領會老師教的要領,她便回家後在丈夫身上一遍一遍的練習,直到熟記於心。
家裡大部分家務也落在了宋遠利的身上,她每天都要忙到深夜,但這些並沒有壓跨這個瘦弱的女子,讓丈夫康復的動力一直支撐著她面對生活的一切。
通過努力,宋遠利按摩技藝越來越精湛,成為一名按摩技師,收入也逐漸增加。識字不多的宋遠利在丈夫的幫助下,利用空隙時間不斷學習,將書本上的理論在丈夫身上實踐,兩個苦命人相擁取暖。
我選擇了你,就選擇了你的一切
2010年春天,他們的女兒出生了,丈夫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女兒身上,宋遠利一人擔起賺錢養家的重擔。
2012年渝中區殘聯出台了殘疾人技能培訓補貼金政策後,宋遠利參加了高級保健按摩師學習班,經過半年多的系統學習,拿到了高級保健按摩師證書,還掌握了針灸、艾灸、面部美容等十餘種技能。後來,她又拿到了中級養老護理員的證書。
曾有廣州的一家按摩店開出高薪,請宋遠利去做技術指導,在人生的路口,宋遠利毅然抉擇了家庭。現在,為了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宋遠利兼做了3份工作:擔任一家按摩店的技術指導,在一家按摩學校擔任教師,還在重慶電信職工醫院做推拿醫師,每周工作6天半,每天工作長達14個小時。
面對妻子,雷建平滿是愧疚,他說,「妻子為這個家庭奉獻得太多了。」宋遠利說,「我選擇了你,就選擇了你的一切,我願意和你共同承擔一切。我們不是一直很幸福嗎?」二人眼中的淚光是歷經坎坷後的平淡和幸福。
夫妻間的相互尊重、體諒,相互理解、信任,相互欣賞都深深地烙印在孩子心底。女兒乖巧懂事,幫父母分擔家務,還學會了一些基本的保健按摩手法,經常奶聲奶氣地說:「爸爸,我給你按摩……」
愛,早已在這個家裡生根發芽。
圖_渝中區婦聯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