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一個好的賣點,你需要這套「三明治認知模型」

2019-10-18   單仁行

今天是單仁行陪伴你的第1297

如果你想表白,最直白的表述是「我愛你」;

含蓄點的像月亮代表我的心;

俏皮點的「你該交房租了,誰讓你在我心裡住這麼久」。

其實,所有的營銷都是向顧客的表白。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你想表達你家的水口感好,你可以說「農夫山泉有點甜」,這是直白型的;

也可以說:我們不生產水,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這是間接型的。

很難說那種類型更有效,但直白型的廣告缺少創意,形式單一,很難引起顧客的興趣,也很難擺脫「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的嫌疑。

今天我們聊聊發掘產品賣點時常用的「三明治認知模型」。

「三明治認知模型」是一種簡單的推理形式。

指我們用含蓄的語句推論出表達者最終想表達的觀點時,推理過程不能超過三句話。

比如剛才提到的「我們不生產水,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

消費者聽到這句話時,腦海中中的推理路徑大體是這樣的:

由「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這一句話推理出他們家的水是天然水,而天然水通常是無污染並且甘甜可口的。

三句話中間夾著兩層推理,就像一個三明治一樣。

由於「三明治認知模型」沒有直接標榜自己,結論是顧客自行推導出來的,等於給顧客強加了一層輕微的洗腦過程。

所以,效果通常比直白的宣傳要好很多。

不過「三明治認知模型」並不是一個精準的定義,你說兩句話行不行?四句話行不行?只要整個聯想過程順暢可以。

但利用這個模型時一定要避免幾個雷區:

第一、表達不能太繞,也不要一次性提供太大信息量。

比如恆大冰泉的「一處水源供全球」,語言是很簡潔,它最終想表達的意思跟其實農夫山泉的差不多。

但在前面推理的基礎上,消費者還要自行腦補很多內容,比如為什麼是一處水源呢?

恆大的潛台詞這是我們精選了一處最好的水源地,為什麼是供全球,恆大的潛台詞是我銷量大,是國際品牌。

你看,這麼繞的宣傳語,消費者的感知度和畫面感都不強,廣告效果自然也會大打折扣。

第二、推理邏輯不能過於牽強。

比如有種保健口服液的廣告是:「藍瓶的鈣,好喝的鈣」。

我一直搞不清楚兩者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我甚至覺得這個商家有點蠻不講理。

類似的還有「想享受女人般的溫暖,就喝格瓦斯」。

二者又有什麼關係?還有「 嗓子干癢,得吃草」。

這是什麼邏輯?吃草就算了?怎麼後來又讓吃草珊瑚含片了?

第三、推理過程中不能把顧客帶歪了。

比如某款運動飲料的廣告語言是:「汗的味道和水一樣嗎」?

你不難想像它想表達的是一種運動精神,但真的會讓人懷疑自己喝的到底是汗還是水。

在利用「三明治認知模型」尋找賣點時還要特別注意,要從顧客的角度而不是自己的角度。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施麗茲啤酒的老闆,找來美國廣告大師霍普金斯。

霍普金斯問老闆:你們的有什麼賣點啊?

老闆想了想,說道:我們的產品問題就是沒有賣點啊。

霍普金斯就讓老闆說下他們啤酒的生產流程,聽完以後,霍普金斯說,找到賣點了,順手寫下一句廣告詞:

每一瓶舒麗茲啤酒,在罐裝之前都需要用高溫純氧吹制,才能保證口感的清爽。

啤酒老闆看完後說你還是不懂我們啤酒業,高溫純氧吹制是啤酒生產的一道標準工藝。

市場上每一家啤酒廠都是這樣生產的,怎麼能成為賣點呢?

霍普金斯問道:那消費者知道嗎?老闆回答:不知道。

霍普金斯說道:那不就行了,你就拿這個去打廣告,要是掙了錢再給我費用,要是不掙錢,你的損失都讓我來承擔!

結果,舒麗茲啤酒的廣告登出後大獲成功。

用霍普金斯的話來說就是:

即使行業內司空見慣的產品特點和生產流程,即便商界和廠家都將其默認為共識,但如果消費者不知道這些,那就是最好的賣點。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這是一條很重要的營銷思維。

其實,到現在還一直有商家在用這個思路。

比如,樂百氏純凈水的「27層凈化」的賣點,其實就是一些文字遊戲,可對引導消費者卻偏偏就有很好的效果。

前面都是講的 廣告語,但有些營銷並不見得需要用直白的語言體現,顧客可以從商家的行為模式中自行提煉語言並進行推導。

比如你要玩飢餓營銷,雖然沒什麼廣告語打出來,但消費者的腦迴路大體也有一個「三明治認知模型」。

由買不到貨推出別人都在搶,由別人都在搶推出產品一定不錯。

我最近,就遭遇了這麼一個無聲的「三明治認知模型」。

前幾天我到某個城市出差,當地的朋友極力推薦我我到一個米粉館吃早飯。

他告訴我,這個餐館生意很好,但老闆很專業,只做早餐,賣完之後不到中午就收檔,放著明擺的錢不賺。

只做早餐的店其實不奇怪,原因也很多,比如像腸粉、包子這些品類做正餐不太合適,但米粉做午餐肯定一點問題沒有。

這家店開在寫字樓下面,中午開店的話客源不是問題,所以也不是選址問題。

而且這家店已經具備一定規模,老闆早就脫產了,所以也不是精力顧不上的問題。

後來通過引薦我專門跟老闆聊了聊,最後終於明了了,答案其實並不神秘:

我之所以到那吃早餐,就是因為朋友推薦,而他推薦的理由,不就是因為這家店只做早餐的特色嗎?

這裡的推理過程大體是:老闆只做早餐,那應該足夠專業,足夠地道。

只有兩句話,更簡潔,店老闆「只賣早餐」的模式給了人們一個很強的記憶點和推薦理由。

今天的主要內容就到這裡,總結一下:

今天講了如何用「三明治認知模型」發掘賣點,也就是如何間接表述自己的產品。

讓顧客通過自發的聯想與推理自己說出你的賣點,以此達到強化顧客認知的目的。

運用這個技巧時,注意站在顧客而不是自己的角度。

並且,「三明治認知模型」並不只是用在是廣告語設計時才能用,許多營銷套路也遵循這個模型。

顧客可以從商家的行為模式中,自行提煉語言,並進行推導。

我們還提到了利用這個模型時的三個雷區,分別是:

1、推理不能太複雜,最好不要超過三句話;


2、推理邏輯不能過於牽強;


3、不要引發消費者的錯誤聯想。

本文由作者 梁風授權單仁行發布,梁風老師微信公眾號:某某社群

責任編輯丨石 川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