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棵樹而建了一座寺,寺中的清代古塔,被炸數次仍然屹立不倒

2019-10-30     琰棱

關於永州,原先我對它的全部印象都來自於柳宗元的《永州八記》。那時的他,被牽連受貶謫,成為永州刺史。

為了排遣胸中鬱結,柳宗元縱情山水,棲身自然,親近佛教。「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永州的風光好似激發了他全部的創作欲,給中國的文學史留下了許多名篇。

自公元前124年始置泉陵侯國以來,永州擁有兩千多年的建制史。漫長歲月,令這小城充滿故事。

如今,再不會有人用偏遠、蠻荒這樣的字眼來形容永州。外界眼中的永州,全市森林覆蓋率高達68%,擁有九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和三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人傑地靈。

如此勝地,自然還有超越山水風光之外的東西——百年古寺沉香寺。

沉香寺位於東安縣紫溪鎮印水河畔的高山上,山下便是湘江支流印水河。奔流的河水在沉香寺這裡因為山勢阻擋而轉了個大彎,號稱湘江第一灣。

若尋一高處眺望,浩浩蕩蕩的河水碧綠如一塊上好的翡翠,在周圍的綠樹掩映下顯得越發清透。在目力不能及的遠方,又幻化成了一條極細的絲絛,這就是無數歌中唱過的湘水,是湖南人的驕傲。

四周一片靜謐,抬頭仰望天空,淺淺的灰色雲朵遮蔽了原本應是湛藍的色調,就像有一張厚厚的網遮住了下界的美麗。山巒悠遠地矗立著,模模糊糊看不清晰,只隱約連綿成了一幅壯麗的山水畫。

再湊近些看,河水不再是一成不變,泛著幽幽的藍綠色。一陣風過,河水被吹出細小的褶皺,又被船家的一葉小舟打破。

幾處淺灘將印水河切割出不同的形狀,粗糲的石子和溫柔的河水,形成鮮明的肌理對比。

有那麼一處,只見船家的小船,卻不見船家,神秘中帶著幾分有趣。

就在這印水河畔的懸崖上,沉香寺門樓聳立。

奇特的是懸崖邊上都被修建成了城牆的樣子,沿著山勢逶迤而上,湘江第一灣盡收眼底。看那城牆,像不像抵禦外敵的萬里長城,一直護佑著沉香寺。

古人說「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大概就是眼前這幅景象了。

走近沉香寺,遠遠就能看到氣勢宏偉的一座座明黃色小樓,耳邊不斷傳來「南無阿彌陀佛」的裊裊梵音,讓人心神俱寧。

說到這沉香寺,背後還有個很奇特的故事。

相傳,當年舜帝南巡路過此地,留下了四件寶物,其中一件就是在半山腰懸崖處栽的一棵沉香木。

那時,舜帝感覺此處地靈人傑,於是栽種沉香木以示標記。可惜直到舜帝駕崩,也再沒有機會返回這裡。但沉香樹卻深深紮根於此,歷經歲月,日漸豐茂、香氣濃郁;百姓聞之,病痛全消。大家都認為這沉香樹是神樹,都來叩拜。

然而,過盛的香火將沉香樹灸烤致死,人們後悔不迭。後經觀音娘娘的指點,於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在此處建起了一座沉香庵。

可惜曾經有段時間,人們視宗教文化為洪水猛獸,將沉香庵房屋盡數毀去,只剩下了一座清同治八年(1869年)建造的飛鴿塔。

飛鴿塔之所以能留下,是因為當時有人用炸藥炸塔,可是點了幾次導火索都無法點燃。最後一次終於點燃了,炸藥爆炸,響聲震天。可當灰煙散盡,人們發現雄偉的飛鴿塔巋然不動,只有塔身上一個彈孔證明剛剛發生的爆炸是真實的。彈孔如今仍然清晰可見。

難道是菩薩顯靈?從此人們對飛鴿塔更加敬畏。

今天的沉香寺大殿後,七層六面,高十二丈的飛鴿塔傲然屹立,塔內供著一尊觀世音像。

細看塔身上,刻著清代詩人郭青蓮的一首詩:「三十二年身覺悟,四百八十戶圓通。白衣脫下無人識,明月蓮花火里紅。」詩人借這些意向,昭示了普羅大眾追求覺醒、實現願景的心聲。

過去的輝煌不再,沉香寺卻背負了更多。

2012年秋,沉香庵於原址重建,同年10月18日,更名為「沉香寺」。

2015年3月,九華山的凈安法師成為沉香寺住持。沉香樹竟然枯木逢春,一年內開了兩次花,此後幾年也是每年開花一次,頗為神奇。

在寺內走走,所見廟宇都是新修建的。幾座大殿都是磚木結構,上蓋琉璃瓦,十分尊貴大氣。穿行其中,卻讓人感覺到無比滄桑。

和很多佛教寺廟一樣,沉香寺前殿為關聖帝君殿,中進為大雄寶殿,後殿是觀音殿。

彌陀寶殿內,供奉著彌陀佛雕像,寶相莊嚴、線條流暢,肅穆之感油然而生。

觀音殿後面的懸崖處,一座聳立的石柱很是吸引眼球。遠遠看著,石柱就像是一座菩薩;石下,有一泓幽泉從石縫裡流出,流入水缸,因而這裡被稱為「觀音聖水」,也有人稱之為「滴水觀音」。在虔誠的信徒看來,這就是佛的恩賜,很靈的。

歷經磨難的佛寺,通過故事、古樹、石塔……向人們講述著佛的精妙,虛虛實實真假難辨,但唯有一點,人心向善始終未曾改變。

沉香寺的對岸,是無盡的廣闊田園。正是有佛的庇佑,這裡的人們才能安居樂業吧。希望你們,有一天都能來沉香寺,沐浴一次佛光、聽一場講經。


我是琰棱

帶著有趣的靈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攝影|寫作|分享

CFP/攜程簽約攝影師、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士、知名旅遊博主、搜狐金牌作者、微博簽約自媒體、秒拍達人、微博旅行視頻博主、樂途旅遊網專欄作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yfPHm4BMH2_cNUgNn0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