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每個導演都有自己的專屬女郎。
張藝謀有「謀女郎」,周星馳有「星女郎」。
可是有一個韓國導演,雖沒多少女郎,卻有另外一個概念——
「含喜量」。
「喜」指的是金敏喜。
那這個導演大家也就知道了。
他就是洪尚秀。
這兩個人幾乎是綁定了的,買一贈一。
洪尚秀的作品裡,一定有金敏喜。
而「含喜量」這個概念,指的就是他的電影中,金敏喜的含量占比多少。
懂事的觀眾們已經不再糾結怎麼洪尚秀永遠只用一個女主角這個事實了,而只關心他的新片,會不會又是一部「表白片」。
因為,這幾年他確實拍了太多表白片。
最有話題的一部是兩年前的《獨自在海邊的夜晚》。
這部電影獲得了當年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的提名,而女主金敏喜也靠此片拿下了柏林影后的獎盃,成為了韓國第三位國際影后。
但之所以說此片最具話題性,可不單純是因為拿了獎,而是當時兩人之間的緋聞正鬧得沸沸揚揚。
洪尚秀與金敏喜年齡相差22多歲,一個天蠍,一個雙魚。
第一次合作是在電影《這時對那時錯》。
初次合作之後,倆人就傳出了出軌的消息。
但一切未經證實,虛虛實實,吃瓜群眾也搞不清真相。
到了《海邊》,柏林電影節上,這兩個人的戀情幾乎實錘。
我們吃瓜,一般靠的是狗仔實錘,而金洪二人不同,他們自己捶自己。
在鏡頭前當眾十指交扣;
跟別人是普通牽手,跟老洪就得是十指緊扣
金敏喜獲獎,領獎台上她發言「我以你為榮,我愛你」;
而後的媒體試映會上,洪尚秀更是直接把自己的西裝披在了金敏喜身上,而金敏喜也看開了,宣布他們是真心相愛。
頂剛了。
再看電影內容,更是剛到嚇人。
金敏喜扮演的,是一名因為與導演婚外戀而飽受輿論壓力的女演員。
故事基本就來自他們的真實經歷。
至此之後,洪尚秀就沉迷於表白片不可自拔。
題材上老是繞不開出軌男的中年危機,台詞總是在見縫插針地表白金敏喜,而故事中的男主也大多是以導演身份設定。
洪尚秀拍的金敏喜,往往是看似脆弱但處於支配地位的,以柔克剛的形象。
洪尚秀一直堅持說自己想說的,拍自己看到的。
如果說商業片是節奏抓人的公眾號文章,文藝片是小說散文,那麼在香玉看來,洪尚秀的電影就是自抒情感的個人日記。
根本不關心別人要看什麼,只做自我表達。
而這些年他反反覆復繞不開出軌那點事,也放不下金敏喜,不過是因為這些問題他還沒搞清,沒說透。
關於這個議題,日記沒寫夠。
不過看洪尚秀最近的一部作品,倒是隱約感覺到,它即將衝破中年危機拋棄妻子這個難題了。
因為這部影片,既沒有圍繞愛情,男主也不是導演。
最主要的是,「含喜量」低了——
《江邊旅館》
雖然「含喜量」低,可金敏喜扮演的仍是一個陷入不倫戀的女人。
她愛上一個有家室的男人,失戀了,孤獨苦悶。
於是約了閨蜜,來到江邊旅館住幾天,散散心。
男主則是一個年事已高的老詩人。
他與洪尚秀之前的男主也有相似之處,拋棄妻子,獨自離家。
只不過不再充滿魅力,而是背離家庭的男人年老之後的模樣。
他想起自己與兩個兒子很久未見,便約見在此。
一個旅館,兩個失意的人。
故事非常簡單。
女人一組,在旅館裡漫無邊際地聊天,睡覺,醒來繼續聊,接著睡,天黑了出去吃飯。
而男人一組也是如此,坐在咖啡廳里聊天,坐在餐館裡喝酒聊天,一直聊天。
兩組人馬唯一的交集就是,老詩人在等兒子的時候看到女人們站在江邊的雪地里,便興沖沖跑出去搭訕。
搭訕的內容也簡單,反反覆復就那幾句話:
「二位非常美麗,真心的。」
之後他們便又回到各自的世界裡。
老詩人和兒子們聊婚姻。
自然就聊起了自己的妻子,孩子們的母親。
面對兒子們「為什麼那麼輕易就拋下我們離開」這個問題,老詩人回答說:
「人不能因為愧疚感過一輩子,要有愛情」。
洪尚秀再次借角色之口說了自己要說的話。
而另一邊,失戀女人也是一樣。
失戀女人聊吃的。
聊到前男友很喜歡吃自己煮的大醬湯,而現在卻吃不到了:
「我能理解他,他好可憐」。
她不為自己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而感到難過,反而徹頭徹尾地理解傷害她的男人。
她知道男人選擇背離家庭,在外界看來就是一種失敗,壓力同樣很大。
因此,她真心實意地理解,也真心實意地祝福。
儘管閨蜜在旁邊大惑不解:
「人家跟老婆過的好著呢,誰要你理解。」
她依然心如止水:
「過得好就好」。
本以為故事終於脫離了洪尚秀心裡出軌的那道坎,可是時空轉換,男人老了,女人還是年輕女人。
人們心裡的糾結也都是老樣子。
男人不知道放下不合適的婚姻追求愛情到底錯在哪裡;
女人也想不明白為什麼有的男人就不能做到放下。
為什麼一段感情如果不是恰逢其時,就會變得不倫不類呢?
問題還是那些問題,答案仍然沒找出來。
喋喋不休,反反覆復。
故事的最後,老詩人與失戀女人在餐館再次相遇。
老詩人繞過了兒子,悄悄回到餐館,來到女人們面前。
現實再次誇讚了一番她們的美貌,然後跪坐在她們面前開始讀詩。
詩是那天在雪地里初見之後就寫好了的,老詩人說好,讀完一首詩就離開。
於是女人們就這樣在冬夜裡聽他讀詩。
第二天,老詩人就在自己的房間裡自殺了。
女人們聽著老詩人兒子們哭喊的聲音,躲在江邊旅館的隔壁房間也都哭了起來。
故事就這樣結束了。
又是一次沒有結論的自問自答。
這幾年香玉很少在哪部電影里察覺到導演個人的東西了。
之前在《色戒》中看到過一次。
影片最後,王佳芝導致行動失敗,一個輕快的車夫哼著小曲,帶著七彩風車出現在她面前。
仔細看,車夫後背上寫著「1023」,那是李安的生日。
專欄作家雷曉宇曾經在《與李安一起午餐》里這樣說:
「王佳芝,不,張愛玲,她的人生實在太絕望了,李安忍不住要在她的臨死關頭幻化成天使,給她一點溫存和希望。」
導演把自己放進作品,總是隱晦的,小心的,擔心一不小心就會徹底暴露。
而當初李安的一個「1023」,卻讓香玉發現,原來在很多故事中,導演是忍不住參與其中的。
他們不過是在克制罷了。
不過像洪尚秀這樣直接把自己擺在案板上大談特淡的,確實不多見。
因此才覺得可貴。
我們甚至可以說他根本沒在講故事,只是不斷辯解,一遍一遍地描畫這個自己走不出的困境。
洪尚秀年近六十,我們在他的電影中看到的,就是一個拋棄妻子的出軌男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發問和解釋之後,不可抗拒地衰老之後的樣子。
他仍在解釋,仍然強調愛情。
可他也在借女性角色之口調侃自己的「幼稚」。
年紀漸長,他越來越困惑,對於找答案這件事他似乎已經累了。
就像故事裡的老詩人,跑到雪地里跟美女搭訕,再偷偷返回飯店給美女們讀首詩,就可以這樣了卻一生了。
生活就是這樣,一切無解。
最終不過是算了,結束了。
洪尚秀就這樣擱置了問題,走向了更深的地方。
而我們看到的是。
這個「犯過錯」的男人,在時間的縫隙和斥責的聲音里,想說的話——
人生苦短,我不後悔。
要愛就愛,想恨就恨,愛懂不懂。
以及,她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