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黃多多被同學爆出憂鬱。
且不說這位是不是真的同學,說的話有沒有可信度,不過單憑「憂鬱」這種字眼,就足以讓大家揪心了起來。
我們從《爸爸去哪兒》,開始關注這個乖巧懂事的小女生,又在黃磊孫莉的微博里,見證著她一步步成長,成為一個優秀的「別人家小孩」。
小小年紀自帶熱度和流量,說一句「黃多多火了」,也沒毛病。
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網上的風向開始跑偏:
「太成熟了」
「不喜歡小孩子成人化」
「給人感覺提防心很重、心思重」
把某些惡毒的言論發泄在孩子身上,真的大可不必。
有人羨慕、有人嫉妒,但我想表達的還是一種顧慮。
過多的曝光必然會給她帶來輿論,而她在這個年齡是否能承受住這樣的輿論呢?
當一個未成年孩子的行為舉止,被不斷放大討論,甚至群嘲,真是想想都窒息。
1
其實一直以來,社會上那些爆紅的兒童網紅,也都免不了被拿出來討論。
Youtube上一個火了的南京小女孩miumiu,也是如此。
目前她已經在這個視頻網站上發布了近20首自彈自唱的視頻,最多的一條有將近500萬的播放量以及27萬的點贊。
關鍵是,表現出超高音樂天賦的她,今年才 6歲。
隨著miumiu的爆火,開始有不少網友猜測:
她的「天賦」是不是在違背意願的情況下,用高強度練習換來的。
不只是miumiu,很多國家都有這樣的兒童網紅:
美國的假笑男孩。
韓國的權律二。
開始他們的日常生活被做成表情包火出圈,吸引了一大波網友的關注。
後來慢慢卻變成為了回應網友的期待,而有計劃有目的地去做某件事。
當孩子被「商業化」,隨之也引來眾多爭議:
網紅夢,是否正在毀掉下一代?
2
這裡就會涉及一個概念,什麼是兒童網紅。
一個基本的衡量標準就是:
吸金能力。
福布斯雜誌曾在2019年12月公布YouTube頻道上收入最高的博主榜單。
排名第一的是Ryan Kaji(瑞安卡吉),當時他才8歲。
他的年收入高達2600萬美元(約1.82億人民幣)。
要知道根據去年noxinfluencer平台的數據來看。
排名第一的辦公室小野年收入預計5000多萬,排名第二的李子柒則為4000多萬,而瑞安的收入要比兩個成年人加起來還多。
甚至,這已經是他連續兩年奪冠了。
瑞安的視頻內容很簡單,就是玩具測評。
由父母拍下瑞安玩各式各樣的玩具,並以兒童視角表達出對玩具的感受,堪稱 玩具界的李佳琦。
美國調查機構(Harris Poll)聯合樂高玩具公司,曾對美國、英國、中國8-12歲兒童的職業抱負分別進行調查。
其中,有18%的中國兒童,以及30%的英美兒童夢想成為一名YouTuber(視頻博主)。
兒童網紅,似乎已成為一種潮流、趨勢,正在以你想像不到的速度日益發展壯大。
3
對於越來越多兒童志願當網紅的現象。
總結網友們的擔憂和顧慮不外乎來自於這兩個方面:
第一,從孩子本身的角度出發。
孩子尚未形成明確的人生觀,無法判斷到底是自願還是被迫的。
網絡和現實隔了一道巨大的屏障,我們無法透過簡短的幾分鐘視頻去了解孩子的真實意願。
權律二,一個因為剪劉海視頻爆火的小女孩。
一開始,她的日常生活被做成表情包,後來慢慢轉做專業吃播。
有炸雞、蛋糕、水果...還會很熟練的靠近話筒咀嚼方便收音。
但很快便有眼尖的網友發現,權律二的眼睛飄忽不定,似乎在朝某個方向確定什麼。
導致有不少網友提出「做吃播到底是自願還是被迫」,「她是否開心」等質疑。
還有假笑男孩Gavin,曾因為一個「蜥蜴放在腦袋上導致笑容逐漸消失」的視頻爆火。
後來他有了經紀人和幕後團隊,開始參加各種典禮,做童裝模特等...業務繁忙程度不比那些娛樂圈明星少。
去年微博之夜,Gavin在零下的溫度只穿了一件襯衣和馬甲,瑟瑟發抖之餘也不忘展露出他的招牌假笑。
或許連他自己也忘了,在成為網紅之前,他的笑容是多麼的燦爛。
問題就在於,孩子沒有支配金錢的權利,可能會淪為大人的賺錢工具。
前幾天,YouTube上有一條視頻引起了外網網友和媒體的集體憤怒。
大意是一對夫妻將從中國收養回來的自閉症兒童,又送回去了...
要知道,在領養這個中國自閉症兒童之前,男方是一個修車工,女方則是家庭主婦,夫妻倆基本就是靠視頻來賺錢的。
這個小孩的到來讓博主的粉絲量暴漲,還有不少品牌找上門合作。
其中一個收養前跟小孩第一次見面的視頻,點擊量就超過了550萬次,為他們帶來巨額收入。
博主還搞過一個領養籌款活動,每個人貢獻5美元就能解鎖一塊拼圖,最後這1000塊拼圖會拼成男孩的照片,公布他的長相。
為了支持這對夫妻的善舉,雲爹媽們自願奉上籌款,本意也是想讓這些收入回饋到孩子身上,讓他擁有一個更好的生活。
而如今,說句難聽的,他們就是把孩子當賺錢工具,吸干榨乾後便棄掉。
一個自閉症孩子懂得爭取什麼呢?
別說錢有沒有花到他身上了,就連最基本的陪伴都變成了一種奢望。
第二,從社會的角度出發。
孩子尚未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可能會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
都說「童言無忌」,可當他有了一定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就沒有那麼簡單了。
在日本,一個10歲的小男孩中村逞珂創辦了一個YouTube頻道,並且小有名氣。
他第一條視頻的標題就是《不去上學也可以》,獲得了百萬的播放量。
中村在3年級的時候就輟學了。
他的口號是「上學是權利不是義務」,呼籲小孩們都應該擁有「上學自由」。
還上了日本沖繩縣當地的報紙。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中村的洗腦下被帶偏了,一條 「讀書無用論」的評價,居然也獲得了500多個網友點贊。
同樣的,在韓國有一位叫李寶藍的兒童網紅,在視頻里發布了從父親的錢包里 偷錢, 假懷孕, 在馬路上開車等內容。
這些博眼球的行為已經觸碰了道德底線,甚至觸犯了法律。
一個慈善組織把李寶藍的父母告上法庭。
最後,那些視頻被下線,李寶藍父母也被判處完成一個預防虐待兒童的諮詢課程。
兒童網紅說到底,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儘可能去規避目前存在的風險。
4
網紅這一職業的存在,確實給了很多普通人出頭的機會。
如果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天賦,讓他順其自然的發展成一名網紅,也無可厚非。
就像開頭提到的南京女孩miumiu一樣。
從小她就生活在音樂的薰陶下,對樂器表現出超於常人的靈性,跟強迫毫無關係。
此外,福建也有一個叫天天的網紅小男孩,在網絡上展現了他的模仿天賦。
有不少人是因為天天的模仿視頻火了之後,才開始關注李佳琦的。
仔細了解天天背後的生活會發現,原來他的「戲癮」是遺傳了父母。
天天媽是福建省芳華越劇團的一名越劇演員,尹派小生第六代傳人。
爸爸則是短視頻重度愛好者,視頻的創作、剪輯、運營,基本都是他來完成。
就跟大多數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一樣,天天爸拍視頻也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興趣,並盡力幫他爭取展示的平台。
對於找上門的商務活動,一概不接,不存在利用天天賺錢的情況。
只有當天天在8點前完成自己的作業,才會利用空閒時間來拍攝,並不會影響他的學業。
甚至視頻里所呈現的三觀也很正。
這些有趣又正能量的兒童網紅,通過網絡和網友們拉近了距離。
看起來就像一個鄰家小孩一樣,給很多人帶來了治癒和歡樂。
5
關於兒童網紅,相信大家和我一樣十分糾結。
一邊想多薅點可愛的表情包,一邊又不忍心他們營業得太累。
有些網友自稱是孩子們的雲爹媽,時刻關注著他們成長,某種程度上,這種關注也算是一種監督。
就拿親子綜藝節目來說吧。
明星和子女之間的關係,網友們一眼就能分辨出來。
鏡頭拍到了黃聖依和安迪之間的生疏。
也拍下了霍思燕和嗯哼之間的親密。
若不是網絡的放大,有些父母可能根本意識不到自己在孩子生命中缺席了多久。
親子綜藝雖然算是商業,但你也不得不承認,它為明星和子女爭取了更多相處的機會。
韓國的網紅三胞胎在綜藝節目上走紅之後,關注的人越來越多。
宋爸爸堅持在社交網絡上更新孩子的近況,也是給了雲爹媽們一個交代。
目前,兒童網紅還處於一個左右搖擺的發展階段,可能有時候不小心走偏了,我們也不必要過於排斥和恐懼。
往小了說,它取決於父母的家庭教育。
往大了說,這是整個社會環境的影響。
大人們以身作則,給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空間,比什麼都重要。
點「在看」,讓我們一起守護可愛的小朋友們吧~
素材來源丨網絡
編輯丨HANA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tLNdXIBfGB4SiUwe9l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