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就不讓孩子出門?錯!宅家才會影響孩子成長

2020-12-21   喵姐早教說

原標題:天冷就不讓孩子出門?錯!宅家才會影響孩子成長

冬季到了,隨著氣溫越來越低,很多孩子的生活節奏就變得慢了下來,就喜歡窩在家裡玩玩手機,看看電視,有的還喜歡睡懶覺,活動量妥妥變少了很多。

這樣並不好哦!不管多大的孩子,都需要足夠的戶外運動。

有些媽媽也問了:一些孩子雖然在家裡也是一刻閒不住的,活動量看起來也不小。還有必要天天帶孩子出去戶外活動嗎?

當然要!

雖然你看著孩子在家裡也是滿屋子到處跑,但活動量比起戶外還是要小很多。

第一是因為家裡面積有限。

第二是因為當孩子在家裡活動時,總會受到大人的各種阻止:不許穿鞋爬到沙發上,不許拿著球在家裡到處扔……比起在戶外開闊的場地上痛快地跑跑跳跳,孩子在家裡的活動量無法完全釋放他的精力。

所以,有很多孩子到了冬天就食慾下降,晚上入睡困難,和他的運動量不夠都有關係。

另外,季節的變化是有過程的,從秋天到冬天,氣溫逐漸降低,從冬天到春天,氣溫也是逐漸回升。如果孩子每天都保持戶外活動,他的皮膚、呼吸系統都在接觸變化的氣溫,身體也會逐漸適應氣候的交替,這樣孩子就會有很好的抗寒能力。

相反,那些一到冬天就躲在家裡「貓冬」的孩子,每天呼吸不到室外新鮮的空氣,也感受不到氣溫的變化,等到春天再出門的時候,一個倒春寒,就被撂倒了,感冒、咳嗽、發燒,輪番上陣。

不信你觀察一下,每天出去玩的孩子,儘管小臉凍得紅紅的,但是眼神興奮的很靈動,身體素質比那些天天窩家裡不動彈的孩子健壯很多。

而且冬天好玩的戶外活動那麼多,正是培養親子感情的大好時機。

所以,儘管是冬天,媽媽還是應該儘量堅持每天都帶孩子到戶外去玩一會兒。只需要注意做好防護措施。

陽光好的時候多玩會兒

陽光好的時候多玩會兒,空氣不好的時候不出門。

冬天裡曬太陽,有利於鈣質的轉化和吸收,上午9:30到下午15:30,是陽光比較好的時候,適宜戶外活動。

冬天的陽光很短暫,要抓住這個黃金時間。

衣服薄厚要合適

老一輩總說:孩子生病是「凍」出來的。其實娃沒那麼怕冷的!

冬天出門,大人很容易把孩子裹得像個粽子。但孩子一跑動起來,就容易出汗,再遇到風,就容易著涼感冒了。

其實這樣對孩子的生長發育來說一點也不好。孩子手腳難以施展,以致因行動不便而不願運動。運動量減少,自然食慾也會減退,從而影響孩子正常的生長發育。整個冬天的運動量都受到限制,造成運動遲緩。

所以,衣服穿多少,要勤摸孩子的後脖子,只要後脖子是乾燥而溫暖的,就表示衣服穿得正合適。衣服最好穿多層的,如果孩子活動量大,可以脫掉一層,等他活動完了,再立刻穿上。

帽子和圍巾可以保護孩子的頭部和脖子,減少熱量的散發,降低感冒的可能。

注意,圍巾最好選擇純棉的,不要太長,以剛好比繞脖子一圈再長一點的長度最合適。太長的圍巾容易發生危險。

圍巾要勤洗。不要用圍巾圍住孩子的嘴和鼻子,因為會阻礙孩子呼吸,而且會讓鼻腔和呼吸道黏膜得不到冷空氣的鍛鍊。

再多囉嗦一句:無論什麼季節,都應給寶寶選擇穿棉質,吸汗而不刺激肌膚的衣服。過緊、過厚的衣褲會限制寶寶的運動和發育,不利於排汗、透氣,遇到涼風就容易傷風感冒。

孩子小腳容易出汗,父母要常常捏捏寶寶的小腳,發現是汗津津的就要及時更換棉襪。

活動之後要注意補水

冬天裡因為冷,孩子出汗也少,就有不少媽媽不太在意孩子的喝水量。

其實,孩子在冬天也容易上火,喝水是預防上火的最好方法。

此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意義,就是讓孩子保持勤喝水的習慣,這樣到了天熱的時候,孩子也不會因為不愛喝水而繼續上火。

充分發揮爸爸的運動才能

有些媽媽經常吐槽孩子爸爸在孩子生活中總是缺席和「甩手掌柜」。

事實上,男人們本來就不擅長做一些精細的、繁瑣的、耐心的工作,比如給娃換尿布啊、洗澡,喂飯等。但是男性天生比女性更擅長運動,爸爸能通過運動教給孩子勇敢、開朗的探索精神,所以爸爸可以更多地參與到陪娃運動中來。

而且,有爸爸陪孩子一起運動、遊戲,父親強有力的臂膀會給孩子安全感,孩子心理會更健康,無論小時候或長大後,面對挫折或挑戰,都會更有安全感,更積極勇敢。

周末的時候帶娃去玩玩跑步比賽,踢踢足球,扔扔飛盤,這些都能很好的跟孩子形成更親密的關係,既鍛鍊孩子的身體,還能促進孩子的生長發育和性格發展。

幼兒體能活動的重點在於為他們提供大量的知覺動作經驗,促進姿勢與動作的發展與成熟,為未來生理成長與功能發展的打下基礎,還有助於培養小朋友的性格取向,如勇氣、自信心、耐心、持久力、注意力、果斷力及其他積極的意志品質等。

所以我們在給小朋友開發智力,學習外語和特長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對小朋友身體素質的鍛鍊哦,身體健康,積極陽光是一切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