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存的清代縣城城門,省文物保護單位,承旭門

2019-11-06     視覺秀旅遊

 承旭門,位於黑龍江哈爾濱雙城區雙城鎮東大街,建於清同治七年,也就是公元1868年,時任雙城堡總管的雙福監督,重修雙城堡城牆。增建起四座門樓,東有承旭門、西有承恩門、南有永和門、北有永治門。歷經百餘年風雨滄桑,至今僅存老百姓俗稱「東門」的承旭門一座。1979年,雙城縣政府撥款進行修葺,恢復了本來面目,後又定為雙城市級文保單位。

承旭門樓高11.5米,東西長8米,南北寬8.75米,總建築面積70平方米。基座平面呈長方型,青磚砌築,中有一東西走向的拱形門洞,為橫木過梁式,向城外的一面起圓形券拱,面約為一尺處為雙福總管親筆題寫的匾額。

楷書陰刻"承旭門"三個大字。意為面臨東方初開旭日之意。匾上是女牆,在青磚基座上是一座木結構單檐歇山式樓閣,面闊三間,進深一間,中間辟有小閣,周裝木雕花格扇,棟樑門飾有彩繪,樓頂覆蓋綠色琉璃瓦。正脊兩端鴟吻高駐,垂脊和戧脊上蹲琉璃瑞獸,整座建築堪稱工藝精湛,雄關虎踞。

門樓下,左右各築起連接式鋼筋水泥結構護城河橋一座,雙城市內的下水都要通過這裡排出,從門樓的背面看有一通承旭門碑誌,詳細記載著修建門樓的經過。大門洞的南北牆有兩個小洞,老百姓每逢初一、十五(平時也有人)到這裡燒香,為的是保佑自己出門辦事順利,或家庭和睦平安。往門樓上看,仍是畫棟雕梁,飛檐斗拱,琉璃瓦閣,面貌一新,翹首下懸掛著鑄鐵風鈴,清風徐來,鈴聲叮咚悅耳,遊人絡繹不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ly4PW4BMH2_cNUgoqc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