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建築,邢台原點所在地,順德十二景之一,文保單位,河北清風樓

2019-11-25     視覺秀旅遊

清風樓,位於河北省邢台市橋東區,府前南街北端,原順德府衙南。據《順德府志》記載,清風樓"建自唐、宋",後因戰亂等故被毀壞。明朝憲宗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邢台知府黎光亨不惜巨資重新修建。是邢台市的城市原點所在,郡樓遠眺自古為順德府十二景之一。清風樓為河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風樓為重檐歇山式建築,總高七丈多。因古稱高十丈,故又名百尺樓。清風樓共分三層。由下而上,第一層為磚石所築樓台,中有拱券門以通車轎行人。第二層用青磚砌成四周圍欄,中間正廳南北兩門對開,門兩旁連有大型花窗以採光。正廳西南壁、西壁與北壁上依次鑲嵌唐代著名詩人、山水畫家王維的四季山水圖(春景已佚)刻石,與曾於明嘉靖年間(1522―1566)任順德府知府的著名詩人李攀龍的清風樓題詠詩石刻,以及其後明、清兩代其他順德府官員步李詩之韻,和作的清風樓題詠詩石刻共計十三方。二層正廳東南角設有樓梯可直登第三層。第三層與第二層以木質樓板相隔,正廳四面開門並連有花窗,正廳四角以青磚壘就,並開有八面滿月型洞窟,誠所謂"四牖洞辟",八面來風。正廳四周朱欄與楹柱相映,玲攏剔透十分壯觀。第三層榱題下懸一巨匾,榜書"清風樓"三字,蒼勁秀雅,精雕細鐫,頗具書勢。

據明代陳音《清風樓記》,登上清風樓第三層極目遠眺,可將邢台四時美景盡收眼底。春季"淑氣方熙,群翎奏巧,嘉禾蔥鬱,遠山如黛";夏季"畫景舒長,雲蹤出岫,槐柳垂蔭,芰荷散馥";秋季"玉霜方濃,銀詹萬里,雁騖高飛,水天一色";冬季"凝寒冱凍,竹松晚翠,積雪未消,列峰堆玉",即所謂"四時萬景,分革畢陳",是邢州即順德府歷代宮員和士大夫們政余酒後登高望遠,對景生情,吟詩作畫,舞文弄墨的絕佳場所。

另據明萬曆十八年(1590)邢台縣知縣朱浩所撰《趙襄子詞堂記》,順德"府清風樓前舊有坊,額日'邢襄舊地'。"朱潔是有史第一部《邢台縣誌》的主修者。這坊雖曾與清風樓相依相伴,如今卻已經不在了。

據記載,歷代政府為了切實保護傳續邢台的人文歷史,自明成化四年(1468)由知府黎永明主持對清風樓重修後,對其較大的修繕還有數次。

第一次在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為迎接慈據太后和光緒皇帝自西安"兩宮迴鑾",由直隸總督袁世凱飭令,邢台縣知縣戚朝卿等人主持;第二次在解放初期;第三次在1982年,第四次在2001年。其中第四次為落架重修,由河北省文物局主持在。這次重修除略去了第三層正廳四角的八個滿月型洞窗外,其他一仍其舊地保留了清風樓的明代建築風格。此外,民國十七年(1928)時,國民政府京畿衛戌總司令鹿仲麟曾於清風樓上開辦中山圖書館,使其成為公眾文化活動場所。20世紀50年代之後,邢台市文化局曾在清風樓上舉辦過多次邢台市出土文物展、書畫作品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_o-n24BMH2_cNUgnb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