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網際網路在農村發展得非常迅速,
頭腦精明的農民搭上網際網路的「快車」,
實現了脫貧致富。
那麼,我市一些農村電商「網紅」是如何利用自媒體,
把當地的農產品賣向全國各地的呢?
10月7日,記者來到禹州市和建安區,
對幾名「網紅」進行了採訪。
【禹州】
小夫妻賣土特產成「網紅」
禹州市淺井鎮陳垌村村民陳高峰,前幾年畢業於許昌職業技術學院。
「在網上,我看到有人利用自媒體拍攝短視頻賣土特產。禹州有紅薯、粉條、腐竹等土特產,我就想能不能也利用網際網路,將其賣向全國。」當日,剛剛受邀參加甘肅省天水市組織的「網絡扶貧博覽會」回到禹州的陳高峰對記者說。
大學畢業後,陳高峰在鄭州市從事網絡推廣工作。2018年春節過後,他和洛陽女孩兒段浩浩結婚,不久回到老家。
「我最先接觸的是西瓜視頻。該平台的短視頻大部分是有關『三農』的,有家長里短、婆媳關係、美麗鄉村等內容。」陳高峰說,一年多來,他和段浩浩發布了400餘個短視頻,其中一個點擊量超過700萬次。截至目前,他的粉絲有400多萬個。
2018年5月,陳高峰和段浩浩在網上註冊了電子商鋪,把種植、加工玉米、紅薯等農作物的所有環節拍攝製作成短視頻傳到網上,開始銷售特色農產品。
(段浩浩展示真空包裝的玉米。資料圖片)
當年9月,禹州市淺井鎮政府為陳高峰騰出兩間辦公室,配備了電腦、印表機、貨架等設備,並幫其成立了淺井鎮電商扶貧服務中心。
「我們中心實行系統化管理,可以把整個鎮的特色農產品集中起來,使其走向全國各地,不僅增加了群眾的收入,而且為貧困戶脫貧開闢了一條新渠道。」當日,淺井鎮綜合文化站站長宋文彬說,截至目前,淺井鎮電商扶貧服務中心共幫助貧困戶銷售小麥、玉米、粉條、粉皮、粉子、燜子、花生、紅薯、腐竹、麵皮等農產品30餘萬單,銷售額有100多萬元。
如今,像這樣的電商扶貧服務機構已遍布禹州市526個行政村。小米、香油、粉條、腐竹……這些以前「藏在深閨人未識」的土特產被銷往全國各地,使眾多貧困戶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建安區】
妯娌倆搞直播,3天賣出辣椒5000多公斤
10月7日下午,記者在建安區五女店鎮桃杖村,見到了許昌「網紅」錢美鴿。她正與嫂子程麗娜一起籌劃通過直播、拍攝短視頻,在今日頭條和抖音上賣當地豐收的紅辣椒。
錢美鴿和程麗娜關係很好,與婆婆的關係也十分融洽,一家人總是有說有笑。說起拍攝短視頻的起因,錢美鴿說,最初,她和嫂子只是覺得好玩,經常拍一些和婆婆一起生活、勞作、聊家常的鏡頭。錢美鴿丈夫的暱稱是「二牛」,程麗娜丈夫的暱稱是「大牛」,因此妯娌倆就在今日頭條上註冊了名為「牛不啦」的帳號。錢美鴿負責拍攝,嫂子和婆婆負責上鏡。
「農村婆婆玩兒媳的溜溜球……」「婆婆做芝麻葉炒肉,配上烙饃卷著吃。」「農村婆媳收辣椒,婆婆估算能裝十大包,兒媳抬槓裝不了。」這些看似土得掉渣的內容,卻非常接地氣,在網上傳播後受到不少人的喜愛。1年多時間,她們在今日頭條上的粉絲有400多萬個。
2018年秋季,她們直播家鄉辣椒豐收,3天賣出5000多公斤。同年年底,她們直播鄉村生活,3天銷售粉條約1.5萬公斤。2018年,她們的銷售收入達到100萬元。因此,錢美鴿被評為「最美建安區人」,受到了建安區的表彰。
錢美鴿的丈夫閆二偉說,下一步,他們會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擴大辣椒種植面積,並規劃草莓等農產品種植,帶動周邊村民共同致富。
如今,
通過網際網路,
農民真正嘗到了網際網路帶來的甜頭。
已積累一定經驗的陳高峰認為,通過短視頻搞銷售首先要熱愛新生事物,要懂得拍攝短視頻的常識,會使用電腦製作短視頻。「可以先拍一些自己的生活片段與網友分享。時間久了、粉絲多了,視頻平台就會允許你開店鋪,讓你在上面賣東西。」陳高峰說,在網上銷售農產品不能急於求成,沒有一定的時間積累,粉絲不會買你的帳。
「第一年不要急著掙錢,要耐住性子,不斷學習嘗試,在短視頻的精工細作上下足功夫。」陳高峰說,任何農產品要想持續在網上熱銷,都要把好品質關。因此,「網紅」產品尤其要重視品質把控,不然就會砸了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