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雨季,去蘇州古城賞江南煙雨!天清、水澹、霧纏綿

2021-05-14     走吧自駕游

原標題:5月雨季,去蘇州古城賞江南煙雨!天清、水澹、霧纏綿

中國人常以南方人、北方人自居,譬如橘生淮南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下雨在南方和北方也同樣」南橘北枳「。

西北大漠那裡,每年都會迎來幾場酣暢淋漓的暴雨,先是閃電將天幕撕開裂縫,接著轟隆隆的一串驚雷炸下來,伴隨長空深處捲來的狂野大風,那噼里啪啦的雨水,仿佛要把房屋一併砸穿。

可若是到了江南,又是另一番光景,牛毛細雨綿延不絕,將青石板路染得又濕又滑,在縫隙里生出細細的綠苔來。

天清清、水澹澹、霧纏綿··········江南的雨季總是帶著別樣的詩情畫意。

臨近夏天,南方各地也陸陸續續迎來雨季(南方雨季4-9月,北方雨季7-8月),三月看花四月踏青五月聽雨,江南姑蘇自帶風韻。

人文天堂/蘇州

這座有著兩千五百餘年歷史的千年古城,一街一景皆能在唐詩宋詞中找到痕跡。

青瓦白牆,高木深巷,小橋流水,暮鼓晨鐘·······還有什麼比煙雨朦朧更襯這令人心嚮往之的「東方威尼斯」。

「江楓漁火對愁眠」——楓橋、寒山寺

唐朝詩人張繼的《夜泊楓橋》,讓蘇州的楓橋和寒山寺,成為無數人趨之若鶩的勝地。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楓橋和寒山寺是因為此詩的各種巧合下的誤會出得名。

此詩原題《夜泊吳江》,當時的楓橋也不叫楓橋,而是」封橋「,因漕運夜間封閉此橋,禁止船隻通行而得名。張繼羈旅到此處時,因江畔長有楓樹,故而以為」封橋「的」封「是楓樹的」楓「,到了宋朝,人們將錯就錯,把《夜泊吳江》改為《楓橋夜泊》,」封橋」也就變成了楓橋。

寒山寺的前身是個只有幾間小禪房的禪院—普明禪院,而它後來之所以稱為」寒山寺「,是因為唐代高僧寒山曾在此處修行過,不過,「寒山寺」這個名字卻是出現在《楓橋夜泊》之後,而根據佛教習俗,僧侶在世時不能以其法號命名寺院,寒山圓寂於791年,《楓橋夜泊》著於756年,故張繼筆下的寒山非此」寒山寺「,他只不過是用「寒山」二字來形容當下的淒涼心境,卻沒成想成就了後來的寒山寺。

世間的巧合,妙不可言,就像楓橋和寒山寺,如果沒有張繼,楓橋說不定是「封橋」,而寒山也可能只是一座隱藏在深木中的古剎廟宇。

彼時,在異鄉漂泊的張繼於秋深夜涼中寫下這首傳世經典,此時,我們不妨乘著多情的蒙蒙煙雨,去找尋那如今聲色光影的熱鬧之下再難體會的「對愁眠」。

「夜船吹笛雨蕭蕭」—虎丘

蘇東坡曾為虎丘寫下「嘗言過姑蘇不游虎丘,不謁閭丘,乃二欠事」的千古名言,虎丘於蘇州而言,絕不僅僅是一處風景地標,它同時也見證了蘇州兩千五百年的滄桑歷史。

虎丘,原名海涌山,據《史記》,吳王闔閭葬於此處,相傳吳王葬後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虎丘雖占地僅三百餘畝,山高僅三十多米,但卻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風範,享有「吳中第一名勝」、「吳中第一山」的美譽。

虎丘塔、劍池是虎丘最為著名的兩大景點。虎丘塔又名」雲岩寺塔「,是世界第二斜塔,修建於一千多年前,斜而不倒,規模宏大,無論是對歷史研究,還是建築科學和造型藝術都彌足珍貴。

關於劍池的名稱來源眾說紛紜,有說從高處俯視,此池宛若一把平鋪的劍;有說當年為吳王闔閭殉葬有扁諸、魚腸寶劍三千把;有說秦始皇與孫權都曾來這裡挖過劍,劍池就是由他們所挖而成的,但其實它是天然形成的。

劍池還吸引了眾多大書法家為其題字,「別有洞天」圓洞門旁的「虎丘劍池」為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獨子顏頵所書,「風壑雲泉」為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米芾所書,篆文的「劍池」二字,傳為大書法家王羲之所書。

明代山水畫家李流芳認為游虎丘之樂在於一個「靜」字,在天色昏暗,無人往來時游虎丘,耳邊是佛塔的風鈴之聲,佛燈在靜夜之中若隱若現,便覺悠然之心與周圍之清景同在。

而作為一個聲名在外的名勝古蹟,再想體會到此情此景,在笙歌笑語,填山沸林的人山人海中恐是難以上青天,唯有小雨淅瀝、罕有人至的雨天才能略體會到李流芳的游虎丘之樂。

」煙雨暗千家「—留園

留園作為中國大型典古私家園林,它占地30餘畝,園林奇石眾多、建築布置精巧,代表清代風格,與蘇州拙政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中國四大名園。

在留園,你既可以欣賞到田園風光,又可以漫步庭園山水,有「不出城郭而獲山林之趣。留園內還有一塊必看的奇石——冠雲峰,這塊冠雲峰乃太湖石中的絕品,齊集太湖石「瘦、皺、漏、透」四奇於一身,相傳還是北宋末年花石綱遺物。

作為世界遺產的留園,除了諸多可稱道的建築美景,江南所獨具的長長的水廊,其委婉、秀美、波動的美感也同樣令人回味無窮。在煙雨中,花木繁茂,水廊逶迤,帶給人以無盡的想像和情思。

「畫船聽雨眠」—山塘街

山塘街,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濃縮了姑蘇城古今歷史文化民俗,是帝王國君、文人墨客的鐘愛之處。清乾隆帝壬午年間游江南時,於七里山塘書寫「山塘尋勝」;曹雪芹《紅樓夢》開篇第一章云:當日地陷東南,這東南有個姑蘇城,城中閶門,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山塘街接閶門。

通貴橋,清代花崗岩拱橋,是山塘街三橋中間的一座古橋,與山塘街周圍景色融合,「畫船聽雨眠」的樂趣也不是只有唐朝詩人韋莊獨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QB1ankBTyfyRS9wc-j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