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已有研究表明,人們將葡萄酒與富裕、聲譽和成熟聯繫在一起。作為「炫耀性消費」的對象,葡萄酒使人們能夠展示自己的社會地位和能力。一些研究甚至發現喝酒實際上使人們更具吸引力。
這些品質正是自戀者想要散發的東西:財富,力量和吸引力。
因此法國和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渴望就一步了解,這些品質是否也會促使自戀者比非自戀者消費更多的葡萄酒。
他們進行了兩項研究,一項在法國,另一項在美國。當然,這兩個國家的葡萄酒文化截然不同。在法國人均葡萄酒消費量(PDF)比美國高出約三倍。儘管如此,從Walmart酒到威廉·山霞多麗(William Hill Chardonnay),美國的葡萄酒消費量數十年持續增長。結合兩個國家的研究可使結果更具概括性。
第一項研究通過消費者研究公司(Toluna)招募了654名法國成年人。樣本由來自各種專業和教育背景的56%的男性和44%的女性組成。他們的平均年齡在40上下,大約四分之一的參與者年齡在35歲以下。
參與者需要先回答了有關自身背景以及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和桃紅葡萄酒的消費水平等問題。然後,他們還需完成了四項自戀測試。
結果是,研究人員發現自戀與葡萄酒消費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自戀型葡萄酒消費者更頻繁地消費葡萄酒,並且更有可能將葡萄酒與社會吸引力聯繫起來。他們也更有可能認為自己是葡萄酒專家。此外,他們更有可能是男性,受過更多教育且更富有。同時,年齡因素並不顯著。
第二項研究在美國進行。研究人員想知道他們在法國得到的結論是否具有普適性。同時,他們也想調查自戀者是否會飲用更多的酒精飲料,即使他們不太喜歡。換句話說,自戀者是否會僅為優越感而飲酒。
美國樣本包含192名參與者,其中55%的女性和45%的男性,平均年齡為32歲。流程與之前類似。
如預期的那樣,結論也大致相同,進一步支持了他們的假說:「自戀者飲用更多的葡萄酒是由於他們想要這種與消費相關聯的社會吸引力。」
那些不喜歡酒精飲料的自戀者,仍會從事較高的葡萄酒消費。換句話說,「喝酒帶來的社會獎勵比喝葡萄酒本身的情感獎勵更重要,即使他們不認為這種體驗是愉悅的。」
總之,作者寫道:「自戀程度高的人會消耗更多的葡萄酒,以滿足他們把自身的成就展示給世人看的渴望。」
作者寫道,這些發現可能對廣告商有用。垂直定位自戀型消費者(更可能飲用葡萄酒)可能是一種具有成本效益的獲客策略。但是,作者警告說,這樣做也會產生負面的反效果。
實際上,自戀和酗酒的共同點比人們直觀上上以為的要多得多。作者參考了過去的研究——那些研究表明「自戀具有成癮性」,即對自尊和仰慕成癮。作者寫道,成癮性的渴望最終開始「支配其他動機,削弱理性」。
自戀的人在尋求增強社會吸引力的方法時可能會缺乏自制力。因此,「如果他們將這種酒視為提升改善社會形象的工具,可能會在喝酒時缺乏自我控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LJv6nYBubk3rjNbptSP.htmlNarcissists drink more wine than average, believing it boosts their social attractiv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