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媒報道,崔雪莉已於17日正式出殯,葬禮所有程序都以非公開形式進行。
25歲,正是一個風華正茂的年紀,它可能是許多男孩女孩走出象牙塔、展望未來的起點。而崔雪莉,卻以一種安靜而令人遺憾的方式走完了最後一程。
曾經那些好的壞的聲音都在10月14日的某個時刻戛然而止,這可能是她最後一次被如此圍觀、討論。
一夜之間,她的經歷統統都被加上了「生前」這樣觸目驚心的前綴,她的照片、主頁、留給別人的回憶從此只剩下黑白……
11歲那年,可愛、活潑的小雪莉在片場客串時,被星探發掘並受邀參加SM韓國少年選拔大會,最終她順利通過青少年組外貌組大賞加入SM大家庭,自此開始了為期四年的練習生經歷。
2005年9月,她出演古裝歷史劇《薯童謠》,劇里她飾演童年時期的善花公主,劇外她也是兄長、家人以及愛她的人心目中最漂亮的小公主。
雪莉常被稱作「人間水蜜桃」,笑起來的時候尤其純真,雪白的肌膚使得她在人群中更為耀眼。年齡稍大一些後,她的五官及妝容都開始走向性感成熟風,她的美越來越具有個人特點。
她不僅受到了各大雜誌、攝影師的追捧,在中國,有許多不是粉絲、甚至不認識雪莉的女孩子也會被她的顏值打動,她的照片被用作頭像的頻率可能比她本人名字出現的頻率更高。所以當初她開通微博後,熱評里有人打趣她可以靠收取頭像使用費月入百萬。
雖然粉絲調侃她可以只靠照片營業,但她絕非一個花瓶。雪莉從小就展現出了出色的演技天分,不僅能表現可愛純真的一面,也曾塑造過幹練、兇狠的人物。拍戲需要「自毀形象」時,她也毫不含糊。
13歲時她就在電影《傻瓜》中扛起過主演的重擔,在《出拳女郎》、《致美麗的你》《Real》等多部作品中也有著可圈可點的表現,無論愛情、犯罪、動作還是喜劇等題材她都能輕鬆駕馭,因此2012年她就曾獲得SBS演技大賞「NEW STAR」獎。
前日熱播的《德魯納酒店》里,雪莉也在其中特別出演,只是當時誰也沒想到這會成為她留在小螢屏上的遺作。
2009年9月5日,雪莉以f(x)組合成員身份正式出道。5位青春靚麗又富有個性的年輕女孩一經出現就在中日韓都獲得了矚目的成績,獎項、名氣都紛至沓來,她們也成為了二代團體中不可忽視的代表符號。
而到了2015年打歌時期,雪莉因被媒體拍到和比自己大14歲的崔子交往引發了極大爭議,隨即停止了活動。
8月7日,她正式宣布退出f(x)組合,儘管雪莉曾解釋過退團背後有很多不能明說的原因,但此事依然成了她在其後幾年裡所受爭議的最大導火索。
幸運的是,f(x)其它成員表示能夠理解她的決定,雪莉也在經歷著一些我們不理解的事,作為朋友不會把她從幸福中拉回來。
相信雪莉、公司在當時做出的決定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而隊員的態度也從側面證明了雪莉並非外界所說的因為自私而背叛隊友、放棄事業。
受退團、戀愛風波影響,雪莉的工作確實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銳減。和金秀賢主演的《Real》已經是16年的作品,今年她只在6月時發布過SOLO專輯《Goblin》。
但這四年來,雪莉非但人氣沒有下降,反而以另一種方式頻頻成為了眾人的談資。
雪莉喜歡用照片、直播分享她的生活,但大概也是從2014年起,她時常在社交平台上放出造型怪異誇張的自拍,有時會掰斷芭比娃娃的頭腳拍照,活烤鰻魚還為其配音拍小視頻、與朋友聚會拍的照片被指氛圍過於「自由奔放」,她還曾在深夜一次直播中紅著眼眶吮吸手指卻一言不發……
類似於這樣看似令人費解的行為不在少數,而每次都會在網絡論壇上引髮網友的激烈辯論。她的舉止言行顯然既不符合常人的審美,也跳脫出了絕大多數人對一個女藝人的已有認知。
所以她成為了韓國網友票選的「最不希望發ins的藝人」,不理解她的人紛紛用「喝醉了」、「精神有問題」來給她的放飛自我定罪。
但爭議聲音最大的一次,仍屬關於穿衣自由的爭論。她多次在社交平台上發布自己的「真空照」,有一次和朋友聚餐的直播里,她也大方直言自己沒有穿bra。
今年6月,雪莉在綜藝《惡評之夜》中闡述了自己「No Bra」的原因:「我覺得穿不穿bra是個人自由。有鋼圈對身體不好,僅僅是因為它不舒服所以不穿的,我覺得那樣更自然更漂亮。」
穿bra不舒服、不健康,相信每一位女性都對此深有體會。本是如此簡單的動機,卻依然被有心人用來攻擊她不檢點不自好。
但這顯然是典型的「受害者有罪」思維,即便真的遭受所謂不幸,長得漂亮或者穿得少也並不是造成悲劇的主因,別人的錯誤不應由她來承擔後果。
雪莉只是把bra當裝飾品,她會根據造型來選擇穿或不穿,這是她的個人自由。同樣的,她也沒有強迫其它人穿或不穿,因為這也是其它人的自由。真正的尊重和平等應當是相互的。
同樣能證明這一點的,還有今年4月韓國判定"墮胎罪"違反憲法時,雪莉在個人ins上表達了對墮胎罪被廢除的激動之情:今天真的是榮耀的日子,(能夠)還所有的女性選擇權。
儘管社會在性別權利方面的陳舊偏見至今根深蒂固,雪莉也並沒有空喊自由的口號,她希望能從自己開始、從穿衣開始,真正打破外界的固有觀念。
身體是自己的,衣服是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女孩子可以選擇自己要做什麼樣的女孩。
因此,在10月15日,美國公告牌官網也發文緬懷雪莉,稱她是一位敢於在行業壓迫下依然勇於發聲的女性,「在政治、女權、性平權等方面都具有前瞻意識的雪莉,足以被稱之為韓國時代變遷的標誌」。
無論是清純可愛、還是叛逆自由,其實都是雪莉本人,是她性格中的兩面。也許早期因為偶像的身份、公司的約束她不得不選擇隱藏部分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她越發意識到做自己的可貴。
但可能是早早進入了娛樂圈,很多人早已經「不把她當孩子」。出道初期就被人罵裝可愛、裝清純,後來的所有穿著打扮都會被人指指點點。
面對外界的非議,最開始她的回應看上去似乎有些沒心沒肺。有時只是反問一句「我怎麼了」、「我就想這麼做」,或者喊話黑子「還是看看我美麗的臉吧」,然後繼續我行我素。
時間久了,她的ins下也充滿了不堪入目的黑評,他人的有色眼光像把刀一樣鋒利。她不止一次表達過疑惑和委屈:為什麼所有惡意只集中在她身上,明明「了解過我的人都知道我沒有惡意」。
只有她自己知道,她的心理創傷由來已久,她坦言從小就有社交恐懼、恐慌障礙,當任何人不站在自己這邊的時候,她也會崩潰到不知道如何克服。
她有過無數精疲力盡的時刻,但卻沒有人願意真正傾聽她。因此所有快樂、絕望都會被她自己無限放大,狂躁、抑鬱在她身上呈現了兩種極端。
那些說著「我不在乎別人的看法」的人可能是假裝出來的,而那些勸著「別在意別人的看法」的人其實也很少對此真正感同身受。
她曾在2018年獨自出演的《真理商店》里笑著對鏡頭說,「請觀眾多疼愛我一點吧」。
但觀眾們不以為然,直到她的去世消息給了所有人當頭一記棒喝,韓國網民發起了凈化與雪莉相關的搜索關鍵詞運動,「雪莉我愛你」搜索次數大幅上升。可惜這姍姍來遲的「疼愛」她再也看不到了。
數據表明,抑鬱症已經是當今世界的第四大病種,韓國是世界上自殺率第十高的國家。
我們常說韓國娛樂造星產業鏈成熟完備,但其代價也是巨大而殘酷的,藝人們在台前扮演著積極、陽光的角色,而私下卻要飽受輿論、收入、規劃所帶來的無盡困擾,因此娛樂圈也成了抑鬱症的重災區。
李恩珠、U-Nee、崔真實、張紫妍、金鐘鉉……這些曾經出現過、但如今只能長埋於記憶的名字正是證明了人的脆弱和堅強程度其實都超乎自己的想像。
很多人想當然地以為所有悲劇都會有一個狗血或震撼的開端,殊不知真正能壓垮人的,反而是日常生活中那些並不起眼的負面情緒。陪伴雪莉走完最後一程的,可能的確只有抑鬱症。
這件事讓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網絡暴力的問題上。網絡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成為發聲的主體,但同一句話,被一個人說出來和被成千上萬個人說出來,性質和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實際上,藝人被討論是常態,但一件事的普遍性不能作為其合理化的藉口。網絡暴力不僅僅只是指那些指名道姓的不實造謠、侮辱性的言語攻擊,即便是以他人為素材衍生出的段子、影射、嘲諷都可能成為侵權行為。
有些你不曾放在心上的話,也很可能會對他人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甚至被告上法庭。
「雪花論」並沒有錯,但有些人在跟風怒斥「沒有人是無辜的」時,潛台詞卻是「除了我」。即便沒有傷害過雪莉,但可能也傷害過其他人;在聲討別的雪花時,新的雪崩可能正在悄悄醞釀,只是處在群體中的個人很少會承認自己的錯誤。
但是,即便真的對雪莉生前遭受的網絡暴力感到不公、惋惜,也請最好不要用「當你死去,全世界突然開始愛你」這樣的句式。
因為這句話的背後暗藏著本末倒置的因果邏輯,無異於是給所有目前徘徊在自殺邊緣的人灌輸「只有死亡才能擺脫爭議」的思想。倘若真的有人模仿這種行為來尋求認可,顯然不是我們最終期望看到的。
對抗抑鬱症的方式不止是自殺,還有活著。
逝者已矣,太陽仍會照舊升起,聲討別人的責任並不能幫我們找回曾經那樣鮮活、自由的崔雪莉,我們尋找真相和答案的目的是幫助那些如今正默默承受痛苦的人。就像劉亞仁在悼念崔雪莉的ins中提到的那樣,「希望我們不要再去讓那個名字變得枉然。」
「下一世做平凡的崔真理吧」,儘管平凡的人生也可能會有起伏,但只要活著,世界上就會一直有人在愛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