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力10比1,1個航母編隊對陣1艘老式炮艦,2天奪回被占450年領土

2019-07-24     榮華之武器堂

果阿邦位於印度南部西海岸,西瀕阿拉伯海, 與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及卡納塔克邦(Karnataka)接壤,面積3702平方千米,人口約100多萬。不但地理位置重要,而且環境優美,有「印度夏威夷」之稱。在這個面積比上海還小的區域裡,有著數不清的美麗海灘、歐式古堡,使得果阿成為印度最引人注目的旅遊勝地。

果阿位置示意圖

1510年,葡萄牙艦隊司令阿爾布克爾克(Albuquerque)擊敗對當地旁遮普土王,占領果阿。1947年印度獨立後,要求葡萄牙將控制下的果阿、達曼和第烏歸還印度,但葡萄牙沒有答應印度的要求。為了收復果阿地區,印度政府在1955年8月15日(印度「獨立日」)派遣了5000名沒有攜帶武器的志願人員進入了果阿、達曼和第烏島,支持和配合當地人民的解放鬥爭,但遭到葡方的鎮壓。

里斯本的阿爾布克爾克紀念雕像

1961年1月以後,印度政府加緊運用政治、軍事、外交等多種鬥爭形式,以期儘快收復果阿。一方面,印度組織果阿人民進行游擊戰爭,襲擾、打擊殖民統治者。4月25日,游擊隊襲擊了貝提姆軍事據點,俘獲了該據點的全部葡軍,並擊斃了進行抵抗的據點指揮官。緊接著,游擊隊又拔掉了葡軍的格里姆軍事據點。這一系列的軍事行動,給葡萄牙殖民統治者以很大的心理震撼。另一方面,印度政府又以各種非武力形式配合。1961年5月,印度總理尼赫魯在國大黨全國委員會會議上強調,要收復果阿,但要「避免以純軍事的辦法解決問題」,他「期待不久以後果阿將成為印度的一部分」。但尼赫魯的和平願望並沒有實現。

在果阿的葡萄牙軍隊

當時葡軍共有陸軍3995人,海軍200人,擁有1艘老式炮艦「阿爾布克爾克」號(Albuquerque)和3艘巡邏艇。1961年12月18日深夜,印度政府出動4萬餘人(直接參戰的部隊1萬餘人)在海空軍(艦艇20餘艘和飛機42架)的支援下,印度陸軍發起了全面進攻。但與其說是一場戰爭,倒不如說更像一場組織指揮不得力的亂糟糟的演習。印軍指揮官指揮失當,部隊亂得像一群無頭蒼蠅,通信聯絡也常常莫名其妙地中斷。印軍美製M-26「潘興式」坦克剛開過邊境不久,葡萄牙人就立即放下武器停止了抵抗,雙方死傷人數甚至還不如一次規模大一些的實彈演習。

印軍「維克蘭特」號航母

這次作戰中,印度海軍幾乎悉數出動,參戰艦艇分為「水面行動戰鬥群」(1艘巡洋艦和4艘護衛艦)、「航母特遣部隊」(1艘航空母艦、1艘巡洋艦和4艘護衛艦)、「掃雷戰鬥群」(4艘掃雷艦)和「保障戰鬥群」(後勤艦艇)。海軍受領的任務是:封鎖莫爾穆岡和潘吉港口,壓制海岸炮兵,擊沉或拖住部署在這些地區的葡萄牙海軍部隊。陸軍出動了4.5萬人,空軍則出動了20架「坎培拉」轟炸機、6架「吸血鬼」戰鬥轟炸機、6架Toofanis戰鬥機(印度購買的法國達索M.D.450 Ouragan「颶風」,Toofanis是印地語颶風的意思)、6架「獵人」戰鬥機和4架「幻影」IV戰鬥機。

如今在印度航空博物館中的M.D.450「颶風」戰鬥機

根據印方的資料,海軍實際參戰有3個行動:奪取並攻占安扎迪普島、擊沉葡方炮艦「阿方索-德-阿爾布克爾克」號以及在奪取第烏中的火力支援。不過對手的實力實在可憐,守軍一共只有5000人,海上力量只有1艘殖民地炮艦與3艘巡邏艇(每艘艇裝備1門奧利康20毫米火炮),空軍更是可憐,只有2架運輸機,雖說印度曾經認為對方有1個中隊的F-86戰鬥機。

安扎迪普島的作戰基本類似演習,印方的登陸部隊一開始遭到了對方的抵抗,在護衛艦「特里蘇爾」號114毫米主炮開火後,葡方就升起了白旗。但當印軍登陸時立刻遭到對方的還擊,陣亡7人受傷19人。在附近的2艘軍艦立刻重新開火進行火力支援,而葡守軍堅持到第二天下午彈盡糧絕才投降。

特里蘇爾號護衛艦

彼此之間唯一的交戰就是雙方水面艦隻的交火。葡萄牙的這艘炮艦是一艘老艦,1934年下水,同年5月28日交付,標準排水量2100噸,滿載排水量2435噸。主尺寸100X13.49X3.81米,功率8000馬力,航速21節,續航力8000海里/10節,艦員191人。不過火力還是比較強大,裝備了4門120毫米主炮以及2門76毫米與8門20毫米火炮。

葡萄牙炮艦阿爾布克爾克號

葡艦的指揮官安東尼奧-達庫尼亞-阿拉加德決定戰鬥到底,拒絕投降。雙方在擁擠的港口展開了炮戰,印軍的「貝特瓦」號護衛艦114毫米主炮首先開火,由於擁有先進的火控系統,葡萄牙軍艦被直接命中。隨後,印軍的「比阿斯」號和「卡韋利」號也加入了戰鬥。最終葡萄牙這艘軍艦擱淺在道拉-帕烏拉碼頭附近海域,而葡方也在幾小時激戰後升起白旗。整個海戰,葡方陣亡5人受傷13人,之後葡方的這艘軍艦在1965年6月以77.1萬盧比賣給了拆船廠。

護衛艦貝特瓦號

而在奪取第烏的行動中,「德里」號巡洋艦起了一定的作用。當印度陸軍遭到葡方要塞火炮打擊前進受阻時,巡洋艦立刻用她的152毫米主炮壓制了對方火力,發射了66發炮彈。此外,她還擊沉了1艘對方的巡邏艇。

當然,印方投入如此之強的海軍實力,有一個原因是錯誤的情報信息。當時印軍得到的錯誤情報顯示葡萄牙方面在果阿有4艘護衛艦,有強大的海岸炮兵與攻擊飛機存在,據說可能還有1艘潛艇,同時通往港口的航線還布滿了水雷。

德里號巡洋艦

此外,印軍方面此時對於海軍的地位並不看重。儘管果阿是被海包圍的地區,但決策者屬於絕對的大陸觀。當陸海軍的指揮官都在新德里國防部辦公室外等待時,陸軍指揮官早就準備好了他的詳盡的作戰計劃,而海軍指揮官卻只是在行動的最後一分鐘前得到了作戰通知。

至於印度空軍,12月18日首先對Dabolim機場進行了一輪空襲,出動12架坎培拉轟炸機,幾分鐘內投彈63000磅,完全摧毀了跑道。 不久之後,8架坎培拉轟炸機進行了第2輪空襲。儘管跑到受損,葡萄牙的2架運輸機還是在晚上從匆匆修復的部分跑道上起飛,將一些政府官員及其家屬撤出。2架飛機都是在夜間很低高度起飛,印軍飛機沒有發現,它們安全抵達巴基斯坦的喀拉蚩機場。在此之後,6架獵人飛機又進行了第三輪空襲,用機炮和火箭彈襲擊了機場的無線電台。

印軍坎培拉轟炸機起飛

負責支援地面部隊的「吸血鬼」第45航空兵中隊沒有軍的任何請求。在一次對地面目標攻擊中,2架「吸血鬼」飛機向第2錫克教徒步兵團的陣地發射火箭,炸傷兩名士兵。而在其他地區,印軍陸軍也錯誤地向空軍T-6德克薩斯人開火,不過損傷輕微。

事後有人認為,印度空軍的空襲不可取,因為這個機場沒有任何軍事目標,是一個純粹的民用機場。直到今天,印度海軍繼續控制著Dabolim機場,儘管現在它也被用作民用機場。

如今Dabolim機場新航站樓

至12月19日印度全部收復了果阿、達曼和第烏,陣亡22人受傷54人,擊斃葡軍30人,擊傷57人,俘虜葡軍4668人,結束了葡萄牙對果阿400多年的殖民統治。

對印度軍隊在果阿取得的輕而易舉的勝利,新德里的報紙齊聲歡呼,稱之為「我們最得意的時刻」,大力讚揚印度軍隊在收復果阿時所表現出來的「旺盛的戰鬥精神」。印度總理尼赫魯也為印度軍隊在果阿的「赫赫武功」而陶醉,他吹噓說:「我國武裝部隊第一次成為一支非常強大和非常有效的戰鬥力量,我是深知內情才說這番話的……」他還認為,印度陸軍和其它軍種比獨立以來的任何時候都更強大,即使「應付巴基斯坦和中國的聯合進攻也綽綽有餘」。

之前的果阿界碑

1962年3月14日,印度人民院通過第十二次憲法修正案,規定果阿、達曼和第烏為聯邦直轄領土,此後兩國關係比較緊張。1974年,葡萄牙承認果阿為印度領土。1990年印度總統文卡塔拉曼(Venkataraman)首次訪問葡萄牙,作為回訪1992年葡萄牙總統馬里奧-蘇亞雷斯(Mário Soares)成為1961年之後首位訪問果阿的葡萄牙領導人。

如今的果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9pXO2wB8g2yegNDF2k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