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秋冬的「過渡期」,衣食住行養生有哪些注意?

2019-10-24     中醫中藥網


​霜降節令特點

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為霜降。時值公曆10月23日或24日。此時氣候已漸寒冷,-夜晚下霜,晨起陰冷,開始有白霜出現。一天中溫差變化很大,常有冷空氣侵襲,而使氣溫驟降。

露凝結為霜而下降,所以稱之為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的開始,最低氣溫可達到0℃左右。霜是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華而成的冰晶,色白且結構松疏,霜遍布在草木土石上,俗稱打霜。經過霜覆蓋的蔬菜,吃起來味道特別鮮美。

霜降三候為:「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咸俯。」這是說此節氣中豺狼將捕獲的獵物先陳列後再食用,大地上的樹葉枯黃掉落,蜇蟲也在洞中不動不食,垂下頭來進入冬眠狀態中。

霜降養生要領

我國古代的五行學認為,世界上的一切物質都由木、火、土、金、水這五種基本物質之間的運動變化而生成。在這五種物質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剋的「生克制化」關係,由此維持著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和人體生理的協調平衡。動態平衡從中醫養生學的角度看,不外乎有兩點:其一,指肌體自身各部分問的正常生理功能的平衡;其二,指肌體功能與自然界物質交換過程中的相對平衡。而協調平衡是中醫養生學的重要理論之一。霜降之時已經進人深秋之季,在五行中屬金,五時中春、夏、長夏、秋、冬為秋,在人體五臟中肝、心、脾、肺、腎屬肺。根據中醫養生學的觀點,在四季五補春要升補、夏要清補、長廈要淡補、秋要平補、冬要溫補的相互關係上,則應以平補為原則,在飲食進補中當以食物的性味、歸經加以區別。秋季是易犯咳嗽的季節,也是慢性支氣管炎容易復發或加重的時期。秋季適宜的水果膳食有梨、蘋果、橄欖、白果、洋蔥、芥菜、白果蘿蔔粥等,有生津潤燥0清熱化痰、固腎補肺、止咳平喘的功效。

霜降衣著要領

如今全球氣候轉暖,許多地區都出現了「暖秋」,加上城市人口密集,廢氣多,導致城市氣溫普遍偏高。許多人都認為不能再按照節氣來安排自己的衣食起居。隨著近年來氣溫變化反常等因素,越來越多的人容易被各種流行性疾病擊倒。究其原因,雖然節令當時的氣溫等跟從前不一致,但變熱或者變冷的大體趨勢是一致的,因此按照節令添減衣服還是有必要的。霜降時自然界陰氣漸盛,陽氣漸衰,早晚涼氣比較重,出行時在現有衣物基礎上加一件外套等還是比較合理的。

由於秋季出汗較少,一些人對貼身衣服的換洗就不太勤了。其實,秋天,皮膚易乾燥、脫屑,更應定期換洗。手足保養上,要保持雙腳乾爽。老年人不要穿高跟的硬底鞋,鞋要寬鬆些,不能緊窄。選擇透氣護膚性能好的襪子。這樣的襪子有保護皮膚、防秋燥作用,忌穿化纖襪子。

霜降起居養生須知

霜降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要特別注意起居中的保養,保持情緒穩定,避免情緒消極低落;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適當進行體育鍛鍊,改善胃腸血液供應;注意防寒保暖,特別應注意腹部保暖。按中醫理論,此時節脾臟功能處於旺盛時期。由於脾胃功能過於旺盛,易導致胃病的發生。所以此節氣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復發的高峰期。

由於寒冷的刺激,人體的植物神經功能發生紊亂,胃腸蠕動的正常規律被擾亂。人體新陳代謝增強,耗熱量增多,胃液及各種消化液分泌增多。食慾改善,食量增加,必然會加重胃腸功能負擔,影響已有潰瘍的修復。深秋及冬天外出,氣溫較低,且難免吞入一些冷空氣,可以引起胃腸黏膜血管收縮,致使胃腸黏膜缺血缺氧、營養供應減少,破壞了胃腸黏膜的防禦屏障,對潰瘍的修復不利,還可導致新潰瘍的出現。所以越近寒冷季節就越應當小心謹慎,尤其是腸胃不好的人更應該注意保養。

秋季應避免因氣候的涼爽而賴床貪睡。早晨臥室中積蓄著一夜肌體排出的廢氣,空氣混濁,影響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又加上空氣中大量細菌、病毒、二氧化碳和塵粒,會使秋季賴床貪睡的人更易發生感冒、咳嗽、咽炎、便秘等。且賴床貪睡又使晝夜有規律分泌的身體的激素失常,興奮中樞受到抑制,更會加重秋季 心情抑鬱的證候。而睡眠時間過長,降低了心肌及全身肌肉收縮力,破壞心臟活 動和休息的規律,時間久了使心臟收縮乏力,全身肌張力降低,導致身體衰弱、 無力,腸道蠕動減慢,肌體抵抗力下降。長期下來人體質變差.就會容易生病。

霜降滋補原則

燥邪傷人,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現口乾、唇乾、鼻干、咽干及大便乾結、皮膚乾裂等症狀。預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適當地多服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品,也可選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人參、沙參、西洋參、百合、杏仁、川貝等,對緩解秋燥多有良效。對普通大眾來說,簡單實用的藥膳、食療似乎更容易接受。另外,飲食習慣和飲食方法在疾病預防中的作用也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在秋季養生中特別是節氣的變更時,我們不但要體現飲食的全面調理和有針對性地加強某些營養食物用來預防疾病,還應發揮某些食物的特異性作用,使之直接用於某些疾病的預防。如用蔥白、生薑、豆蔻、香菜可預防治療感冒;用甜菜汁、櫻桃汁可預防麻疹;用白蘿蔔、鮮橄欖煎汁可預防白喉;荔枝可預防口腔炎、胃炎引起的口臭症;紅蘿蔔煮粥可預防頭暈等。

霜降養生食譜

霜降時節氣候漸寒冷,一天中溫差變化很大,其時養生的飲食方案如下。

雙耳湯

製作原料:白木耳10克,黑木耳10克,冰糖30克。

製作方法:將白木耳、黑木耳用溫水發泡,除去雜質,洗凈,放入碗內,加 冰糖、水適量,置蒸籠中,蒸一小時,待木耳熟透時即成。

適宜人群:適用於腎陰虛、血管硬化、高血壓、肺陰虛咳嗽、喘息者。

此湯有滋陰潤肺、補腎健腦的功效。

菊花肉絲

製作原料:豬瘦肉3()0克,菊花50克,生薑10克,蔥30克,精鹽3克,白糖2克,料酒20克,胡椒粉2克,雞蛋2個,雞湯80毫升,濕豆粉30克,化豬油100克。

製作方法:生薑、蔥洗凈,生薑切成細絲,蔥切成蔥絲。雞蛋去黃留清。菊花瓣用清水洗凈。豬肉洗凈後去筋膜,切成10厘米長的絲。肉絲用蛋清、濕豆粉(用一半)、食鹽、料酒漿好。用雞湯、濕豆粉、味精、胡椒粉、白糖,兌成汁待用。炒鍋放置旺火上,加豬油,燒至六成熱時投入肉絲,快速炒散,再下姜、蔥絲炒幾下,倒入汁快速翻顛,待收汁亮油時,撒入菊花瓣翻炒,起鍋。

適宜人群:適用於風熱感冒、頭痛發熱、目赤昏花、眩暈、疔疥腫痛者。對冠心病、心絞痛、高血壓、高血脂以及神經官能症患者大有裨益。

此湯有疏風散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的功用。

杞菊草魚

製作原料:草魚l尾(約750克),鮮菊花瓣30克,寧夏構杞15克,冬筍40克,火腿40克,生薑15克,蔥白15克,精鹽6克,胡椒粉3克。料酒30毫升,味精2克,豬網油1張。

製作方法:生薑切成薄片,蔥洗凈切成長段,枸杞用溫水洗凈。鮮菊花瓣用鹽水洗凈,網油洗凈,冬筍、火腿切片。草魚去鱗片、鰓,剖腹去內臟洗凈,魚體兩邊各切5刀,再用薑片、蔥段、料酒、精鹽腌30分鐘。將網油鋪在案板上,魚擺在網油一端,火腿片、冬筍片、枸杞子、菊花用一半,擺在魚兩邊,然後用網油將魚體包好,放入蒸盤內,上籠蒸30分鐘。揭去網油,將魚裝入盤內,撒上菊花,即成。

適宜人群:適用於慢性萎縮性胃炎、男性不育、妊娠惡阻、肥胖症、免疫力低下者。

本品適用於虛勞體弱、虛風頭痛、眼花等症,是中老年人用以防老、抗衰.少女用以美容之藥膳。有補肝腎、明目,促進造血功能,增強免疫力,抗衰老、抗突變、抗腫瘤、保肝、降血糖、減肥等功效。枸杞,以寧夏產者為佳。草魚又名鯇魚,其營養豐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點。能有效防止冠脈硬化,有抗衰老的作用。而且它補而不滯,是老年人理想的保健食品。《本草綱目》謂其有「暖胃和中」之效。

菊花兔卷

製作原料:菊花瓣50克,兔肉300克,蔥10克,料酒15克,雞蛋3個,生薑10克,花椒2克,精鹽3克,菜油,500克,乾麵粉適量。

製作方法:生薑洗凈切成片,蔥洗凈切成長段。雞蛋去黃留清。菊花瓣洗凈切成段。用精鹽、料酒、薑片、蔥段將兔肉腌30分鐘。雞蛋打入碗中,放入適量麵粉,兌水少許,調成糊狀待用。兔肉洗凈後切成9厘米長、3厘米寬的薄片。將兔肉片擺在案板上,放上菊花段,把免肉片連同菊花捲成小卷,再把肉卷放入雞蛋糊中蘸勻待用。凈鍋置火上,加菜油燒至六成熱時,下兔肉卷炸至微黃撈出,依次碼放盤中。

適宜人群:益脾胃、清熱平肝,適用於陰虛火旺、頭痛頭昏、目眩、吐血、便血者。可作為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患者,以及鉛作業人員的常用藥膳。

兔肉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肉類食品,為秋季進補佳品。《本草綱目》謂其有「補中益氣」之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rU_W0BMH2_cNUgngF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