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CCO | 搶先看中國腫瘤學大會亮點

2019-08-16     醫脈通腫瘤科

2019年8月16日-19日,中國腫瘤學大會將在山水之城·美麗之地重慶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抗癌協會主辦,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重慶抗癌協會承辦,國際抗癌聯盟、中國整合醫學發展戰略研究院協辦。會議的主題是:腫瘤防治,贏在整合。會議期間,將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20000餘名腫瘤醫學界精英共聚首,針對腫瘤預防、診斷、治療和康復等臨床和研究熱點,展開廣泛交流和學術探討。

8月16日,2019中國腫瘤學大會「同一天一起行」持杖健步走活動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廣場舉行。國際抗癌聯盟、中國抗癌協會領導、專家和來自全國各地康復會代表、重慶癌症康復會患者、志願者300人共同參加。

「同一天一起行」持杖健步走活動

本次健步行活動從徒手健步行升級為持杖健步行。中國抗癌協會康復會會長史安利介紹,「同一天一起行」是中國抗癌協會康復會的品牌活動,如今,越來越多的癌症康復者們加入到其中,用積極、樂觀的行動證明「癌症並不等於生命的終點」。

「活動旨在倡導健康的運動方式,號召公眾關愛自身健康,定期接受癌症篩查,呼籲全社會關愛癌症患者。」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院長吳永忠說,癌症康復會的患者用積極、樂觀的行動證明,癌症並不等於生命的終點,並不等於幸福生活的結束。通過本次活動,不僅向全社會展示癌症患者的精神風貌,鼓勵還在疾病煎熬中的病友勇敢站起來,走出陰霾,活出精彩,而且有助於提升全社會癌症防控意識,營造全民防癌抗癌良好氛圍。

在2019中國腫瘤學大會上,康復分會場將圍繞「向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模式轉變」主題,通過主題報告、分享交流、上下互動,指導患者科學開展康復工作,普及健康知識,引導群眾建立正確健康觀,提高患者組織和患者參與度,加強早期干預,形成有利於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提高健康素養,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患者康復、建設健康中國奠定堅實基礎。

8月16日,癌症康復會會員將舉行讀書會和文藝演出等活動,科普癌症預防、早期篩查、早期診斷、營養干預,分享抗癌新路歷程和故事,用舞蹈詮釋「腫瘤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抗癌理念。

明日亮點內容搶先看

視網膜母細胞瘤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范先群教授的彙報主題為:視網膜母細胞瘤的進展與挑戰

范教授將從我國診療現狀、前瞻性臨床研究進展、綜合治療新模式、靶向治療臨床研究的開展和藥物篩選研究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視網膜母細胞瘤是兒童最常見眼內惡性腫瘤,90%以上發生於3歲以內嬰幼兒。從我國開展的一項較大型回顧性研究中發現,我國眼內晚期視網膜母細胞瘤患兒高達83.9%,眼球摘除率超過60%,死亡率超過10%。目前存在諸多問題有待解決,包括治療方案不一、水平參差不齊、總體治療水平不高等問題。

在化療為主的治療模式下,全球首個視網膜母細胞瘤介入化療多中心RCT研究顯示出動脈介入化療組保眼率顯著較高。視網膜母細胞瘤不同階段治療方法也不同,需多種治療方案聯合使用,建立綜合治療方案。該疾病也和基因突變相關,抑癌基因RB1是大家熟知的突變,目前也發現了新的基因突變與之相關,靶向治療臨床研究勢在必行。

三陰性乳腺癌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邵志敏教授的彙報主題為:攻克三陰性乳腺癌,路在何方?

邵教授將從乳腺癌的分類、分子分型、綜合治療、研究進展等方面進行闡述。

目前,乳腺癌的治療處於分類治療時代,ER、PR和HER2表達陰性的三陰性乳腺癌是預後最差的乳腺癌亞型,目前臨床上仍以化療為主,未找到可廣泛應用的治療靶點。

目前,三陰性乳腺癌的治療模式可分為分類而治和靶向治療。IMPassion130和OlympiAD研究分別顯示了PD-L1抑制劑和PARP抑制劑在相應乳腺癌患者中的療效,但仍需探索三陰性乳腺癌的治療策略。

分子分型基礎上的靶向治療是三陰性乳腺癌潛在的治療模式,2019年《Cancer Cell》雜誌發表的文章提出了三陰性乳腺癌的「復旦分型」,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進行靶向治療將是有前景的治療方案。

肝癌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孫惠川教授的彙報主題為:肝癌領域的中國聲音。

孫教授將從早期、中期、晚期肝癌領域的中國專家領銜的研究進展、以及其他重要研究進行進行闡述。

在早期肝癌領域,復旦大學中山醫院和中山大學腫瘤醫院的2個獨立臨床隨機對照研究證明術後復發高危病人接受經肝動脈化療栓塞(TACE)治療可以減少復發改善術後生存。此外,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的隨機對照研究發現,B肝病毒低載量患者術後接受抗病毒治療仍能改善生存。

在中期肝癌領域,復旦大學中山醫院的臨床研究顯示,TACE聯合射頻消融(RFA)好於TACE治療,更引人注目的是研究顯示,持續HAIC聯合索拉非尼治療晚期肝癌的效果顯著好於索拉非尼。

在晚期肝癌領域,REFLECT研究顯示,侖伐替尼用於肝癌一線治療的OS與索拉非尼類似。在肝癌的免疫治療研究中,雖然近期有兩個研究未達到預期,但PD-1抗體用於肝癌的抑制作用獲得確認。而PD-1抗體聯合其他靶向治療、化療的初步療效已被證實。

乳腺癌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解雲濤教授的彙報主題為:家族遺傳性乳腺癌-中國之路

解教授將從中國乳腺癌患者BRCA1/2突變特徵、中國乳腺癌中其他易感基因的突變特徵及臨床意義、中國BRCA1突變三陰性乳腺癌的化療選擇、攜帶BRCA1/2突變的中國乳腺癌患者對側乳腺癌發病風險、中國BRCA1/2突變健康攜帶者乳腺癌發病風險、中國BRCA1/2突變健康攜帶者的預防干預六個方面闡述相關內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mf0m2wBvvf6VcSZec2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