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已經成功完成了伊斯坦堡硬分叉。
繼2月份的聖彼得堡和君士坦丁堡硬叉之後,該系統範圍的升級是該網絡在2019年的第三次升級,達到9,069,000區塊。長達數月的過程在世界標準時間周日0:25達到高潮。
伊斯坦堡是Ethereum 1.x的另一次疊代,總體上是該網絡的第八次硬分叉,首次代碼更改已於2019年6月獲得批准。(Eth 2,該網絡向權益證明(PoS)的主要過渡,預計在2021年。 )由於沒有爭議,所有以太坊客戶端(自己託管和獨立升級以太坊協議)都同意使用新軟體。
伊斯坦堡包含六個以太坊改進提案(EIP),對以太坊協議進行了特定的代碼更改,包括EIP 152、1108、1344、1844、2028和2200。
根據以太坊風險投資公司ConsenSys 的博客文章,這六個EIP解決的主要問題是:
退一步講,在以太坊網絡上發送交易的成本稱為天然氣,並以稱為gwei的ETH的分數支付。伊斯坦堡的EIP降低了天然氣成本,旨在增加區塊鏈上的帶寬,並促進zk-SNARK等零知識隱私技術。
最後一分鐘
在伊斯坦堡發生之前,恐慌是與以太坊客戶端Parity發生的,該協議向Parity以太坊用戶發布了一條緊急消息,要求在伊斯坦堡硬分叉發生之前對預發布的Parity以太坊更新進行修補。簡而言之,最初不包含有關操作碼的 EIP 1344 。
儘管修補程序本身很簡單,但以太坊核心開發人員哈德森·詹姆森(Hudson Jameson)在「 AllCoreDevs」 Gitter消息平台中表示,如果Parity客戶端未能及時更新,則可能會形成新鏈,從而導致雙花。
詹姆森周五說:「奇偶校驗代表約23%的網絡,主要礦工和交易所普遍使用。」 「我擔心如果在舊貨叉上保留一到兩個主要交易所,而在舊貨鏈上挖掘一兩個主要採礦池,則會引起混亂,在更嚴重的情況下,會產生雙花。」
揮之不去的問題
正如CoinDesk 在9月份報道的那樣,計劃平台上的硬分叉將破壞治理平台Aragon上的680個智能合約。
某些代碼更改將改變在分散的自治組織(DAO)之間進行資金髮送的方式,從而迫使用戶手動將智能合約從一種結構遷移到另一種結構。
儘管Aragon支持以太坊的持續增長,但Aragon One的首席技術官Jorge Izquierdo表示,以太坊開發人員需要更加了解網絡上的開發人員。
Izquierdo在周五寫給CoinDesk的電子郵件中說:「開發人員不想建立在不斷變化的目標上,並且也應該認真地考慮向後兼容性。」 「以太坊不再是一個玩具,它是一個擁有可觀投資和巨大影響力的平台,因此,在採取這樣的變化之前,必須進行專業的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