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情」老兵重返麻栗坡:三十多年,我終於找到犧牲戰友的墓碑

2019-11-19     文筆塔網

麻栗坡

這個地方曾經戰火紛飛、硝煙瀰漫

如今只剩靜謐

搖曳在墓碑前的蘭花草輕輕低語

向人們講述著長眠於地下的他們的故事……

順著麻栗坡烈士陵園的長階緩緩向上,傾斜的台階走得老彭氣喘吁吁,義肢把他的腿磨得生疼。終於,在一個不起眼的墓碑前,老彭停下了腳步,他艱難地俯下身子,用殘掌輕撫著碑上的那副年輕的面龐:「正庚,三十四年了,我終於找到你了……」。言訖,潸然淚下。

1983年的那個盛夏,彭家平和同學吳正庚懷著滿腔熱血與豪情,闊步走出大學校門。頂著「天之驕子」光環的兩人,本有出國交流的機會,可他們堅定地認為:大學生意味著奉獻,意味著神聖的責任。

選擇軍裝,選擇充滿犧牲和挑戰的邊疆前線,將手中的筆熔鑄為鋼劍,這是一種情懷,更是大學生應有的風範。於是二人一同邁入了軍隊營門。

烈士墓地

兩人入伍後向上級遞交了請戰書,主動申請來到作戰一線。得知吳正庚要上前線,他的女友多次寫信勸阻,甚至發出「最後通牒」。

然而他答覆道:「在我心靈的天平上擺著兩種愛,一種是對祖國的,一種是對你的。我多麼希望這兩種愛在我的一生中都不缺少。但如果現實一定要我選擇,我會毫不猶豫地把整個砝碼加在祖國那一邊。」就這樣,吳正庚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戰場。

作戰前夕,老彭和正庚在昆明相遇了,闊別已久的兩人激動地緊緊相擁,後行至麻栗坡地區,因區分主、佯攻方向,兩人分開執行任務。臨別前,兩人約定:等凱旋之日,一定要比比誰胸前的軍功章更多,但如果其中一人不幸犧牲了,活著的就要替犧牲的戰友盡孝。那時,兩個年輕人還不知道,此處一別竟是永遠。

1984年11月,正庚執行任務時觸雷受傷,因自身血型為RH陰性,無法及時得到輸血,正庚在陣地上停止了呼吸,生命永遠定格在了二十一歲。彌留之際,逐漸失去意識的正庚嘴裡還在含糊地念著:「放心吧,祖國,再見了,媽媽……」

作戰瞬間

1985年,在另一戰線執行任務的老彭因搶救戰友不慎觸雷。地雷炸斷了老彭的左腳與右掌,雙眼也近乎失明,昏迷了八天八夜的老彭靠著頑強的意志與戰友捐獻的6400cc血液挺了過來。

劫後餘生的老彭被轉移到後方治療,在住院期間,老彭不忘戰友安危,多次託人打聽正庚的消息。但在那個通訊不甚發達的年代,消息傳得很慢,戰爭結束一年多以後,老彭才知道正庚早已犧牲。

戰後的老彭像落葉一般回到了家鄉,他裝上了義肢,戴上了厚如瓶底的眼鏡,卻依舊以一名戰士的姿態與生活中的困難抗爭著。儘管自己不是特別富裕,但老彭牢記著當初的約定,在三十年間,老彭先後趕赴三省五市,奔波數千公里去看望犧牲戰友的親屬,為戰友掃墓祭奠。

2015年戰友群成立時,又是老彭積極號召大家為當年犧牲的戰友親屬捐款,短短三天就籌集了十三餘萬。2017年小年,老彭拿著戰友籌集的部分善款去看望正庚的家人,聽聞弟弟的戰友來了,正庚的姐姐激動地握住了老彭的手,久久沒有鬆開。

正庚的姐姐步帶老彭來到正庚的墓前,家鄉的烈士墓里只有正庚的部分遺骸,正庚到底在哪,成了老彭心中的一根刺。離開前,正庚的姐姐拿出了正庚上戰場前準備好的遺書給老彭看,上面寫道:「祖國是我心中沉甸甸的砝碼,用自己的熱血與青春去換取她的安寧,我感到光榮和值得!」

奔赴前線前合影留念

娶妻生子,歲月流轉,光陰一載一載流逝,儘管離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越來越遠,但老彭卻總會夢到正庚。在夢裡,正庚總是靦腆地笑著,向老彭揮揮手。老彭每次夢到正庚,醒來後都會坐上一會,默默點上一根煙,在靜謐的夜裡把回憶獨自咀嚼。

2018年9月,老彭通過多方打聽,終於確定了正庚的墓址就在雲南省麻栗坡縣。老彭會同當年並肩作戰的兩位戰友,驅車一千五百多公里來到了麻栗坡烈士陵園。經過戰友覃漢科、外甥湯林的幫助,老彭終於找到了正庚的墓。

墓碑照片里的正庚笑著,依舊是那麼年輕而又意氣風發。「正庚,我來看你了,阿姨很好,你姐姐也結婚生子了,孩子比你都大了,你可以安心了!」清掃完正庚的墓碑,老彭從墓前採下了一株蘭花草,小心地包裹好。

第二天,老彭執意要去老山主峰,戰友極力勸阻,因為連降大雨,老山道路泥濘,五十餘處發生塌方、泥石流,可老彭依舊執著:「一定會有路上山的,當年正庚犧牲的地方我要去看看,他一定會保佑我們的!」

上午九點,天空終於放晴,在老彭的堅持下,兩位戰友陪著老彭經過六個小時的跋涉,遭遇兩次塌方險情後,終於登上了老山主峰五十四號高地。

彭家平

在五十四號高地上,老彭將那株從正庚墓前採下的蘭花草重新種下,並插上了三根煙,又打開了一瓶白酒,緩緩灑在地上:「正庚,這就是老山主峰了,可惜你沒辦法親自來看了。今天我把從你墓前采的蘭花草種在這裡,就算把你也帶過來了,你好好看看這裡的風景。三十四年了,現在太平了,咱們當年流的血、付出的犧牲是值得的!我把我兒子也送去當兵了,你也會為他驕傲吧……」

當年作戰的貓耳洞邊、工事上如今刻下了這樣一副對聯:「守邊關殷殷戰士盡忠情,赴南疆拳拳赤子報國心」。當年被炮火削平的山頭如今生機盎然,群芳吐翠。那朵采自烈士墓前的山蘭,正沐著暖陽,迎風怒放。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免責申明:本平台部分文章和圖片來源於網絡收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作刪除處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9PmhG4BMH2_cNUgHzu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