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師徒關係是傳統武術文化傳承之根

2019-12-01   武術人

  武術屬典型的口傳身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師徒關係在武術發展的任何時期、任何門派的傳承中都起到了根本作用。師徒間情感融洽、相互關愛、相互珍惜以及細緻入微的日常愛護、技能引導,才能進行武術最主要、最本質的行為傳承,就極可能保持原生態的古老拳法、技擊要領,使其活態生存,實現不同社會時期的「活態」展示與傳承。

  一、倡導建立傳統、淳樸的師徒感情

  一些地方特別是師德高尚、德高望重的拳師與其弟子間還繼續保留著傳統、淳樸至深的師徒感情:徒弟對老師的講授恭敬有加,在師傅的傳授過程中,學生敬畏的神情尤為凸顯,師傅的終生所學在徒弟心目中是那樣的深奧絕倫、遙不可及,因而特別用心地學習、揣摩、體會。在這些學生中,不乏當地不同崗位的傑出者,但在武術乃至紅拳習練的淳樸環境中,沒有其他因素,所具有的完全是師徒、師兄弟、師兄妹之間傳統、質樸的師徒感情,猶如一個輩分鮮明的武術大家族,師傅是家長,其餘的徒弟都是依長幼排序不同輩分的孩子,大家相敬融洽,其樂融融。

  二、傳統文化的實踐留存

  淵源厚重的中國傳統文化,在民族傳統體育的不同項目中展露無疑,謹遵傳統的紅拳傳人教誨,從初學紅拳就從觀念上明晰「拳雖小技,其道存焉」,推崇「學拳宜明其理」,遵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甚至秉承「師為徒綱」,嚴格的師徒傳授將令師父受到像長輩一般的尊敬。明代抗倭英雄戚繼光也曾把能否確立「師道」看成是習武者能否有得的一大條件,因而有言:「敬習之道,先重師禮」。

  中國傳統的「禮」在傳統紅拳中受到普遍重視,行禮有嚴格的程序及要求(規矩),且鄭重刻意進行「禮」的傳承;此外,在思想觀念上還對徒弟有諸多師訓,徒弟在師傅的嚴格要求下,不但行為舉止有禮有矩,還在師徒關係中尊師重道,倡導武德乃是習武之人必遵之律。還有較多優秀徒弟在師傅年老時不但像侍奉自家長輩一樣盡孝,甚至為師傅養老送終,明白「古今學有大小,未有無師而成者也。」更有武學出類拔萃者繼承師傅衣缽、謹遵師命,在國家有難之時,臨危不懼、為國分憂、保家衛國、造福一方;並將師傅傳承的珍貴技能流傳發展、慎重挑選並擇人而教,以免危害社會,此乃習武之大孝。

  古云:「師道立而善人多,師道不立,則言不信,教之不遵,學之不習,習而不悅,師道廢而教無成矣。」正是由於紅拳人尊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嚴遵禮儀師訓,加之師傅以身作則、嚴於律己的榜樣效應,故而徒弟心悅誠服的「遵師命,守師訓」,進而磨鍊出頑強的意志,長此以往「按法施行,再赴之以恆,則無不成功者也」,此乃中國武術乃至傳統紅拳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實踐留存。

  三、古樸拳種的現代傳承

  傳統紅拳、以古樸示人,加之許多紅拳人保守的觀念將西部紅拳時有禁錮,故步自封、閉門授徒、門規森嚴,僅傳授內容就分為門內的和門外之分。現代社會多元化的文化對傳統武術產生了較大衝擊,亟須對傳統紅拳的傳承與發展注入現代因素。更新觀念,文化先行,現代化影音技術的充分運用、口傳身授、技術技能等等,使之全方位繼承方能使其儘快實成現代化傳承,更促使其隨社會發展堅守核心技術,與時俱進對其進行外在形式的宣傳、包裝,使之更加適應現代人的審美情趣,吸引更多現代人熱衷欣賞、積極參與,特別是隨學校課程的開設,激勵青少年全面繼承並發揚光大。

  四、新時期高素質傳承人的高水準繼承

  新時期,隨著傳承人受教育水平越來越高,高素質傳承人本身具備的不同行業高水平技能,將會促使武術傳承呈現高水準繼承。這就需要一批掌握拳種精髓、能文能武的年輕傳承人,他們不但能揮臂習練、還能奮筆疾書,既能開壇講授、又能揮毫即興,既能理論深究、又能產業運作,並隨社會發展和時代要求,進行不丟失拳種核心技術且循序漸進的發展;並且教學相長,綜合素質較高的徒弟同樣帶給師傅嶄新的理念和全方位的思維衝擊,將使古樸傳統與高水平內涵結合得相得益彰,並隨之將各種高水平科技與傳統傳承緊密結合,相互啟迪、相互影響、相互爭輝,為新時期武術傳承續寫嶄新的繼承方式,更使得武術發展具有時代的烙印、科技的伴隨、傳統技能的傳授與現代化的展現,並隨時代要求不斷充實、創新和發展。

  五、新時期師徒關係新論

  多元化的文化生活及快速發展的時代為新時期傳統紅拳的傳承帶來新的挑戰,是否依然按照原先的傳統模式進行傳授、繼承,對於現在接受大量新鮮事物、信息爆炸的現代人來講,似乎顯得那麼遙遠,如何讓現在還秉承師訓,為拳種留下火種、保留原先保留秘不外傳的武功心傳不至於人走藝亡,這就需要新老幾輩人做出艱辛的探索和嘗試。

  首先,需要師傅選擇德行俱佳、身骨優異的傳承人,傾注自己全身心的熱情和心智,耐心地將自己的畢生所學傾囊而授,年復一年逐漸將他們培養成自己拳種的傳承人。但隨時間的推移,傳承人是否摯情摯愛以及能否靜下心來、不為其他所誘惑,就成為繼承拳種成功與否的必備條件,天資不足可以用勤補拙,只有潛心致學為其貢獻一生的堅強決心,並持之以恆才能將傳統紅拳發揚光大。

  其次,新時期的傳承人還需在自己所學知識的儲備上下足工夫,以科學嚴謹的態度,不論是綜合性理論方面、全方位科學技能,還是創新性科學研究方面,特別是現代人疏於勤奮的技術技能方面,都不能留有缺憾。因而平時需注意培養一批品學兼優的紅拳後生晚輩,在師生雙方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下,熟練掌握現代科學技術、深入研究、探討紅拳之精髓、探究紅拳有別於其他拳種獨有的技術核心、理論深度,並對其深究出真正有價值並留與後人的寶貴遺產。

  再次,新時期的師徒關係已成為亦師亦友的嶄新格局。師傅對徒弟關愛備至,但絕不會強求;徒弟對師傅尊敬有加,但絕不盲從。紅拳技術的嚴苛以師傅為準,現代技術的運用以徒弟為首,教學相長、全憑的是一番赤誠與摯愛,這裡的師徒間動靜相宜、親疏有致,以一種心靈間的默契相互尊敬,平時各自有生活和工作,維繫他們之間的一條看不見卻彌足珍貴的紐帶是紅拳,它將他們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各自不同特長的後輩將傳統紅拳在新的歷史時期融合成為一個個性鮮明、其樂融融的大家庭,紅拳是所有人共同熱衷的話題,大家相聚相惜,長幼有序,大家師徒有別、傳承明晰,雖門派有別,但尊師重道、恪守武德。雖說相當一部分師傅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們一生堅守的武德武訓絕不會丟棄,雖說有時會與現代社會某些急功近利的現象格格不入,但他們不為心動、處之泰然,表現出一派紅拳大師的浩然正氣、高風亮節,為晚輩所敬仰。

  新時期,傳統紅拳傳承已非一人一師、一地一拳、一社一能、一賽一校所能包涵,還有較多傳統意義的師徒已轉為校園內的師生關係,大家將紅拳傳授作為工作,學生將紅拳作為學習的功課,沒有過多的負擔羈絆,大家輕鬆、愉快地將課業完成,掌握程度因人而異,以完成學分為目的,不失為一種在寬鬆的環境氛圍中友好相處,更像和諧社會的相處方式,特別愜意而不失嚴格。對這種形式的了解和掌握,加之晨練紅拳相互交流的拳師門,實為現代全民健身的一種良好途徑,應大力推廣和加以運用。

  六、與時俱進、倡導武德

  武術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承載著優良的傳統文化,因而倡導建立傳統、淳樸的師徒感情,是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武術自古禮儀嚴格、訓練有素,特別是隨著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在面對自己熱衷且投身其中的紅拳時,更應該注重從型塑乃至內涵、技能都進行耳濡目染的薰陶、要求,尊師重道、長幼尊卑、武德、武禮更應大力提倡,使之融入現代文化的學習,將會提高紅拳習練人群整體的傳統文化素養,可為新常態下的我國傳統武術傳承發展起到良好的榜樣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