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解密】華為射頻通路技術

2020-04-13   半導體投資聯盟

【嘉德點評】華為發明的射頻通路除了可以滿足六種CA技術之外,還支持FDD+TDD頻帶間CA射頻信號技術,通過功分器將接收到的射頻信號分為兩路,兩路信號傳送到四個濾波器中,使得該射頻通路可以支持多種組合的CA技術,提高了射頻通路的靈活性。

集微網消息,華為P40系列新機發布後引發很多討論,根據拆解發現,華為P40的元器件主要採購自中國大陸、中國台灣地區、韓國、日本等地,不過,射頻前端(RF)模組中依然出現了Skyworks、Qorvo、高通這些美國企業的產品身影。

射頻前端是射頻收發器和天線之間的一系列組件,主要包括功率放大器(PA)、天線開關、濾波器、雙工器和低噪聲放大器(LNA)等,直接影響著手機的信號收發,而射頻前端需要支持載波聚合(CA)技術。

根據雙工方式的不同,LTE分為頻分雙工(FDD)和時分雙工(TDD)兩種類型。根據終端使用的載波組合方式不同,載波聚合分為帶內連續CA、帶內非連續CA和頻帶間CA三種類型,不同類型的CA有各自的適用場景。FDD模式和TDD模式下均包括三種不同的CA類型,因此,FDD模式下和TDD模式下共六種CA需使用不同的射頻前端硬體架構實現。

通常手機等設備要求終端能夠同時支持六種CA技術,然而現有的手機中不能同時很好的支持六種乃至更多可能存在組合的CA技術,其設計不夠靈活。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華為在14年2月27日申請了一項名為「射頻通路」的發明專利(申請號:201410069708.2),申請人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根據目前公開的專利資料,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項射頻技術吧。

如上圖為射頻通路的結構示意圖,它可以為主集接收通路或者分集接收通路,主集接收主要功能為將主集天線接收的射頻信號解調為模擬基帶信號,分集接收主要功能為將分集天線接收的射頻信號解調為模擬基帶信號。

該射頻通路包括第一天線(ANT1)、低噪聲放大器(LNA)、功分器(PS)、兩個第一單刀多擲開關(SPNT11和SPNT12)、四個第一濾波器(FT11、FT12、FT13和FT14)和兩個第一無線射頻晶片(RFIC1和RFIC2)。

那麼這些器件的功能都分別是什麼呢?天線接收時從無線信道中接收射頻信號,發射時將射頻信號輻射到無線信道中;低噪聲放大器可以放大接收的射頻信號的功率,降低射頻通路的噪聲係數,提高接收靈敏度指標;功分器將射頻信號的功率平均分為兩路;功率放大器可以放大射頻信號功率;無線射頻集成電路可以根據RFIC內部寄存器配置的不同,將射頻信號變為模擬基帶信號或將模擬基帶信號變為射頻信號。

其中四個濾波器都分別對應一個濾波頻段,天線接收到射頻信號後,就將射頻信號傳輸到低噪聲放大器中,低噪聲放大器可以放大這種射頻信號,經過放大後的射頻信號會傳輸到功分器,功分器將射頻信號分為兩路並且將兩路信號分別傳輸到兩個單刀多擲開關。

單刀多擲開關就相當於是控制射頻信號的通斷,如果通過的就將射頻信號通過到濾波器中,濾波器將會對接收到的射頻信號進行濾波,最後經過這樣處理信號就會來到無線射頻晶片中,晶片會對信號進行解調。

除了射頻通路以外,還有接收通路,這兩個通路就構成了射頻前端,射頻前端是靠近天線部分的設備,如上圖所示為射頻前端的結構示意圖,其目的是保證有用的射頻信號能完整不失真地從空間拾取出來並輸送給後級的變頻、中頻放大等電路。

射頻前端是指在通訊系統中,天線和中頻(或基帶)電路之間的部分。在這一段里信號以射頻形式傳輸。對於無線接收機來說,射頻前端通常包括:放大器,濾波器,變頻器以及一些射頻連接和匹配電路。

如上圖所示,該射頻前端包括主集接收通路PRX,分集接收通路DRX以及發射通路TX。其中,主集接收通路PRX和發射通路TX通過環形器CL連接,分集接收通路DRX的結構與我們上面介紹過的射頻通路的結構類似。

以上就是華為發明的射頻通路,這樣的射頻通路除了可以滿足六種CA技術之外,還支持FDD+TDD頻帶間CA射頻信號技術,通過功分器將接收到的射頻信號分為兩路,兩路信號傳送到四個濾波器中,使得該射頻通路可以支持多種組合的CA技術,提高了射頻通路的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