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20天徹夜難眠,造口治療師幫他回歸正常生活

2019-11-01     河南省腫瘤醫院

人們印象中的護士,應該是醫生的助手,但在河南省腫瘤醫院,有一群護士,她們像醫生一樣坐門診,有時還能解決醫生也頭疼的難題。這群護士有一個特殊的稱呼:傷口造口治療師。

圖片來源於網絡

半年前,李大爺因下腹脹痛,大便帶血,在醫院檢查為直腸癌,腫瘤離肛門很近,手術時無法保留肛門,為了代替肛門,醫生在李大爺的肚子上切開一個口,拉出一段腸子,接上特製的塑料袋。做成一個用來排泄糞便的「造口」。俗稱人造肛門。往後餘生,李大爺要永遠戴著它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造口高出肚子兩厘米,粉紅色,非常平滑。因為有了它,李大爺不能穿太緊的衣服,不能泡澡。還要少吃豆類、雞蛋、魚……否則會產生臭氣,讓人無法靠近。或者引起便秘,堵塞造口,那樣的話,只能用手掏了。

造口畢竟不是肛門,沒有括約肌,無法控制排便。李大爺的子女整天都圍著造口轉,但還是沒有辦法管理好造口。糞便常常會漏出來,弄得衣服上、身上、床單上到處都是。

「這半年來,我們姐妹幾個輪流排班,一天24小時,不停的洗,不停地擦,還是沒護理好,父親72歲了,希望再來個10年,就算不能如願,也要沒有糞便,沒有臭味,沒有別人的白眼,把每一天都過得乾乾淨淨。」李大爺的子女說。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次,李大爺腹部的造口漏出來糞便不斷刺激皮膚,形成糞水性皮炎,20多天徹夜難眠,到了幾家醫院就診,都沒有好的處理辦法,已準備放棄繼續治療。之後,家屬帶著最後的希望來到河南省腫瘤醫院傷口造口門診找到了造口師張玉姬。

通過初步診斷,張玉姬發現患者皮膚潰爛面積大、造口回縮,並且造口外周皮膚高低不平、疼痛劇烈,這對造口產品的選用與護理操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張玉姬首先利用生理鹽水清洗造口及周圍有炎症的皮膚,保持皮膚的乾淨和乾燥;然後將保護皮貼上,保護周圍組織,預防排泄物浸潤;粘貼傷口無菌引流袋或透明造口袋,以利觀察造口情況;等待腸造口周邊組織完全密合時,使用腸造口墊高式用具,利用壓環加壓於腸造口周圍皮膚,使造口基部膨出,以利於排泄物排出。經過精心護理,李大爺疼痛第二天消失,第14天造口周圍皮膚完全恢復成正常。

為了能夠幫助李大爺護理好造口,張玉姬特地留了李大爺兒子的聯繫方式,通過微信指導造口護理。

「你看,我們互留了聯繫方式,平時有不懂的,我們就會請教張老師。」李大爺的兒子說,「只要她有時間,都會給我們耐心解答,現在,父親的造口護理的很好。」

河南省腫瘤醫院傷口造口門診成立於2007年,位該院門診二樓,除了造口外,傷口造口治療師們在疑難傷口護理方面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技術。目前,院內現有傷口造口師13人。傷口造口門診擅長處理各種疑難造口併發症、提供腸瘺護理以及壓力性損傷、潰瘍、放射性皮炎、術後難愈性傷口等各類傷口的治療及護理,並提供心理諮詢,指導患者選擇合適的造口器材等。

許多人都慕名前來,希望能讓張玉姬幫忙護理傷口。高強度的工作節奏經常讓張玉姬連吃飯、休息的時間都沒有。但她始終認為,做造口師,一方面是體現個人的價值,更重要的從服務病人中收穫滿足。

張玉姬說:「造口師應該全面接納病人,傷口再髒再臭,再怎麼觸目驚心,也絕不能表現出一點點嫌棄,否則病人的心理負擔只會越來越大,甚至喪失生活的信心。」

張玉姬,一個朝氣蓬勃的姑娘,在自己的青春年華里選擇了護理,選擇了每天面對各種潰爛不堪甚至奇臭無比、充滿著糞便的人工造口。她用暖心的微笑感染身旁的每一個人,用小小的行動撫慰病人的傷痛。

張玉姬,國際造口治療師,河南省腫瘤醫院傷口造口門診專職ET。中華護理學會造口傷口失禁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燒傷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造口傷口失禁專業委員會壓瘡組組長,河南省醫師協會傷口造口學組委員。擅長各類造口併發症、疑難瘺口的治療護理以及放射性皮炎、術後難愈傷口的治療護理

審核 :徐曉霞 龐紅衛

作者/編輯:陳玉博

圖片 | 來自網絡,如有侵權 請聯繫刪除

腫瘤患者的首選醫院

守護健康的美麗家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EwgNG4BMH2_cNUgGXL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