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咖啡葉茶?
咖啡植物本身最有價值的部分是它的果實-咖啡櫻桃。在收穫之後,我們將他的種子進行加工,然後經過烘焙研磨,萃取成我們日常喜愛的咖啡。
但,剩下的咖啡植物呢?通常,當一種咖啡植物被修剪時,它的莖、枝和葉就會被扔掉。然而,在世界的另一些地方,咖啡的的葉子會被採摘並製成咖啡葉茶。
咖啡葉茶起源
咖啡葉茶在蘇門答臘、衣索比亞、牙買加、印度、爪哇和蘇丹已經被消費了一段時間。早在16世紀到19世紀,衣索比亞的咖農會把收穫的咖啡葉茶留做交易或日常消耗。作為日常飲用的飲品,他們將其稱之為「kuti」。
「kuti」就是用熱水煮咖啡葉,有時加一點鹽或加一些糖。通常至少要煮30分鐘,因為人們認為葉子煮得越久,製作出的茶湯就越清甜。
咖啡葉茶與綠茶有一些相似之處,但它有更清冽的香氣,並且更甜。並且它的咖啡因含量比綠茶低,而且由於其含有高水平的抗氧化劑,人們一直認為它能治癒或緩解感冒症狀。
在19世紀,荷蘭殖民者將咖啡植物運送到印度尼西亞的指定農業地區。 咖啡種植園的工人被禁止食用他們收穫的咖啡,所以他們只能喝一些叫做「kawa daun「的東西做替代。
Kawa daun是通過在陽光下烘乾咖啡葉來減少其苦味的。然後,將這些葉子進行長達幾小時的燻烤。最後,用沸水進行浸泡式萃取中,裝在椰子殼中飲用。 如今,Kawa daun像一種異域的黑暗料理,經常是加入糖、煉乳和生薑一起製成的;有時,可能會添加竹子,或者製作時再攪拌一些雞蛋進去。
雖然19世紀有一些人試圖在歐洲引進咖啡葉茶並飲用,但它未能得到消費者的喜愛。但近年來,它在西方市場取得了一些關注,部分原因是來自它假定的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優勢。
咖啡葉茶的飲用口感
人們不想嘗試喝咖啡葉茶的最大障礙之一是因為大多數人認為它的味道會像咖啡的味道一樣。 但事實上,儘管它是用咖啡植物的葉子做的,它的味道和咖啡完全不同。
在第一次嘗試茶之前,大多數人都會認為它的味道應該有點像咖啡, 如果你有飲用過咖啡果皮茶,你會知道,咖啡果皮茶的味道喝咖啡的味道一點都不一樣,甚至沒有一點咖啡的味道,咖啡葉茶也是如此。就像咖啡一樣,咖啡葉茶的味道會根據它在哪裡以及如何生長而變化。
在宏都拉斯馬卡拉地區的生產者說,他們嘗試了咖啡葉茶一段時間,並且更喜歡有機咖啡的咖啡葉茶。儘管這種飲料經常被拿來與綠茶作比較, 但重要的是要注意的是,咖啡葉茶在技術上來說,根本不是茶。
所有的「真茶」都是從山茶屬中國種(Camellia Sinensis),這種多年生深根常綠茶樹植物中分支出來的。由於咖啡樹樹種與這種植物完全沒有淵源,所以用它們製成的飲料在技術上是一種「煎湯」,就像rooibos南非茶或花茶那樣。
坦尚尼亞Machare莊園的咖啡茶葉,飲用起來有絲滑的醇厚度,低澀感以及高甜度。茶湯中可以感受到香草、蜂蜜、煙燻的香氣。茶湯澄澈,偏玫瑰銅色,與大多數紅茶相比,它有更高的甜味和平衡,但缺乏刺激味道。所以很顯然,它的味道不像咖啡。
咖啡葉茶為咖農帶來的商機利益
眾所周知,雖然國際上對咖啡的需求很高,但生產商在供應鏈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包括價格波動和Covid-19。
咖啡每年只收穫幾個月,完全取決於種植區域的收成。 這可能會造成許多咖農和工人在一年中有很大一部分時間沒有工作和收入。然而,一些咖農決定使他們種植和銷售的作物多樣化。隨著咖啡葉的不斷生產,如果市場有需求,生產者可以在淡季收穫咖啡葉,並進行出售。
在衣索比亞咖啡葉茶是一款常規性飲品,咖啡葉茶因其刺激性和提神的作用而被農業工作者廣泛使用。 如果市場對咖啡葉茶的需求增長速度加劇,它可能成為咖農的另一個較小的收入來源。農作物多樣化是咖農在整個淡季,收入變得更加可持續且穩定的一個巨大機會。
咖啡葉茶會變得流行起來嗎?
據World Tea News世界茶報報道,世界各地大約有500萬人喝咖啡葉茶。 然而,在2020年初,歐洲食品安全管理局批准了該產品在歐盟各地銷售,而目前,咖啡果皮茶還未獲取官方認證的審批,這意味著在未來人們對咖啡葉茶的需求可能會變得更大。
儘管咖啡葉在幾個國家已經被消費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它現在才被批准為安全食品,我們相信它可能會為咖啡葉茶進入歐洲市場開闢更多的途徑。讓消費者接受 咖啡葉茶這款既不是咖啡也不是茶,而且味道也不像茶的飲品,對銷售咖啡葉茶的人來說也是一個挑戰——人們或許會對他有特別的期望,希望它的味道略微帶有咖啡的香氣,或者咖啡因含量高於普通茶。
咖啡葉茶可以幫助彌合差距,它很有可能是精品咖啡和精品茶之間接入口消費產品。咖啡葉茶也可能更能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吸引那些關心可持續飲用的消費者,因為咖啡葉可以全年收穫,貨源穩定性更高。
他補充說,茶的天然甜味使它可以很好的與冷飲或碳酸飲料搭配在一起。試試用咖啡葉茶製作日式冰茶,即用熱水萃取的茶湯,加入冰塊迅速降溫,再加一點檸檬,你一定會喜歡的。
在未來,咖啡葉茶會變得多受歡迎?
依然處於有待觀察的未知狀態。
圖文源自精品咖啡美學(coffeeartcc),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