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孩子給同學起外號,被打耳光,老師善意提醒:小心禍從口出

2019-09-26     話梅的媽媽

文|話梅的媽媽(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

近年來,校園霸凌的案例可不少,所以家長都很擔心孩子在學校的安全問題,害怕孩子受到欺凌,如果孩子在學校挨打,家長肯定會替孩子出頭,保護孩子,並為孩子討回公道。但是家長應該正確認識霸凌,孩子在學校挨打可能事出有因,責任並不一定都是別人的,如果孩子先惹了禍,對方才動手,雖然對方的行為方式是錯的,但責任並不一定都在對方身上,孩子也應該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如果家長只知道維護孩子,不能客觀評價孩子的行為,那麼孩子以後還會惹禍,而且會惹出更大的麻煩。

童童是個12歲的男孩,性格外向開朗,前不久卻在學校挨了打,童童的爸爸楊先生被找到了學校,本來還想幫兒子「報仇」,得知原委後,楊先生先和對方道了歉。原來打童童的同學叫小海,小海體型比較胖,童童給人家起外號,稱人家為「黑胖子」,小海氣不過才動了手,打了童童一個耳光。小海先和童童道了歉,說自己動手不對,童童在爸爸和老師的教育下也向小海認了錯。老師提醒童童:「要注意自己的說話方式,不要用言語傷害別人,小心禍從口出。」

孩子挨打也可能是有原因的,家長在保護孩子之前,應該了解自家孩子做了什麼,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情商等都有可能是挨打的起因,家長要提醒孩子學會「避禍」,要注意自己和別人交流的方式,不要用言語傷害、刺激其他人,言語上的傷害有時比身體傷害的殺傷性更強,不但會傷害對方,也有可能給自己招來禍患。

家長要告訴孩子不要取笑別人。

家長要告訴孩子不可以取笑別人的缺點,要知道每個人都有缺點,不能只看到別人不完美的地方,要尊重對方,看到別人的優點。家長可以讓孩子換位思考,讓孩子想想自己遭到取笑時的感受,這樣孩子就會以己度人了。

家長要告訴孩子平等待人。

家長要讓孩子擁有平等理念,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在和別人交流的時候必須要保持溫和謙卑的態度,不要有高高在上的感覺,更不要命令別人,要尊重別人的想法,理解對方。

家長要告訴孩子不要亂開玩笑。

家長要告訴孩子,玩笑不是可以隨便開的,玩笑是要讓對方覺得好笑才行,如果傷害到對方的自尊心,那樣的玩笑就變成了傷人利器。家長要讓孩子懂得分寸,寧願少說話,也不要說錯話。

「避禍」也是安全意識的一種,家長要讓孩子知道禍從口出的道理,告訴孩子要掌握人際交往的分寸,把尊重當做人際交往的前提。

遇到這種情況您會如何處理呢?您會教育孩子如何「避禍」嗎?

------------------------------

關注、轉發、分享【話梅的媽媽】文章,話梅擅長嬰幼兒成長知識、兒童教育注意事項、幼兒成長過程中棘手問題等所有的育兒問題都會在這裡為您解答,給您最專業的建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hNcbW0BJleJMoPMArk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