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2021年最新版「磕學指南」

2021-04-12     第十放映室

原標題:來了,2021年最新版「磕學指南」

或許,你的首頁悄悄出現了一群來路不明的「謎語人」。

她們很像商場門口聚眾開早會和喊口號的銷售員,只不過喊的是另一套話術:

「家人們,我磕拉了!!」

「救命,我真的磕暈了。」

「這一對兒大大方方營業,簡直是業界楷模啊,我先磕為敬!」

每一個嘆號,都宛若無聲的尖叫,沾了一些些瘋狂。

哪怕不看文字,光看錶情包,都能get到其內心是何等的波濤洶湧。

再自行回想下。

各位的群聊里是不是還冒出了一撥神秘人?

她們時而沉默,時而像是打了雞血般亢奮,作息時間不定,習慣在深夜出沒。

聊著聊著,就一言不合甩出一堆連結,嘴裡還念念有詞,「今日份的快樂源泉來了!」「嗚嗚嗚,看看我老婆吧!」

啪,打開一看,裡面全是你不認識的男明星的精美自拍or劇照。

via.@蕎麥

穩住,莫慌。

這不是什麼神秘傳銷組織,只是一群聚眾狂歡的磕學家罷了。

為愛打call、無縫安利,甚至自割韭菜,皆乃本屆磕學家心底最柔軟的野望。

粉絲在張哲瀚的評論區里集體呼籲,盼他多接商務

磕學,之所以有機會成為一門顯學,必然得歸功於「磕CP」那今非昔比的地位。

過去,它只是追劇的副產品,位居產業鏈下游。

如今,CP超話的粉絲數量,儼然成了衡量某劇熱度的試金石。

誰能靠營銷撬動越多真情實感的CP粉,更大程度滿足顯微鏡女孩的磕糖嗜好,誰就有逐鹿國劇圈的資格。

2021的新氣象,誕生了。

你在浪浪釘超話(《山河令》的CP超話)追物料,補花絮, 磕到醉生夢死;

我在欣賞司藤(出自《司藤》)的女王行為,沉迷於景甜的盛世美顏,為劇里的gb戀(指女強男弱的戀愛模式)激情叫好。

總之,咱們都過得很充實。

以上兩部劇,顯然吸引了磕學家的主力。

那,剩下的散戶在哪兒呢?

據我目測,多半是掉進了這座新坑裡——

《永遠的第一名》&《第二名的逆襲》

該系列全名為「We Best Love」,是由WeTV出品的原創耽美劇集。

相比起另外兩部爆款,它沒有原著知名度的加持,顯得相對小眾。

但它招來的磕學家的狂熱程度,卻有過之而無不及。

Why?

話不多說,就讓我們趁熱打鐵,繼續走近磕學。

我們的終極目標是——既要磕的快樂,也要磕的有章法。

第一堂課:

解剖磕學之摸骨基本功

繼男媽媽之後,內娛圈正掀起一股「男老婆」風潮。

貌美,或是性格溫柔、軟萌、討喜,是粉絲們秘而不宣的「擇妻標準」。

隔壁《山河令》的張哲瀚、《創4》的劉宇,都是最好的例子。

照這麼看,《永遠的第一名》基本上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主演 楊宇騰,五官精緻,側顏柔美,典型的花美男。

他飾演的 周書逸是大學游泳社的台柱,中日混血出身。

乍一聽角色的口音,有種說不出的彆扭,好比突然吃到一口夾生飯。

直到,周書逸發現發小居然搶先一步向他的暗戀對象告白,事後偷偷躲起來生悶氣時,他用很是委屈的語調邊哭邊喊出了那句「政文八嘎,聿欣八嘎。」(日語的笨蛋)

那一刻,我悟了。

不是編劇不懂人心,而是我太遲鈍,居然現在才明白——

台灣腔+日語=雙倍的快樂

比起顏值,口音和傲嬌屬性才是角色最大的萌點。

高仕德(林子閎飾),深受女生歡迎的腹黑學霸。

無論學習、運動,還是社交,他永遠穩壓周書逸一頭。

每每念及此,喜提「萬年老二」綽號的周書逸都會炸毛,恨不得讓他原地消失。

為了報復,他和死黨們制定了一連串的「惡作劇計劃」,期待讓對方吃癟。

偏偏,高仕德總能擺出處變不驚的樣子來回應他的挑釁,面對那些幼稚的惡作劇,也只是微微一笑。

然而,淡定的外表之下,是隱忍多年的情感旋渦:

他之所以要做永遠的第一名,為的只是在對方的視野里多停留哪怕一秒。

繞是他十項全能,在愛情面前也得乖乖放低身段,如履薄冰。

試問,還有什麼比學霸的卑微暗戀,更能攪動觀眾心中那一池隱秘的慾望與憐愛呢?

第二堂課:

有機磕學之強效去油

周書逸忙著發泄暗戀受挫的情傷,殊不知他的一舉一動都落入了高仕德的眼中,甚至還被偷錄了下來。

事後,高提出要讓周做他的跟班,直到畢業為止,否則就會把視頻傳到社交網絡。

無奈之下,不想社死的周只好答應對方的要求。

一起上課,一起吃飯,一起溫書。

外人眼中這對水火不容的天敵,突然之間就膩歪到形影不離。

任誰看了,都是滿頭問號。

而在這躲也躲不掉的相互糾纏中,二人的友情開始悄悄變質。

多角戀、被意外偷聽的告白、契約綁定、冤家轉真愛。

光看故事梗概和關鍵詞,有的朋友大概迫不及待舉起了打分板——

高情商:濃濃古早味的愛情敘事,喚醒了那些沉睡已久的肌肉記憶。

低情商:披皮言情劇。

所以,就這?

先別急。

初遇時,先來一番外貌羞辱,或者智商壓制。

中途,再穿插幾場雨中告白、酒醉吐真言之類的虐心橋段。

等到捅破了窗戶紙,男主立刻霸總上身,迫不及待地宣示主權。

展示狂風驟雨般的霸道之愛,正是過去台偶劇的通用元素。

《永遠的第一名》則不,它砍掉了所有浮誇油膩的成分。

短短6集的篇幅里, 本劇展示了清新細膩的情感刻畫。

關鍵是,它把「暗戀」這件小事,拍得既酸澀又甜蜜。

面對熟睡的書逸,仕德情難自製般道出了他的心聲。

等他走後,裝睡的周書逸才敢睜眼,滿臉寫著不知所措。

要拒絕嗎?還是先裝傻?

出於直男的倔強,書逸選擇了逃避。

他開始找其他女生約會,試圖擺脫仕德施加的影響。

但越是刻意迴避,就越是無法控制內心的真實想法:

等到他鼓起勇氣想去找人攤牌,卻發現根本找不到。

遍尋無果的周書逸悶悶地彈著鋼琴,向好朋友抱怨:

為什麼他找不到高仕德,而對方卻總能出現在他身邊?

終於看不下去的蔣秉欣決定趁機點醒這個遲鈍的傢伙:

「因為他一直在看著你。」

一旦「凝望」這條暗線浮出水面,整個故事也隨之豁然開朗。

讓我們轉回高仕德的視角。

從小到大,他一直默默跟著周書逸身後。

周書逸小腿抽筋差點溺水,連旁邊的死黨都沒注意到,第一個下水救人的是他;

周書逸彈鋼琴時,常常躲在窗外VIP偷看位的也是他;

就連對方暗戀受挫,最先表示安慰的依然是他。

無論喜、怒、哀、樂,他總是第一個察覺。

哪怕沒有同桌吃過一頓飯,他也清楚對方的口味。

所有的深情守候,都化作輕描淡寫的一句,「你哪件事我不知道?」

只有把這些零碎伏筆彙集到一起,才算補全了這曲暗戀小情歌。

一段暗戀關係中,人物有「主動」或「被動」之分。

但,本劇並未因此抹去角色的能動性,而是任其自由地展現魅力。

舉個例子。

比如,第三集猜拳吃面的橋段。

個人而言,我願稱其為磕學家的「捕鼠夾」。

拋開配樂的助攻,這段互動戲最值得揣摩之處,在於它不僅凸顯了人物性格,也精準還原了雙方的微妙關係。

猜拳之前,周書逸特地強調,「就算是朋友,良性競爭還是要的,我不會一直輸給你。」

明明是不想讓高仕德餓肚子,可又不好意思直說,所以才故意找了個藉口。

這是屬於他的傲嬌和小心機。

而高仕德呢,嘴上說著「我不會讓你有機會贏」,實際上他倆就著燭光,輪流分享了那一小碗泡麵。

對於周書逸的傲嬌性子,他一向了如指掌,之所以爽快接受挑戰,只是順水推舟而已。

難得的近距離接觸,讓周書逸卸下了防備。

輸,對他來說不再是難以忍受之事。

原本針鋒相對、火花四濺的氛圍,便也摩擦出微醺的曖昧。

更值得玩味的是,仕德並未表現出刻意的寵溺或謙讓,故意只吃小口的面。

只需稍加琢磨,你就會理解他的用意——

無論是戀人未滿,還是尚不成氣候的暗戀也罷,他首先是真心把對方當成朋友。

所以不管比什麼,結果如何,他永遠都認真對待。

公平競爭,是這段關係的起點。

而浪漫又純情,涌動又克制,則是屬於《永遠的第一名》的迷人滋味。

第三堂課:

生物磕學之刻進DNA的浪漫分子

萬一,我是說萬一,耽美劇真有所謂財富密碼的話,那麼本劇的編劇估計早就躋身百萬富翁了。

畢竟,劇中八成以上的互動橋段,都精準打擊到了觀眾的「 磕點」——

頭肩相抵時,嘴角遮不住的上揚弧度;

低頭對視時,若有似無的撩撥;

獨處時,語氣親昵的調戲;

還有,心動指數滿分的情歌哄睡環節。

如果說追《山河令》是在享受摳糖和猜台詞的隱晦樂趣。

那麼觀看本劇時,本人簡直化身背著小竹婁的農家少女。

全程只需站在樓下,然後等編劇往下大把大把地撒小甜餅。

明人不磕暗糖——嗑學家的快樂之道,往往就這麼簡單。

最後,再說一處令人印象深刻的細節。

「你的過去,我來不及參與,但是,你的未來只能有我。」

光看字幕,我敢賭你心裡100%在想:

omg,2021年還有這種土味情話環節??!

我本來也這麼想。

但是,後半句高仕德是用日語說的。

「會說日語」的隱藏技能,他藏了整整6集。

此時此刻,你才反應過來周書逸對他來說,到底有多重要。

看到這,我只能說:

第四堂課:

社會磕學之彎亦有道

時間,正在一視同仁地改造世間萬物。

它將帶走我們最熟悉的人,也註定將帶來更多陌生的事物和體驗。

15年前,和同學擠在電視前追《王子變青蛙》《命中注定我愛你》《惡作劇之吻》,默默修習戀愛啟蒙課的那批觀眾包括我,絕對想像不到——

未來,台偶劇里和帥哥接吻的不止是美女,還可能是另一位帥哥。

不得不說,這種聯想和觀感還挺奇妙。

當然,台偶劇的這一變化並非無跡可尋,而是緊跟時事。

2017年,在社會各界的努力推動下,台灣司法院宣布將在兩年內落實同性婚姻法案。

在這之後,台影進入了繼《盛夏光年》《藍色大門》以來最大規模的創作回潮——

2018年,《誰先愛上他的》以「男小三」阿傑和同妻劉三蓮的故事,深切觀照了不同群體面對現實壓迫的境遇;

2020年,《刻在心底的名字》講述在台灣解嚴時期,一對互生情愫的同性情侶是如何在多重壓力下各自掙扎,最後又是如何奔散。

劃個重點。

片中出現的那位天橋上舉牌的變裝者名叫祁家威,號稱是「台灣首位公開出櫃的男同志」,也是台灣平權運動的先鋒之一。

對其形象的正面提及,彰顯出了業界回望 歷史和昂首向前的態度與決心;

同期的《親愛的房客》則聚焦同性群體收養孩子的現實問題。

回溯以上作品,便能相對清晰地摸索到一條漸進線:

隨著一系列平權議題被擺上檯面,台灣主流觀眾對於同性題材的接受度也在不斷拔高。

無需多言, 《刻在》的超高票房已經擺在面前。

面對社會語境的變幻,該如何勾連起個人與時代,同時落實到具體的故事當中?

《永遠的第一名》的編劇又為觀眾奉上了一例合格的樣本。

第二集,蔣聿欣誤以為她撞破了主角倆的戀情,所以周書逸才滿臉不悅。

見狀,她立馬安慰對方,「就算你們真的怎麼樣也沒關係啊,現在都什麼年代了,對不對?」

翻譯下,就是眼下同婚都合法了,你倆談個戀愛又能咋的嘛?

當周書逸還在糾結性向問題,糾結到底要不要認清自我時, 身邊親友卻紛紛亮了明牌:

不要猶豫,大膽去追。

再換個考察思路。

相對保守的東亞社會裡,試圖出櫃的子女還會遭到長輩反對,繼續撞上那層透明的障壁嗎?

第六集,高媽無意間點破了兒子的性向。

周書逸試探性地問道,「那你會在意嗎?」

對方回,「當然在意。」

雙方隨即沉默了幾秒。

即將陷入僵局之前,高媽總算及時把話補全,「我在意你們是不是真的開心,有沒有好好照顧彼此。」

聽到這個答案,方才還表情緊繃的兩人鬆了口氣。

依託於現實的文藝創作,其人物的悲傷與歡愉,往往天然地被賦予了更多沉甸甸的分量。

因此,高媽的美好祝願,不僅僅說給眼前這對戀人,恐怕也是說給螢幕前的普羅大眾。

「脖子以下不能寫」,或者說清水。

這既是國產網文的頭號鐵律,也是耽改劇不可觸碰的「紅線」。

反觀WBL系列。

遵循東亞唯美美學的前提下,它甩開了法律與舊習的包袱,開始努力突破原本的尺度。

借豆瓣短評區的金句一用,那就是:

「合法的快樂,你想像不到。」

想看正大光明的告白?

好說。

就比如,這場天橋告白戲。

為了證明心意,周書逸不顧一切地爬上欄杆,上演了一出「向全世界宣告我愛你」的純愛戲碼。

繞是追劇多年,見慣了大場面的在下, 在這股純正的青春荷爾蒙刺激下,居然也忍不住老 臉 一 紅…

還想看讓人臉紅心跳的吻戲?

說來就來。

多機位+特寫慢鏡頭,一看就是繼承了台偶劇苦練多年的真功夫。

由於某些原因,兩人經歷了長達五年的分離,周書逸誤會對方有了新戀情,而高仕德卻暫時無法坦誠相告。

自從意外重逢,兩人便陷入了僵持。

《第二名的逆襲》的故事,由此展開。

如果說第一季,兩人的對手戲就像一碗草莓酸奶,酸甜、濃稠、口感飽滿。

那麼等到第二季,則更像是一杯加冰威士忌,醇厚、迷醉,容易上頭。

簡單來講,就是多了幾分性張力。

就聊這場醉酒床戲。

它的精髓,在於四個字:

以欲說情。

在不少人的想像當中,攻受關係象徵著「主動」與「被動」。

但若從情感維度來論,他們的主客關係完全相反。

看似占據上風的人,實際上從來不曾掌握主動權。

是分是合,全憑對方的一念之間。

他能做的,只有借著醉意,索取對方依然愛他的證據。

為何破鏡重圓的故事,總免不了以情慾戲作為契機?

如果憑直覺回答——是因為身體比思想更坦誠。

但這種靈與肉的割裂,恰恰成了周書逸的痛苦來源。

酒醉的人,可以輕易地敞開心門,表露慾望。

而清醒的人,卻被迫在愛與恨的灰色地帶里掙扎。

從冷漠、抗拒、躲閃,再到情不自禁地回吻、輕撫。

他最後之所以繳械投降,並非屈從於快感,而是愛意終究壓倒了恨意。

因此,在這場暌違已久的親密接觸里,肢體的角力、視覺的衝擊、肉慾的交錯都只是表面。

最觸動人心的,實則是連綿不斷的情緒拉扯:

濃烈而又絕望的愛,無可奈何的心軟,難以消解的恨意。

而種種拉扯,又完全依靠飽滿密集的眼神和微表情變化來呈現。

這才是劇粉們不惜以拉片的勁頭,來反覆回味的原因,而不是單純地追求感官刺激。

一旦卸下粉色濾鏡,平復好上頭的情緒。

必須承認,劇里的瑕疵不少,比如劇本底子不過硬、不可避免的俗套橋段、缺乏深度等等。

但從WBL系列裡,我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多元化的可能性。

就像主演林子閎在回應記者關於「為何接演BL題材」時所說的:

「我不會去想這個角色喜歡的是男是女,因為對我來說,就是一個人喜歡上一個人,很純粹的他愛他,無關性別。」

戲裡戲外,「愛情」終將變得更加自由和圓滿。

一場事關社會、情感、文藝創作的共振,也正在緩慢發酵。

那些積蓄已久的創作能量,一旦釋放,不容小覷。

再過5年,10年,你猜他們能玩出什麼花樣來?

再回頭一看。

作為出品方之一的官博(WeTV是海外版騰訊視頻)卻只能暗戳戳地cue主演,連劇名都不敢標。

底下的粉絲跟著起鬨,「我敢充會員,你敢播嗎?」

要我說,簡直是雙向卑微。

快樂,不可能徹底掩蓋失落。

就像「耽改」和「耽美」,僅有一字之差。

但它的背後,卻是一道跨不過去的門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fttxngB9wjdwRpvIg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