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和煦,草長鶯飛。
在陝西省西咸新區空港新城東航維修機庫,一架來自柬埔寨瀾湄航空的空客A321客機正在進行8C檢修。這是陝西首例幹線飛機進境維修業務。
距此不遠,位於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的西安西開精密鑄造有限責任公司的重要產品被送上了發往柬埔寨、希臘等國的航船。
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在陝西西咸新區,復工復產的企業紛紛放開手腳,奮力追趕進度,為區域發展按下「快進鍵」。為了幫助企業儘快復產復能,西咸新區從防疫物資、金融扶持、人力資源、減輕負擔等方面,全方位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打通物流堵點,暢通企業生產「微循環」
3月12日,陝西同力重工「非公路自卸車及全路面礦用車製造基地」在西咸新區灃東新城開工建設。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國內最大的非公路自卸車生產基地。
一個月以前,同力重工副總經理薛曉強還在發愁。「這個行業的旺季在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如果不能及時復工,錯過春季可能就錯過了全年最重要的發展時機。我們不能再等下去了。」了解到企業的情況後,灃東新城管委會迅速辦好復工手續,復工前,還免費為所有復工員工進行了核酸檢測。2月17日,企業復工。
以「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錯、一天不能誤」的緊迫感,西咸新區在確保疫情防控萬無一失的前提下,率先加快安全有序復工復產,努力「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遭受的損失補回來,把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發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對此,西咸新區入區企業西安西開精密鑄造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韓西平深有感觸。該企業正式復工後,僅用了4天,計劃交付海外的重要產品就被送上了發往柬埔寨、希臘等國的航船。「灃東新城管委會不僅指導我們安全順利復工,還主動幫我們協調辦理好了物流運輸通行手續,讓我們趕上了既定的船期,也幫助我們企業守住了國際交流合作的信譽,真是太感謝他們了!」韓西平說。
放開交通管制,確保人流、物流暢通,這一切的背後,是西咸新區263名副處級以上駐企聯絡員打通企業復工「堵點」、暢通生產「大動脈」的成果。讓生產原料進得來,產品出得去,趕得上工期,搶得到市場,聯絡員們順利為企業實現發展「微循環」,為發展贏得時間。
據了解,聯絡員的主要職責是指導扶助企業落實各項防疫要求和措施,協調解決企業復工復產中存在的各類產業鏈修復問題。大到資金、物流難題,小到口罩、消殺物資的供給,駐企聯絡員們「有求必應」,想方設法為企業解難題,助力企業恢復正常生產。
西咸新區涇河新城改革創新發展局副局長萬元是陝西法士特沃克齒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法士特沃克公司)的駐廠聯絡員。復工前,企業缺少消毒水,萬元幫忙聯繫區內酒精和消毒水生產企業,為法士特沃克公司備齊消殺物資。企業測溫槍不足,涇河新城管委會為他們送來防護服和測溫槍。為了消除防疫死角,萬元聯繫防疫人員對該企業廠區防疫細節進行指導。
作為法士特集團傳動部件的主要配套廠家,法士特沃克公司今年要衝擊10億元的產值。「原計劃正月初二就開工,2月要完成7000萬元的產值。受疫情影響,開工時間推後,但在新城管委會的支持下,從2月11日起,法士特沃克公司已經實現70%的人員復工,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我們儘量把耽誤的時間追回來。」法士特沃克公司董事長高勃說。
發展的腳步並沒有因疫情而中斷,新的生機在企業和政府的努力下正在萌發。截至3月11日,西咸新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208家,復工率100%。有資質的建築業企業、房地產開發經營業企業復工率均達到了100%。西咸新區管委會主任、疫情防控指揮部指揮長康軍表示,新區將進一步強化政策支持、加大金融服務力度,積極解決企業復工復產中遇到的各類實際困難。
解決用工難點,穩住企業發展「底盤」
「我們至少要再增加150人,才能實現正常生產節奏。」當記者詢問企業復工復產中遇到的困難,陝西涇河好邦食品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姚建楠這樣說。
位於陝西省西咸新區涇河新城的陝西涇河好邦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白羽肉雞食品加工企業,供應的雞肉產品約占西安市場總需求量的70%。2月9日復工後,由於受到疫情影響,工人一時無法全員返工。
「當了解到企業的困難後,我們馬上就想辦法,希望幫助企業儘快達產達效。」西咸新區涇河新城人社民政局副局長王莉說,越是在困難的時候,就越是要為企業雪中送炭,當好他們的「貼心人」。
經過調研後發現,涇河新城缺少的大都為普通工人。針對這一情況,涇河新城著力從本地用工著手,讓群眾就近就業,切實解決企業復工復產中遇到的困難。很快,新城、街鎮、村組、企業四級聯動機制的用工服務隊就成立起來了。
「我們通過用工服務隊,一方面及時掌握企業的用工需求,另一方面引導群眾積極就業。」王莉說,四支用工服務隊分別對接四個街鎮,通過微信工作群,每條企業用工信息都能第一時間傳遞到各村組的微信群中,方便群眾選擇就業。此外,他們還在各村組懸掛橫幅、張貼海報,推動群眾積極應聘。僅2月23日一天,涇河新城各用工單位就接收了500餘次簡歷投遞,近200名求職者在求職大廳留下簡歷。
「在村小組的微信群里看到這裡招人後,我就向村上申請,第二天就來辦手續上崗了。」涇河新城涇干街道西關村村民鄭凱對記者說,經過嚴格的衛生檢疫和職業培訓後,他已經可以熟練地完成雞肉包裝工作了。據統計,目前在該公司就業的本地職工已達108人,有效緩解了企業「用工荒」。
在涇河新城的全力保障下,企業積極復工復產,雞肉產品經檢驗合格後源源不斷地向市場供應,滿足市場需求。「有了政府的貼心幫助,我們非常有信心。」當記者再次問到現在的情況時,姚建楠的眉頭舒展開了。
像陝西涇河好邦食品有限公司一樣安心生產的企業在西咸新區還有很多。
2月26日,在灃西新城創新港中學項目工作的西安高陵人聶太楊,乘坐灃西新城特意安排的「點對點」返崗直通車,返回項目工地。
而在秦漢新城寶能新能源汽車項目做裝修業務的江蘇人顧朝文,則在項目部的報銷機票、「點對點」接機服務下,2月23日順利從江蘇返回項目工地。
面對返崗工人日益增多,西咸新區組織檢測機構上門服務,為企業中西安、咸陽、西咸新區以外返崗人員進行免費核酸檢測。同時,為了幫助人員返崗,西咸新區推出員工返崗交通補助:對於3月15日前返崗的員工,按照省內返崗員工200元/人、省外返崗員工300元/人的標準給予企業員工返崗交通補貼,減輕企業人員短缺壓力。
復工給返崗的工人們帶來一份安心。「項目上每天都給宿舍、食堂消毒,每天兩次測體溫,也給我們發了口罩等,領導經常來問我們有什麼需求,幫我們解決吃飯等問題,很周到。」聶太楊說。
加大金融支持,為企業加速發展賦能
2月28日14時,西咸新區市場服務與監督管理局市場專員唐文珍作為駐企幹部,來到灃東新城入區企業陝西海天製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天製藥),送來「真金白銀」的政策「大禮包」,解決企業復工復產中遇到的困難。
海天製藥是一家集藥品研發、生產和銷售於一體的現代化高新技術企業。但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資金周轉上存在壓力。「跟往年同期相比,物流成本提高了一倍多,這將直接影響到我們的生產。」海天製藥副總經理王昭強表示。
「對於年產值5億元以上的工業企業,給予10萬元防疫物資補貼。」唐文珍告訴王昭強。面對企業復產中遇到的困難,唐文珍馬上聯繫相關部門,加速政策兌現。當天下午,這筆補貼就到了海天製藥的帳上。
在距離海天製藥不遠處,位於灃東新城的西安國聯質量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聯質檢)也感受到了資金壓力。作為第三方檢測機構,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聯質檢為疫情防控中的口罩、防護服、消殺產品及環境衛生提供免費檢測服務。「受疫情影響,公司的其他業務暫緩,公司經營存在一定的資金壓力。」該企業董事會秘書汪浩說。
在了解到國聯質檢的融資需求後,西咸新區第一時間通過線上方式與企業和銀行洽談方案,為企業量身定做了純智慧財產權質押的科技金融貸融資方案,並為其提供擔保。通過信息化管理系統使項目高效審批,僅用兩天時間,該筆業務就成功獲批。
「10天後,浦發銀行為國聯質檢的融資擔保貸款800萬元就已經發放,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西咸新區融資擔保有限公司風險總監滑全民說。
在西咸新區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的精準服務下,轄區內3家公司共獲得1350萬元的信用貸款,解決了流動資金不足問題,為企業支援抗疫一線的工作注入了一支「強心劑」。
非常時期必須行非常之策。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強財政資金保障,西咸新區財政緊急出台疫情防控經費保障應急方案,撥付專項資金5373萬元,簡化物資採購審批手續,保障用於疫情防控及醫療救治等各類物資的及時供應,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為降低企業防疫資金負擔,西咸新區對於年產值5億元以上工業企業、年產值1億元以上工業企業及其他規上工業企業,分別給予10萬元、5萬元、1萬元防疫物資補貼。
一邊抓防疫、促復工有條不紊,另一邊招商引資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為區域發展注入新動力。
3月5日,總投資133億元的陝西鐵路物流集團項目落戶西咸新區,5年後預計實現累計營業收入超1400億元。
3月12日,陝西同力重工「非公路自卸車及全路面礦用車製造基地」在西咸新區開工建設,項目建成後年產值將超50億元,成為國內最大的非公路自卸車生產基地。
3月13日,喜馬拉雅網際網路文創中心項目簽約落戶西咸新區,將進一步促進新區「網際網路+文化產業」發展。
此外,綠地智創金融谷項目、西部「一帶一路」醫藥國際商務中心項目、中國電信陝西數據中心二期項目、中國西部先進核能技術研究院項目等一批項目以「屏對屏」的方式相繼簽約落地。
無論是打通物流堵點、解決用工難題,還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都是西咸新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招、真招。在推動企業復產復工中,全面推行「六個一」舉措,即組建一支隊伍,發動幹部有所作為;建立一套機制,駐企幫扶落到實處;推出一組政策,讓企業充分享受政策紅利;轉換一個角色,「店小二」上門服務;推廣一個平台,「網際網路+政務」服務不間斷;守住一條紅線,堅持特殊時期「有所不為」,多措並舉對企業提供「點對點」精準幫扶,解決復產復工中遇到的各類實際困難,積極打造營商環境「西咸品牌」,助力企業項目加速復工復產,實現區域經濟有序平穩健康發展。
(本報記者 張哲浩 楊永林 本報通訊員 王鵬)
來源:光明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H5FOXEBrZ4kL1ViiRp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