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楊嘉銘先生

2020-02-29     中國西藏網

著名藏學家楊嘉銘先生走了,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永遠離開了他心愛的藏學事業。楊嘉銘先生一生潛心康藏研究,內容涉及康藏歷史、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面,成果頗豐,建樹極深。作為康藏研究的奠基人、康藏研究的集大成者,他的逝世是四川藏學界的一大損失。

先生辭世已半月有餘,其音容笑貌,仍歷歷在目。他堅毅執著的科學精神,淡泊名利、甘當人梯的高尚情操,腳踏實地、真誠質樸的人格魅力,讓接觸過他的人無不折服。先生藹慈祥的面容,時常浮現在我眼前,久久不能忘懷。

我與先生之間的緣分是從康定民族師範專科學校(現四川民族學院)開始的。1985年4月,中共甘孜州委、州政府決定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姑咱鎮創建一所高等學校(即康定民族師專),當地人稱「康巴大學」。5月,中共甘孜州委對組建康定民族專科學校籌備組的成員作了人事安排,成立了以中共甘孜州委副書記陳開華同志為組長的八人籌備組。時為甘孜州建築公司經理的楊嘉銘先生被抽調到籌備組工作,成為康定民族師專歷史上最早的「八大金剛」之一。1986年1月,我也奉中共甘孜州委組織部之命,調入康定民族師專工作。在這裡,我有幸認識了楊嘉銘先生,並與他成為了同事,成為了摯友。

先生可謂是康定民族師專的重要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1985年,他來到姑咱鎮大渡河畔的半截河壩,負責學校的基建工作。當時,甘孜州委、州政府給籌備組下達的指令是 「一年建成招生」。要建學校就必須要有教室、實驗室、圖書館,要有教工宿舍、學生宿舍、食堂……校園基本建設是所有工作的基礎,是重中之重的工作,而當時的半截河壩還是一片沙灘地。上世紀80年代要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在一片荒沙灘上建成一所大學,工作難度可想而知。他每天吃住都在工地上,同建築工人們一道,夜以繼日地工作。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教學樓、教工宿舍、學生宿舍、圖書館、食堂,一幢幢大樓便相繼建成,確保了在1986年秋季首屆學生的正常入學。學校的建設速度也被當地人讚譽為「甘孜州的深圳速度」 。

圖為「八大金剛」在康定民族師專奠基儀式上的合影(右二為楊嘉銘)

楊嘉銘先生也是康定民族師專藏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學校建成後,根據學校黨委和行政的安排,他和貢布吉村先生一道籌建了康定民族師專藏語言文學系。先生任系黨總支書記(1986年11月—1992年12月),貢布吉村任系主任。1988年,在先生的建議下,學校決定成立「高教藏研室」,並任命先生為「高教藏研室」 主任(1988年6月-2000 年11月),負責籌建和管理「高教藏研室」。由於學校當時還沒有成立專門的科研管理機構,因而也代行科研管理職能。「高教藏研室」是康定民族師專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校級藏學研究機構。1993年1月,藏語言文學系主任貢布吉村先生退休,楊嘉銘先生在擔任高教藏研室主任的同時,又兼任藏語言文學系主任(1993年1月—1996年12月),承擔起藏語言文學系的教學行政管理工作。

在擔任藏語言文學系主任期間,先生十分重視隊伍建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積極探索「為民族地區培養『下得去、留得了、用得上、靠得住、乾得好』的實用人才」的辦學路子,努力提高學生在藏區工作的知識技能、思想基礎和情感基礎,為四川民族地區特別是甘孜藏區培養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了、用得上、靠得住、乾得好」的本土人才。這些畢業生不僅成為甘孜藏區民族教育的中堅力量,也成為甘孜藏區各行各業的中流砥柱。

在「高教藏研室」任職期間,先生根據學校實際,制定了以康藏研究為重點、以科研促教學的工作思路,積極組織、帶領師生開展康藏研究,先後出版《中國藏式建築藝術》《德格印經院》《西藏建築的歷史文化》《雪域嬌子嶺•格薩爾王的故鄉》《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志》《四川藏地寺廟》《甘孜藏區的穩定與發展》《四川藏區雙語教育教學研究》等學術著作20餘部,論文80餘篇。其中多項成果獲得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優秀科研成果獎。

圖為楊嘉銘先生在接受採訪

先生給我最深的印象還不在於他出版了多少著作,獲得了多少獎勵,而是他甘當人梯、無私奉獻的高尚品德。記得當時康定民族師專的教師整體上都十分年輕,大多是剛參加工作的本科畢業生,幾乎沒有碩士和博士。他們在科研方面都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訓練,無論是理論知識還是科研技能都嚴重不足。對於這些只有滿腔熱血的青年教師,先生將他們團聚在身邊,像對待自己學生一樣,義務給他們講藏學理論、康藏知識,教他們學術研究方法。甚至怎樣選題,怎樣查閱文獻、檔案,怎樣從事田野考察,怎樣進行材料分析整理,怎麼撰寫論文,怎樣投稿……每個環節,每件事情,幾乎都是手把手地教。老師們缺少資料,他幫助到處尋找;老師們的論文找不到發表的地方,他幫助到處推薦。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一批青年教師得到迅速成長。2000年,先生調到西南民族大學後,由他播下的這些火種開始在大渡河畔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成為了學校教學、科研、管理的骨幹。

圖為2012年嘉絨文化研討會與會部分人員合影(左一為筆者,左七為楊嘉銘先生)

從1985年到2000年,先生在康定民族師專總共工作了15年。對先生來說,這15年正是他人生中最美的青春歲月,也是他一生中最難以忘記的歲月。公元2020年1月19日12時58分,病魔無情地奪走了他的生命。2020年1月21日15時10分,根據他的遺願,家人將他的骨灰葬在了大渡河裡,回到了他曾經生活、工作了15年的地方。

先生,一路好走!我們永遠懷念您!(中國西藏網 文/林俊華 作者系四川民族學院康巴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8UwpHABjYh_GJGVTlg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