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1967年3月24日,越南防空-空軍各兵種授予番號。雷達兵,373師,下轄4個團;飛彈兵,369師,下轄10個團;航空兵,371師,下轄2個殲擊機團和1個運輸機團,主要機場內排、嘉林、克夫、和樂、建安、壽春和榮市。此時,越軍共有飛機100多架,其中米格-21有40多架。
進入5月後,河內附近空戰驟然升溫,越軍兩個飛行團差不多每天要起飛30-40架次,高峰時達到了78架次。一個月的激戰,越軍擊落了6架F-4和1架F-105,但與此相應的是,這種高強度作戰使得越南空軍數量本來就不多的飛行員隊伍變得疲憊不堪,而更嚴重的就是損失的急劇增加(越軍宣布5月份擊落了85架美機,其中34架被高射炮擊落,32架被地空飛彈擊落,19架被戰鬥機擊落,而美方的記載中只有2架被米格機擊落)。到了7月份,兩個團可以升空的飛行員數量已經下降到了不到一個團。
1967年2月9日胡志明視察內排基地的921團,該團裝備米格-21戰鬥機
與此同時,美軍飛機對越軍機場的轟炸強度大大增強,內排、嘉陵、建安等幾個主要機場開始遭到美軍不間斷的空襲,地面人員搶修的速度往往趕不上美機破壞機場的程度。
有鑒於此,新任越南空軍司令員萬先勇決定保存實力。越軍戰鬥機部隊開始避免與美軍直接交鋒,當然,這種情況只是暫時的。
8月份以後,今後空戰的真正主角米格-21即將登場。要知道,畢竟米格-17是50年代初設計的飛機,要它在60年代末的空戰獨挑大樑難免有些不現實。和前面的三個月相比,7月、8月和9月中越南空軍的出勤率下降了三分之一,越軍戰鬥機總共執行了74次戰鬥任務,並且宣布擊落9架美機,而美方也只有1架米格-17的收穫。
航母甲板上的F-4
在越南戰爭的空中作戰中,越軍鮮有對地(海)攻擊戰例。不過在1972年,越軍有過一次成功的經歷。
1971年開始,越軍就開始考慮能夠對一些美國陸海目標進行打擊。隨即,923團選出10名飛行員,在我國等幫助下,開始了對海攻擊訓練。到了1972年3月,6名飛行員學成歸來。
4月18日,923團2架米格17從克夫機場悄悄轉移到了廣平。入夜,403雷達連捕捉到了越南海岸外10多公里處的美軍艦艇。4月19日天明,天空中陰霾密布,能見度很差,飛機無法起飛,不過雷達部隊始終保持著對美軍艦艇的跟蹤。15:00,雷達連發現美艦的準確位置,隨即兩架飛機在16:05分開始起飛。起飛後,他們先飛往距離海岸10公里的280高地,然後轉向海面。
攻擊美艦示意圖
長機飛行員黎春平(Le XuanDi)選擇了北面的驅逐艦「西比」(Higbee),阮文七則選擇了南面稍大的軍艦。越機確定目標後迅速加速到800千米/小時,直撲美艦。長機的進攻比較順利,他早早進入攻擊航線,準確瞄準後在距離目標750米投下2枚250公斤航彈,其中一枚落進了美艦尾後海里,另一枚則正中尾炮塔,將這個裝有2門127主炮的炮塔炸毀。不過由於此時美艦後甲板基本沒有人,炸彈只造成3名水兵受傷。阮文七的攻擊就沒有這麼順利了,他過晚進入攻擊航線,開始瞄準已經來不及投彈,只得從目標上空掠過再次掉頭進攻,結果在近處爆炸,只造成一名美軍受傷。(筆者註:本人猜想,阮文七此刻肯定不知道他的攻擊目標具體身份,如果他知道這就是美軍第七艦隊旗艦巡洋艦『俄克拉荷馬城』號(Oklahoma),說不定會發生一次『神風式』攻擊)。
黎春平向大家介紹阮文七攻擊情況
在隨後美國描寫4月20這場事件的報紙中,加州長灘的《獨立日報》這樣描寫道:
"……北越的米格機、魚雷艇、岸炮陣地在星期三攻擊了北越附近的美軍驅逐艦,同時美軍指揮官報告說一架敵機被擊落、兩艘魚雷艇被認為擊沉。一架米格機朝長灘造船廠建造的西比號驅逐艦後舷扔下了一枚250磅(確切的說是250千克)炸彈,炸毀了后座的5英寸炮塔並炸傷3名水手。軍隊發言人公開今天第七艦隊的旗艦,俄克拉荷馬市號巡洋艦在和岸炮對射時被擊傷,但是損傷很輕微。美軍驅逐艦正在向北越岸邊目標炮擊時遭到米格機和魚雷艇的攻擊,魚雷艇在斯特雷特(Sterett DLG-31)號護衛艦的炮火和飛彈攻擊下從岸邊湧出來,那名指揮官說……"
航彈命中的美軍驅逐艦後主炮
未完待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iW3XcB9wjdwRpvCJi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