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進入報名
10月15日,證監會在官網公示了最新一批輔導企業情況,羅振宇所創辦的北京思維造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思維造物」,羅輯思維的運營主體)位列其中。北京證監局官網顯示,思維造物將選擇在科創板上市,由中金公司擔任輔導機構。
如果公司真有所謂「招黑體質」,那羅輯思維顯然是最需要排查的對象——從7年前初創以來,這家公司每年至少衝上風口浪尖一次,幾乎每一步行動都兼具聲勢如潮和爭議如荼的雙重特徵。
尤其在兩年前的2017年10月,一篇《羅振宇的騙局》文章刷屏,將羅輯思維拋到火山口上「轟烤」。到了今年,有人整理出羅振宇的屢次「神判失誤」,因為他曾在公開場合讚揚並看好暴風集團、小黃車OFO和黃太吉等,而這些公司都相繼倒閉或陷入困境,於是有文章稱羅振宇被「接連瘋狂打臉」。
就連「羅輯思維擬在科創板上市」這則消息,也遭來質疑:羅輯思維作為知識服務商,憑什麼可以在「主打硬科技」的科創板上市?
可以說,智商情商雙高的羅振宇一旦進入「死磕」模式,行動上卻常常像一頭跑進瓷器店的公牛——簡單、粗暴、效果震撼......而副產品就是,很多自覺被牽扯到的人在情感上生出不得不表達的反應:強烈支持或堅決反對,也使羅輯思維成為極少數大致上非粉即黑的機構。
對此,我們先表明一下立場,從2014年開始,《快公司FastCompany》一直在公開場合讚揚並看好羅輯思維。證據是:從2014到2016年連續三年,《快公司FastCompany》都將羅輯思維評選為「中國最佳創新公司50」(MIC50)之一。
回顧快公司對羅輯思維入選的報道和評述,正是見證了羅輯思維的持續進化、成長。2014年,首次入選MIC50的羅輯思維,被快公司稱為「肉乎乎的連接實驗」。對於主張「不務正業」的羅胖,最恰當的說明其實他應是網際網路化學家——或者說,專注於人際化學反應的實驗者。
當時,許多人傾向於把羅輯思維看做網際網路營銷,並僅限於這個維度上給予承認,但真正讓羅輯思維留意的卻是人之間的連接——不同於前者注重的銷售過程,後者關注點在於互動中人的能動作用以及參與中對人的改變。
羅振宇對於這個組織的實驗性質如此解釋:「未來的社會,將是自由連接(從組織化協作變成自由協作)、豐富連接(從產品化商業到體驗化商業)、聚合連接(從中心化傳播到碎片化傳播)」,剛以權威的口吻給出概括,他接著就說道:「不能保證對,因為我們也是腳踩西瓜皮,看好下一步往前拱,走到哪裡算哪裡。」
那個時候,快公司樂見羅輯思維勇於擁抱創新、敢於冒險實驗。快公司向來對激進創新的行為表示支持和敬佩。事實上,從2014年的7月到2015 年年底,羅輯思維是一個以電商為主要驅動力的公司,是一個圈層性的、垂直、社群類的電商。
在對移動網際網路的萬千謳歌中,時間碎片化是少數難以得到正名的特性。當碎片難以迴避時,你究竟選擇繃著抵抗,還是順勢而為?
羅輯思維看來是相信,順勢方得善終的。2015年底,這家因社群龐大和行動叵測出名的「知識服務商」,低調上線了一款名為「得到」的APP。「得到」以「好好學習天天想上」為口號,顯然直奔碎片化學習而去。
「把電商這個心思真給絕了,應該算是2016年6月份,我突然意識到這個時代的商業競爭本質上是認知競爭。」羅振宇說。羅輯思維在過去的實踐中,掌握了一門手藝,叫「單位時間提供最豐富的內容」。而2015年底上線的App「得到」,正是把這門手藝放大,幫助用戶更短的時間內獲取知識。在羅振宇的口中,這門手藝被視為對知識產品化的能力。
2019年5月26日,得到APP正式上線滿三周年。當天羅輯思維團隊給用戶發了一封信。信中稱:「雖然,過去一年裡新上線了60門課程,用戶從2000萬增長到接近3000萬,做了中文世界首創的基於電子書內容的全站全文檢索……但是,我們並沒有什麼成績。」
羅輯思維認為,這只是存量的「延長線」,是一個公司級的「舒適區」。從而,他們感到對自己的不滿:「當用戶在自己的職業發展中、在生活的某個拐角處感受到變化的時候,我們在場嗎?我們難道只是在貨架旁邊守著,等著你前來選擇「產品」嗎?難道我們不是應該幫助你去應對這些真問題、真挑戰嗎?」
羅輯思維「自黑」起來,比那些「羅黑」狠多了。難怪羅輯思維不怕那些「刷屏黑文」,原來是「欲練神功,必先自黑」。補充說一句,「得到」知識搜索功能未來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你只要提的出一個好問題,古往今來的所有優質知識資源就以無窮豐富的維度分布在你的周圍,你可以隨時調遣,你可以在其中隨意穿梭,發現一個又一個前人沒有想到的有趣連接。你也可以隨時跳轉到你感興趣的其他話題。
也就是說,羅輯思維依託人工智慧計劃「得到大腦」,力求滿足用戶的硬核知識搜索需求——如果未來這一點成為現實,不也符合了科創板對於「硬科技」的要求了麼?羅輯思維表示,基於以上願景,你會發現,「得到」不只是一個App,甚至不只是一個網際網路產品了。它不再是一個虛擬世界中的存在,它擁有了在現實世界的「肉身」。
站在快公司的角度,羅胖那些支持黃太吉、暴風集團、OFO等公司言論,其實是跟快公司一致的——儘量為創新者搖旗吶喊,眼睛多看到企業創新的一面。無奈,創業的失敗率非常高,導致這些支持的言論最後沒有「好結果」。
如果因為創新公司的高失敗率,就堵上了創新支持者的嘴巴,那麼,誰都會因噎廢食,誰都不敢對創新行為有任何鼓勵和讚揚了。因此,只能說,羅胖習慣說人好話,不說壞話。
我們想給羅胖支個招:以後再力挺某某創業公司時,應當下注打個賭,例如說:「我賭100塊錢,這家公司能行!」假如將來這家公司不行了,刷屏的黑文章又來了,那麼,羅胖只需要說:「不好意思,我賭輸了,願賭服輸,給你100塊錢。」
按照這個邏輯,快公司打個賭,押100塊錢:你殺不死這個羅胖。
對了,如果你自認為牛逼如羅輯思維,甚至比羅輯思維更牛逼,那麼,請報名參加「2019中國最佳創新公司50」評選。
文 | 快公司編輯部
編輯 | 區嘉盛
圖片 |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