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古至今,任何一個時期,都會有著一種社會的規則,這種規則不是法律,但是卻是社會人都必須去遵守的。以下筆者慢慢道來。
1、不管你承認不承認,也不管你從心底里,願不願意接受這種觀念,但現實就是這樣的,它存在的,它就是合理的:社會與大自然無異,就是一個「弱肉強食」的社會,與生態環境中的動物沒有什麼區別。別忘了,人也是動物,只是我們很習慣這麼說,人是高等動物。
除非你是與世無爭,或者你是屬於「小富則安」的那種,但只要你是想做事業的,你就會發現,事業越大,這種心態的反差越強:人類社會的普遍心裡,裝著的就是「尊重強者」的心態;只有面對的是「強者」,才會從眼神中讀出到「尊敬」。
對於國家而言,「弱國無外交」,民族的尊嚴是靠「打」出來的。不是靠「和平共處」,也不是靠「友邦互助」。
對於人在社會中而言,人都是「短視」的,「膽小怕事」的,在沒有看到成績之前,誰都是「患得患失」。而你所要做的,就是要干出成績,去「證明」它。真理的解釋權,永遠在勝利者的一方。
對於中國人而言,特別由於封*建主義社會的歷史太長了,觀念上根深蒂固,慢慢地都或多或少,有一種「奴性」對「主子」的心態,有時候你就會痛苦地發現,為什麼我們,有時候人就是這麼的「自甘下賤」?
我們容易向兩個極端方面想:一方面是一廂情願的,很容易把那些已經獲得成就的人,想像為「神聖」,好象他們都是不吃人間煙火,那種高高在上的神,做什麼都是好的,正確的,容不得說一句壞話;而另一方面,對於那些自己身邊還「默默無聞」的小輩們,則看不起比不上自己的人,缺少一種寬容失敗的心態,急功近利,都願拿現成的。
也許,根源在於此,長期的觀念壓抑,人已經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了。
人們更習慣於接受這樣的一種觀念:「成者為王,敗者為寇」,而不是「鼓勵竟爭,雖敗猶榮」。確實,民主與法制,還需要一段長時間的「觀念轉變」的過程,「治貧先治愚」。只有強者心態的人民,才會有強者心態的國家。太平盛世時期實業富國,外倭入侵動*亂時期保家衛國。
2、對於作為男人而言,敢於參予竟爭,而不是逃避竟爭,雖敗猶榮。用積極的心態,參予到社會中去,也許一開始走出這一步,很痛苦,很尷尬,但是能夠堅持走下去,走出去,則前途無量。
慢慢你會體會到,人與人的較量,就是意志力與意志力的較量,毅力與毅力的較量。你的意志力比別人的強,你就能夠影響到別人。你足夠強大,你就能夠創造出一個概念,讓大家跟著你的概念走;你弱小,你就得跟著感覺走;只有偏執狂,才能成功,事在人為。與其等別人去認可,倒不如干出成績讓別人去認同。
注意一個「對外與對內」的問題,事業與家庭生活,一定要學會區分開來對待。對外是用「手段」去打拚外面的世界,任何方式也許都不為過;對內則是用「關愛」的方式去呵護家庭,家庭是生活的港灣,是身心棲息的保留地。
情感的不幸,足以毀掉一個男人的事業長城,「內患」更甚於「外憂」。記住很重要的一點:事業的問題,是不可以讓步的,如果你不想後悔後一半生的話。
事業是永遠做不完的,事業成功之後,總會有更大的事業沒有完成。但如果是因此而錯過了路邊的風景,則最後成了孤身走獨木橋;對於男人而言,特別是事業的成功,沒有人能夠來共同分享,是很悲涼的,高處不勝寒。
事業與愛情,都同等重要。愛是最大的能源,用愛心去做事業,用感恩的心態去生活,必將海闊天空。
3、對於女人而言,注意區分一個「對外」與「對內」的問題,「內外有別」。
對外,人在職場,事業的需要,使用什麼樣的方式都不為過;但對內,家庭甚至更重於事業,只有婚姻家庭,才是永久屬於女人的;沒有家的女人是很可悲的,沒有婚姻家庭的女人是不完整的人生。
在自己的男人面前,一定要把自己當成是女人,切不可角色錯位,女人是需要人來「照顧」的,需要人來「關愛、呵護」的。女人的可愛,在於「溫柔」,而不是「潑辣」;能夠留住男人的心,是女人的眼淚,而不是那種表面上的所謂好強、能幹。
女人是通過「情感」來征服男人的,但倘若女人試圖想通過「手段」來征服男人,則結局往往都會變成為悲劇。
4、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最美好的;屬於自己的情感世界,才是自己所應該大膽去追求的;追求真愛,終身無悔。
5、人的一生中,一定要學會說這兩句話:
他(她)應該知道,什麼時候,應該真誠地說:「對不起」。
他(她)應該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善意地說:「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