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人注意!網絡不是法外之地,這些事情千萬別做!

2019-11-27     象山發布

網絡是個虛擬的空間,

但並不是法外之地,

網民可以在網絡張揚個性、

宣洩情緒、表達意見建議,

但是,在享受言論自由的同時,

必須尊重事實,對自己的言行負責,

要遵守相關法律規定,

堅守法律和道德底線!

作為網民來說,網絡是廣大網民的第二家園,維護網際網路秩序,凈化網際網路空間是我們的共同責任,讓我們既受益網絡也奉獻網絡,把網絡家園建設成為傳播正義和文明的窗口。

1.堅守「七條底線」:法律法規底線、社會主義制度底線、國家利益底線、公民合法權益底線、社會公共秩序底線、道德風尚底線和信息真實性底線。

2.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自覺遵守中國網際網路協會《文明上網自律公約》,不發布危害國家安全、違反法律法規、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有害信息。

3.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營造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氛圍,自覺養成守法上網、文明上網的良好習慣,做到「上文明網,做文明人」。

4.增強社會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認真履行自己應盡的社會責任,保證自己傳播的信息健康、合法、客觀、有益,堅決抵制各種不良信息。

5.提高自身文明修養,堅守道德底線,養成良好習慣,尊重他人,誠實守信,不造謠信謠傳謠,不傳播虛假信息,不在網上惡意謾罵、詆毀、誹謗他人。

6.主動抵制和舉報各種網上不良行為,堅決同網絡違法犯罪活動作鬥爭,積極維護國家、社會、集體和個人合法權益。

7.以身作則,嚴格自律,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帶頭抵制網絡有害信息,帶頭清掃網絡垃圾,帶頭營造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網絡環境。

8.爭做有高度的安全意識、有文明的網絡素養、有守法的行為習慣、有必備的防護技能的「四有」中國好網民。

遵守「三要三不要」

遵守法律底線,不要以身犯法;

懂得用法律保護自己,不要受人挑唆指使;

文明上網、理性表達,不要信謠、傳謠。

網絡空間是公共場所,但不是法外之地!希望廣大網民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堅持道德準則。如果在網絡上發布以下信息,會被追究法律責任!

1.發布危害國家安全、違反法律法規、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有害信息。

2.發表削弱、背離、攻擊、詆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言論。

3.篡改、娛樂化解讀我國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中的特定名詞稱謂。

4.貶損、玷污、惡搞中國國家、民族和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形象、精神和氣質。

5.歪曲、醜化、褻瀆、否定革命領袖、英雄烈士事跡和精神。

6.造謠傳謠,傳播虛假信息,惡意謾罵、詆毀、誹謗他人。

7.惡意截取執法人員執法工作過程片段,將執法人員正常執法營造成暴力執法效果。

8.發布宣揚封建迷信,違背科學精神的內容。

9.發布渲染暴力血腥、展示醜惡行為和驚悚情景的內容。

10.展示淫穢色情,渲染庸俗低級趣味,宣揚不健康和非主流的婚戀觀的內容。

11.發布惡搞重大自然災害、意外事故、恐怖事件、戰爭等有悖於社會公德的內容。

12.發布未成年人抽煙酗酒、打架鬥毆、濫用毒品、性行為等不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內容。

眼下已進入全媒體時代,微博、微信等應用越來越廣泛,網絡上各類信息層出不窮,網絡謠言也時不時被瘋傳,嚴重影響了群眾的日常生活。為給廣大網民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環境,執法部門以「零容忍」的態度,堅決依法打擊網絡編造傳播發布謠言違法犯罪行為。

什麼是網絡謠言

網絡謠言是指通過網絡介質(例如微博、網絡論壇、社交網站、聊天軟體等)而傳播的沒有事實依據帶有攻擊性,目的性的話語。主要涉及突發事件、公共領域、名人要員、顛覆傳統、離經叛道等內容。

謠言傳播具有突發性且流傳速度極快,因此對正常的社會秩序易造成不良影響。偷換概念、以偏概全,使得謠言防不勝防;寧信其有、不信其無,從眾心理加速傳播。

網絡謠言有哪些類型

網絡謠言有很多種,有些容易識別,有些就很難識別,簡單的分析一下,謠言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別:

1.憑空杜撰型謠言:這個最好理解,多數謠言都屬於這一類,沒有任何事實依據的編造杜撰,不管其真實性是否被驗證,因為是造謠者編寫的,都是謠言。

2.誇大其詞性謠言:這種謠言往往有基本的事實,但對事實進行了誇大其詞和擴大化,比如本來受傷 10 人卻在傳播中被說成是 100 人,這種謠言迷惑性比較大,容易讓人被基本事實蒙住眼睛和判斷,比如經常被傳播的三年自然災害餓死數千萬人,根本不符合人口學的基本常識卻被很多人盲目相信。

3.斷章取義性謠言:這種謠言是從某個大的內容中摘取的,從整篇內容才可以理解其真實的涵義,但如果被人從中間拉出一小段進行傳播並不加以解釋,就會造成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理解,這種謠言只要看內容整體就可以識別出來。

4.拼湊剪接性謠言:這種謠言的基本組件都是真的,但這些組件是有其背景和條件的,脫離了具體的歷史背景和場景被使用,就成為了謠言,比如一些領袖人物在特定的場合與特定的人開玩笑,或者是用一些典故與當時人人都可以理解的語言,刪掉了當時的情景去傳播,就成了謠言。

5.半真半假性謠言:這種謠言有真的成分也有假的內容,往往真的東西裡面被摻入假的因素,真的東西是真實存在的,但假的卻是被編寫者杜撰添加上去的,比如說某個抗戰老兵的歷史遭遇的時候,有記者就加入了很多自己臆想中的情節用來感染人。

6.假戲真做性謠言:網絡傳播中有很多被人為設計的情節與場面,比如小學生給女老師撐傘、明星互相喂飯等等,這些都是推手們設計的舞台劇,但這種劇作卻被拿來當成偶發的社會真實去傳播。

7.刻意、暗示性謠言:傳播謠言的人並沒有直接針對某個事物進行編造,但所有的謠言內容卻直接會給人以最直接的形象暗示,這會讓人產生明顯的聯想和攻擊效果。

8.闢謠求證性謠言:這也是大 V 們最喜歡用的傳播謠言的方式,先以自己的小號或者馬仔的號碼發出,然後用紫禁城的大號進行求證式傳播,既達到了傳播謠言的目的也避免了自己引火燒身。

9.邏輯詭辯性謠言:看似非常有道理的邏輯分析,其實是充滿了狡辯,或者偷換概念,或者弄錯前提,最具有迷惑性,只要用真正的邏輯來進行判斷,謠言很容易被拆穿。

10.記憶偏差性謠言:有些謠言的產生不是故意的,但卻被有些人發布的時候出現了差錯,後來又在傳播中被誤讀,這種謠言本質惡性不大但有時候也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

造謠傳謠 違法必究

任何在自由意志支配下編造、傳播網絡謠言的人,都應當為其行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打擊網絡謠言,對謠言製造者追責主要分為三個層次:

一是民事責任,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公民個人的名譽權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譽,依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要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的責任。

二是行政責任,如果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尚不構成犯罪的,要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等給予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

三是刑事責任,如果散布謠言,構成犯罪的要依據我國刑法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均對網絡謠言有相關規定,條文如下:

《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第一項中有明確規定: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在現行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中增加了規定:編造虛假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絡或其他媒體上傳播,或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特別提醒

在人人皆媒體的網絡時代,每個公民都要有法治意識,對自己的言行負責,珍惜網絡民意場這個平台,共同維護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切勿隨意在網上發布、傳播未經證實的信息內容,在網上散布謠言或虛假信息,誤導社會輿論,破壞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不管是原創還是轉發,一經查實,將受到法律的嚴懲。

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

堅持文明上網,理性發聲,

傳播正能量,弘揚真善美,

共同構建健康有序、

文明和諧的網絡生態環境,

打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來源:象山發布綜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A5VrW4BMH2_cNUgbZu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