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都是對的

2019-11-18     壹創新商學

鰷魚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一種小魚,因為鰷魚的個體太過弱小,所以他們經常以群居形式生活,而且會習慣性的把個體中強壯的當做首領。

德國動物學家霍斯特做了一個實驗,他將鰷魚「首領」腦後控制行為的神經割除後,那麼這條魚便會失去自制力,從而導致自己的行動也發生錯亂。但其它鰷魚卻仍像從前一樣一點也察覺不到,依舊盲目的追隨。

這就是有名的鰷魚效應了,鰷魚效應說明了一個什麼道理呢?他說明一個組織內的群體具有思維定性和行為慣性的特徵。也就是說,群體會自發的追隨系統內的首領,不管首領是不是會把他們帶到溝里去。

在職場上,一家企業就如同一群鰷魚,對於下屬來說,領導就如同鰷魚的首領,在職場中帶領下屬前進;而對於老闆來說,是整個系統的鰷魚首領,領導又變成了老闆帶領下的小鰷魚。在「鰷魚效應」的支配下,有利於組織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但是,定性思維和慣性行為又是創新和進步最頑固的敵人。鰷魚效應警示我們不要陷入慣性思維的泥潭,更不要盲目追隨。

在職場中,很多時候下屬就如同鰷魚一樣盲目和無所適,一方面他們從來不覺得自己就是追隨領導的鰷魚,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領導的固執己見,因為下屬都追隨他,相信他的眼光和見識,他們更相信自己的直覺。這種固執的態度和行為經常在企業或者組織中發生,領導也就因此會常常陷入慣性思維的泥潭。

作為人類根深蒂固的一種習性,習慣思維就好像我們穿在身上的看不見的防護服,在保衛自己免受外界的威脅和變化影響時,也遮蔽了自己的眼界和真正的想法。

所以,作為下屬也要積極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發表自己的觀點,並據理力爭,作為領導或者老闆,則需要聽取下屬的意見,在綜合考慮之後再做出決定,這才是鰷魚效應要告訴我們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8TTfG4BMH2_cNUgKN-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