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福音!殺滅B肝病毒藥物開發成功,2.5億患者有希望被治癒

2019-12-23     肝博士

 B肝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第一病,無論是從它對整個社會影響的廣度,還是從深度來看。

 今天的我們,恰好處在B肝病毒傳播的轉型期——可以疫苗預防、可以檢出,卻仍然無法根治。

 B肝病毒主要通過血液傳播,傳播途徑有母嬰、血液以及血液製品、破損的皮膚黏膜和性接觸。

  1:1.2 億中國人是如何感染B肝病毒的?

  在中國,對B肝病毒的正式研究始於 1973 年。

  那一年,北京大學附屬人民醫院檢驗科主任陶其敏教授開始研究B肝,並建立了中國第一個B型肝炎表面抗原和表面抗體的檢測方法。

  但一直到上世紀 80 年代,中國才全面實施了對獻血員的B肝表面抗原篩查。

  在中國,從文獻中,能夠找到 2000 年北京佑安醫院做的傳播途徑調查,調查了在此醫院就診的 400 名慢性B肝患者。

  佑安醫院的調查發現,在B肝疫苗未使用的情況下,垂直傳播占 39%,母親陽性較父親陽性更易傳染給下一代。

  此外,醫源性感染的主要感染途徑是注射和口腔就醫,分別占被調查者的 20.5% 和 9.8%。

  1998 年《實用預防醫學》上的「口腔科常用鑽針B肝表面抗原污染調查」顯示,當時被調查的口腔科,常用鑽針的B肝病毒攜帶率幾乎有 11.1%。

  佑安醫院的這次調查規模雖然有限,但基本反應了B肝病毒的各類傳播途徑在中國所占比例。

  在當時,除了母嬰傳播之外,大量的B肝感染者的感染原因是,共用了消毒不徹底的針頭。

  像口腔就醫這類的醫源性感染,在經濟條件較好的城市地區所占的比例也不容忽視。

  毫無疑問,上世紀末,血液傳播在B肝的傳播中也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然而,因為B肝感染率的巨大基數,輸血傳染的機率並不顯眼。

  即使在 80 年代對血液全部進行B肝表面抗原檢測之後,有的血液樣本呈陰性,血漿中仍能檢測到B肝病毒 DNA,仍然有一定的幾率令受血者感染上B肝。

  直到 2014 年,使用核酸檢測的方法對血庫中的血液進行篩查,這才完全杜絕了因正規輸血染上B肝的可能。

  也就是說,直到 2014 年,我們才終於能用上「乾淨」的血源。

  2:殺滅B肝病毒藥物開發成功

  日前,俄羅斯聯邦消費者權益保護和公益監督局流行病學中心科學研究所的代表向衛星通訊社表示,俄科學家已研製出一批可以破壞B型肝炎(簡稱「B肝」)病毒基因組的藥物,該藥物或在6年後上市。

  專家表示,目前世界上還沒有類似藥物,現有藥物只能抑制但無法殺滅病毒。

  俄消費者權益保護局下屬臨床診斷科學諮詢中心負責人丘拉諾夫表示:「截至不久前,破壞目標病毒基因在技術上還是不可行的。我們藥物的作用是基於新型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

  據悉,該種藥物的臨床前試驗將於2019年開始,5年後或步入俄醫藥市場。

  專家指出,俄羅斯約300萬人患有慢性B肝,全球患病人數超過2.5億,每年死於這一疾病的人數超過100萬。

  3:避免歧視,正確對面B肝群體,做好當下工作。

  B肝不會通過共餐傳播,因為病毒無法進入口腔、食道和胃腸道的細胞,人體消化道里也缺少病毒生長繁殖所需的物質。

  但很多對B肝一知半解的人,至今仍會拒絕和B肝病毒攜帶者同桌吃飯。

  雖然能殺死B型肝炎的藥物已經研製成功,B肝很可能會被完全治癒,但根據報道該藥物要在6年後才能上市。所以當下,疫苗接種是控制B肝病毒傳播的主要手段。

  如何對待那些已經感染並攜帶病毒的人,這個問題時刻考驗著我們,正確看待這一群體,避免歧視,這些才是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

*了解更多肝病知識,請關注肝博士:Ganbos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trZMG8BMH2_cNUgFC_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