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里,母親一直是慈愛、包容、偉大的象徵。我們總會以母親去比喻祖國,比喻家鄉,比喻山川河流,可見母親這個角色在我們生命中有著無比重要的地位。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母親是一直陪伴在我們左右教導我們的人,我們熱愛她歌頌她,長大後總想怎麼樣去報答她。
但是在中國式養育的家庭中,「視母如仇」的現象卻讓「母親」這個角色蒙上了陰霾。
在育兒類節目《超級育兒師》中,有一期就講述了一個孩子「視母如仇」的故事。
晨晨是一位8歲的小男孩,最近總是和母親頻繁的發生爭執,激動起來甚至對母親動起了手。
晨晨的母親無奈下,只能請求節目組來幫助他們化解母子之間的矛盾。
節目組來到晨晨家時,恰好就目睹了他們母子大戰的一幕。由於晨晨不願意寫作業,一直玩電腦,晨晨媽媽就對晨晨動起手來。
晨晨挨打後也不甘示弱的回擊,最後以媽媽疲憊的認輸結束,主持人將晨晨拉到一邊,卻沒有迎來意料之中的反抗,晨晨非常乖巧的跟隨主持人來到了一旁。
這樣一段對話出自一位8歲小朋友之口,卻有著振聾發聵之力。經過節目組了解之後才知道,原來晨晨的爸爸長期出差,從小就由晨晨的媽媽獨自撫養晨晨長大。
在不知不覺中,晨晨的媽媽就把養育晨晨的委屈和壓力以及對丈夫的不滿,都通過暴力的方式發泄在了晨晨身上。
這就像我們常言道的因果報應,只是晨晨的媽媽沒有想到這因果來的如此之快。我們在感嘆晨晨「視母如仇」的可怕之時,也不禁為晨晨媽媽的中國式養育而感到悲哀。
1.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
這句話放在古代的封建禮教社會大環境下,還能講出幾分道理。但是放在現今文明社會,這無疑就是父母愚昧無知,武斷專橫的藉口。
就像上面這個故事所說的晨晨媽媽一樣,大多數人打孩子並不是出於讓孩子在疼痛中學習道理的目的,而更多的為了發泄自己在情緒上的不滿,卻還要披上一層「對孩子好」的遮羞布。
孩子的內心都是脆弱而敏感的,長期的暴力所帶來的心理壓力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視母如仇」的情緒。
2.愛之適足以害之
這句話出自於《淮南子》,是指如果父母一直讓孩子處於很舒適的環境,反而在他長大之後給他帶來危害。
很多媽媽即使在面對孩子犯的錯誤時,也因為疼愛的原因,捨不得對他進行責難。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慢慢養成刁蠻任性的性格,甚至連打罵母親這樣的行為也覺得理所應當。
這類孩子長大之後,通常也是難以適應這個社會的,並且還會認為造成這樣的局面全是母親的問題,這正是溺愛孩子所結出的苦果。
3.過於專斷的教育理念
有些父母總是過於強調自己作為長輩的威嚴,總希望孩子事事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這樣做不僅扼殺了孩子的想像力和能動性,並且在這樣長期的壓抑環境下生長,也給孩子的心理成長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會讓孩子敢怒而不敢言。
1.破裂的親子關係
當媽媽們採取這些錯誤的育兒方法來教導孩子時,孩子也會從一開始的全盤接受到後來的滿身反骨。
這就像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拔河,雙方總想讓對方倒向自己,到最後卻發現都不能奈何對方。
母子身上有割不斷的血脈相連,卻可能因為錯誤的教育方式而成為比陌生人更疏遠的存在。
2.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
孩子如果長期生活在父母為他營造的舒適環境中,他會逐漸喪失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
相反,如果他長期生活在父母的打罵教育中,他則會變得沒有自信,喪失情感表達能力。而這些孩子情感發育上受到的阻礙,會直接導致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面臨困境和選擇時,無法做出最優的判斷。
在人生這條路上,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孩子本來可以幸福的未來可能就此改變。
3.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無論是父母過於寵溺孩子,還是讓孩子處於長期的高壓管理之下,都會讓孩子的心裡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被過度放縱的孩子就會失去對這個世界的敬畏之心,形成扭曲的價值觀,長大後往往很多都會出現暴力傾向甚至出現犯罪行為;相反被過度管制的孩子則會失去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容易造成孩子自卑敏感甚至抑鬱的心理問題。
1.同理心
父母教育孩子就應該從尊重孩子開始。當孩子受到了挫折時,家長不應該一味的給孩子講大道理,告訴孩子應該堅強勇敢,而是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
先我們要認同孩子經受的挫折對於他短短的人生來說是意義重大的,然後表明我們也和你一樣感同身受,再引導孩子克服挫折。
這樣就能讓孩子打心底里認同父母的教育方式。
2.允許孩子有犯錯的機會
每個人的成長都是經歷了無數次的錯誤所累積而成的。面對孩子犯錯時,家長們不應該第一時間去指責孩子,而是應該先弄清孩子犯錯的原因。
通過分析孩子犯錯的原因,再來指導孩子從中吸取經驗,下次不再犯錯,切記不可以使用打罵或是冷暴力這樣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3.以身作則
在孩子探索的道路上,父母就像遠處的那一盞明燈,永遠為孩子指引方向。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父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以身作則,這樣才能做到言傳身教,讓孩子在日常與父母的相處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內心秩序。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視母如仇」的孩子並不是短時間內形成的。
媽媽在檢討自己育兒方式的同時,更應該積極的學習正確的育兒方法,增加與孩子的有效溝通,早日拉近自己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