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南歐--葡萄牙
葡萄牙民族英雄,鎮守著的大西洋上的明珠里斯本
2019年10月29日,星期二,晴,21度,自駕第10天
今天,一整天穿梭在里斯本老城裡瀏覽。計劃安排的滿滿的,里斯本老城區、光復廣場地標建築、著名的商業中心商業廣場、里斯本海邊的熱羅尼莫斯修道院、古樸的辛特拉小鎮、幽靜神秘藤葛青苔迷霧縈繞中的佩納宮,中午,還有一個重要節目,去參觀並品嘗葡式蛋撻和咖啡。
對於葡式蛋撻,我是老土,一點兒都不了解,到了店裡一把照片發在朋友圈,了不得,招來了仇恨。原來,這個百年老店Pastéis de Belém,舉世聞名,是現代年輕人的熱寵。進店得提前預約,否則,您就得在店外排隊叫號入店消費。
里斯本道路狹窄,丘陵起伏,找尋停車場十分困難,因此,今天除了有軌電車,大部分出行完全靠「11」路了。我全副武裝,戴上護腰、系上護膝,背著沉重的裝備,步行掃街。
下午去郊區辛特拉小鎮的佩納宮,山路崎嶇、濃霧瀰漫,十米開外什麼都看不清,范華頭車,開的飛快,我尾車,怕掉隊,開著大燈緊追。急行在茂密的原始森林裡,朦朧中,愈發緊張、神秘。
夜幕籠罩著里斯本,霓虹燈下,骷髏閃現,冷不丁摟著你的肩頭,露出詭異的怪笑。過兩天是西方的萬聖節,老城提前進入了節日的搖滾節奏,紅男綠女、街頭派對,其中,也有不少華人學生身披廣告牌子,嗨皮的推銷啤酒。
走街轉巷來到當地最有名的海鮮市場,夾雜在牛鬼蛇神的喧囂中間,一盤鹽水大蝦、半打檸檬生蚝、焯一盤原味蛤蜊,白葡萄酒的品味中,恍惚,人又年輕了幾歲。
白天的寂靜,夜晚的熱烈,體現出了葡萄牙傳統文化習俗的特色,夜生活,使得老城,滿血復活。
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繁華的商業廣場
葡萄牙(葡萄牙語:Império Português),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世界性帝國,全盛時期面積達1040萬平方公里,是歐洲建立最早、持續最長久的殖民帝國(1415年-1999年)。
葡萄牙在15世紀進行的非洲西海岸探險和1415年對非洲北部的休達的征服標誌著葡萄牙王國成為海上強權的開始。其後,葡萄牙開始大力發展航海學校,以及加強地圖學的知識。在一個世紀後,葡萄牙終於成為歐洲首個打通往印度航線的國家。葡萄牙航海家如迪亞士,瓦斯科·達·伽馬,以及為西班牙帝國興起時期的國王卡洛斯一世服務的斐迪南·麥哲倫創下了不朽的航海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葡萄牙曾經嘗試抵抗殖民地發起的非殖民地化浪潮,並因此爆發了殖民戰爭(1961年-1974年)。印度亦在1961年攻打並收復了葡萄牙位於印度的殖民地果阿和達曼-第烏兩地,這使得葡萄牙在亞洲只剩下中國的澳門及東南亞的東帝汶兩個殖民地。而經歷1974年葡萄牙爆發了康乃馨革命,推翻了薩拉查獨裁政府。葡萄牙政府轉為支持其殖民地的獨立運動,直至葡萄牙政府在1999年12月20日正式將澳門交還給中國後,葡萄牙殖民帝國正式宣告結束。2002年,東帝汶也獲得獨立。
商業廣場上的行為藝術
里斯本(葡萄牙語:Lisboa 、 英語:Lisbon),是葡萄牙共和國的首都。位於該國西部,城北為辛特拉山,城南臨塔古斯河,距離大西洋不到12公里,是歐洲大陸最西端的城市,南歐著名的都市之一。里斯本是工業城市、國際化都市,如今是葡萄牙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亦是歐洲著名的旅遊城市,每年接待遊客超過100萬人次。
里斯本港是國際海港。里斯本西部大西洋沿岸有美麗的海濱浴場。
商業廣場上的行為藝術
商業廣場上的行為藝術
商業廣場的凱旋門外,肅立著葡萄牙歷史上的英雄雕像,雕塑上刻有:「榮耀為天賦和勇氣加冕」
乞討藝人與繁華的商業步行街,形成強烈的對比
乞討藝人與繁華的商業步行街,形成強烈的對比
商業廣場,瀕臨大西洋,是繁忙的國際港口
在丘陵起伏的山城,有軌電車,是里斯本的公共運輸
葡萄牙歷史上的英雄雕像,雕塑上刻有:「榮耀為天賦和勇氣加冕」
屹立在大西洋上的「4月25日大橋」
4月25日大橋(薩拉扎爾大橋),將首都里斯本和對岸的阿爾瑪德小鎮連接起來,橋長2277.64米。
大橋於1966年8月6日通車,因為大橋的外形與美國舊金山的金門大橋極為相似,而且,兩座大橋是由同一家建築公司承建,所以,這座大橋,又被人們愛稱為「里斯本的金門大橋」。
屹立在大西洋上的「4月25日大橋」,橋的左側是高高聳立的基督塔
屹立在大西洋上的「4月25日大橋」,橋的左側是高高聳立的基督塔
屹立在大西洋上的「4月25日大橋」,橋下穿梭的國際貨輪
一群海鷗,在「4月25日大橋」的上空飛翔
迷霧朦朧中的佩納宮
佩納宮(Palacio da Pena)是葡萄牙國王離宮,它耀眼、奇特、矯飾的身姿看上去像一座童話城堡。宮殿本身為多種建築風格,兼具哥德式、文藝復興式、摩爾式、曼努埃爾式。乃十九世紀葡萄牙女王瑪麗雅二世的丈夫——費迪南德之心血結晶。它始建於1840年,竣工於1885年,即費迪南德逝世那年。居住在此地區的其他達官顯貴,按照同樣的理念 建築官邸,使得里斯本郊區的辛特拉小鎮成為歐洲浪漫派建築的中心,其公園與庭園風格更深深影響了後世的景觀美化設計。
彎曲的小徑,起伏的山巒,茂密的蕨類植物,青苔覆蓋的遺蹟和精妙絕倫的宮殿,人文景觀與自然風光糅合在一起,使雲霧繚繞、風景宜人的辛特拉宛如一個童話世界,難怪詩人拜倫把辛特拉喻為伊甸園;英國作家羅伯特·索泰則認為這裡是「地球上最成功的一處人居環境」。
由於深具文化價值,佩納宮於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迷霧朦朧中的佩納宮
童話世界的佩納宮
迷霧朦朧中的佩納宮
廣場上的海鷗,憤怒的衝著一群和他搶食的鴿子喊道:「我的地盤兒,走開走開!」
陡峭的台階,起伏的山城
一行幾個人邊走邊拍,我在最後一個,跟著隊伍。一邊尋找拍照的角度,一邊還得留意腳下的台階,還得瞄著大家的身影,在縱橫交錯的老巷裡,顯得手忙腳亂。
就是這張照片,眼睛剛剛離開取景窗兒,前邊的人就不見了,緊跑幾步,還是不見蹤影,用對講機趕緊呼叫,沒有任何反應,用微信聯繫,沒有人搭茬兒,逼得我忍痛撥打電話,這可是國際長途啊,居然無人接聽,好無奈,丟了一個大活人,你們居然自己玩兒去了,哼!
我沿著小路邊走邊拍,竟然下山又走回了早晨出發的原點--光復廣場,令人哭笑不得,要知道,我走失的地方,可是小城的山頂,轉了一圈,又摸回來了,剛才上山,可是坐爬山的有軌電車好不容易才上去的啊。
語言不通,手機也玩兒不轉,只能摸索著下載google地圖,拍了一張光復廣場紀念碑的定位照片,發給大家的微信群里,然後,就死心塌地的去「掃街」了。
過了好半天,老范抱著肚子,挺著200多斤的身子,像救星一樣,渾身濕漉漉、喘呼呼的出現在我眼前,領著我去找大家。一問原因,他的對講昨晚沒衝上電、幾個人的手機都出了故障。結果,讓大家為我著了半天急,弄得我心裡好過意不去。
面朝大海的商業廣場
圖片正前方的圓頂建築,是里斯本海邊的熱羅尼莫斯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onimos),圖片右側沒有體現出來的小屋,就是舉世聞名的「葡式蛋撻」百年老店Pastéis de Belém。
修道院的正對面,是葡萄牙著名的航海紀念碑,旁邊是桅杆林立的帆船錨地。站在紀念碑前,可以遠眺「4月25日大橋」。
蛋撻在葡萄牙被稱為Pasteis de Nata,但要品嘗到最正宗最具歷史的蛋撻,還得來到位於里斯本貝倫區的百年老店Pastéis de Belém。
這家始創於1837年的Pastéis de Belém甜品店,位於里斯本河邊的熱羅尼莫斯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onimos)旁邊,看起來一點兒都不起眼,老舊的房子,小小的門臉,如果不是門口排長隊購買的人群,稍不留神兒就會和世上最正宗的葡式蛋撻擦肩而過。
新鮮出爐的蛋撻,撒上香醇的肉桂粉,一口下去,薄如紙張的撻皮香酥十足,入口即化的蛋液與牛奶的濃郁完美融合,還有控制得當的焦糖比例使得蛋撻甜而不膩,真是唇齒留香,回味綿長。這樣一隻美味的蛋撻只需0.95歐,以歐洲的消費標準來說算是很親民的了。
蛋撻店裡,品嘗撒上肉桂粉的香醇蛋撻
百年蛋撻店前排隊的食客(圖片:網絡,百家號.張藝攝影)
紅葉,在佩納宮後山的小河裡,靜靜地飄向遠方
我和范華留影在霧中的佩納宮
作者李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hQpT3EBfwtFQPkdYhi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