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院90周年】人文省中醫 | 不見女兒不肯吃飯,趙阿姨到底為哪般

2023-11-17     廣東省中醫院

原標題:【建院90周年】人文省中醫 | 不見女兒不肯吃飯,趙阿姨到底為哪般

開欄語

一封信,一個故事,一段情,講述不一樣的醫患故事。用我們放心、順心、貼心、動心的服務,撫慰病痛,燃點希望。人文省中醫,為您的生命與心靈護航。

在廣東省中醫院建院90周年之際,醫院醫務工作者用生動的筆觸,書寫下醫患雙方攜手維護生命、彼此用心、雙向治癒的故事,彙集成這本《大醫精誠 大愛無聲——廣東省中醫院醫患故事集》。

這些展示著醫患本源、攜手相助、知遇感恩的醫學人文故事,將成為傳遞正能量的載體,架設起醫患和諧的橋樑,譜寫「大醫精誠」的新篇章!

與患者有溫度的溝通、共情給我們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新思路,讓我們在面對危重患者時,除了運用理性的醫學思維,更能結合感性的人文思維,與患者和家屬建立信賴,提升依從性,從而使醫患之間更好地配合。ICU並不冰冷,而是充滿溫暖、充滿愛、充滿陽光的希望之地,療愈病人也充盈自己的內心。

怪事!退休醫生生病不肯吃東西

在ICU里,面對拒絕進食的患者,你會怎麼做?是直接留置胃管?還是選擇腸外靜脈營養輸入?這些都屬於ICU內的醫療護理常規操作,對於一名在ICU工作了12年的護士來說,這些做法更是司空見慣,但遇到了趙阿姨,這一次我沒有這麼做。

「老師,12床趙阿姨還是不肯吃東西,我勸她也不吃,口罩都不讓我們碰一下,您去勸勸吧。」中午時分,管床護士茜茜焦急地跑來對我說。

趙阿姨,87歲的退休醫生,腦梗死後遺症伴肺部感染收入重症監護室。曾經是一名醫生的她,從昨天下午入住後對於打針、抽血、監護等治療都很配合,卻唯獨不願意吃東西。於是我放下手頭的工作徑直走向趙阿姨床邊。

趙阿姨戴著口罩安靜地躺在床上,桌上那一碗粥滿滿的一口未動,我輕聲打招呼:「趙阿姨,中午好!我是阿萍,昨天和你介紹過的,這裡的護理組長。」趙阿姨低聲地回應道:「你好!」聽到趙阿姨有回應,我就直奔主題與她聊了起來。

「聽說您不願意吃東西,我來看看您。」

趙阿姨搖搖頭說:「不吃,會拉大便。」

「拉大便是正常的,能拉出來說明腸道通暢,有利於您的身體健康。」

「不會的,不會的。」趙阿姨堅定地說。

我心想會不會是趙阿姨擔心麻煩我們?於是,我真誠地說:「您不用擔心,想拉大便可以隨時拉,拉完告訴我們就可以了,我們會及時清理。您不吃東西,營養跟不上,會影響您的康復,您也是醫生,這些都知道的。」

「我要等女兒從國外回來再吃,她已經在回來的飛機上了。」

「不吃東西,身體越來越虛弱,您女兒回來看到會很傷心的。」

趙阿姨依然堅持說:「我要等我女兒。」

我很好奇:「女兒不來就不吃東西,能跟我聊聊這是為什麼呢?」

突然,趙阿姨指著進來打掃衛生的清潔阿姨大聲地說:「就是幹壞事,就是她。」

趙阿姨情緒激動,我立刻握住她的手安撫說:「這是我們的清潔阿姨,進來打掃衛生,有我在,您放鬆哈。

待趙阿姨情緒緩和後,我一頭霧水地問她:「您說她幹壞事,她做了什麼?」

趙阿姨卻回答:「等女兒來,等女兒來。」

看到趙阿姨此時的狀態,明顯感覺到她在入住ICU後對時間、空間、人物的判斷有些錯亂,於是我決定給趙阿姨的女兒打個電話。

真相!曾被保姆虐待,心裡有陰影

趙阿姨女兒其實就在廣州,只是趙阿姨記不清了。令我驚訝的是,趙阿姨不願意吃東西竟是因為她長期受到保姆的虐待。趙阿姨自己在家期間,住家保姆喂食速度過快,對趙阿姨言語辱罵,有大便不及時清理,甚至不准趙阿姨在夜間大便,這些行為給趙阿姨帶來了嚴重的心理陰影。女兒半年前回國後得知保姆的做法,辭退了保姆,自己留在趙阿姨身邊,事無巨細地照顧,吃東西都是她親自喂,趙阿姨才恢復了一些。

聽了趙阿姨女兒的一番話,我心中的疑惑解開了,於是和趙阿姨女兒商量好,她午飯後就來醫院,給趙阿姨喂點東西吃。

返回病房,我把女兒要來的消息在趙阿姨的耳邊輕輕告訴了她,我看到趙阿姨的嘴角輕輕地上揚了。

下午,趙阿姨女兒準時來到。

女兒:「媽媽,我來看您了!」

趙阿姨:「你吃飯了嗎?」

女兒:「我吃了,聽姑娘說您不吃東西,我來看看。」

我:「阿姨,我已經把您的粥加熱了,讓您女兒喂您吃點好嗎?」這次趙阿姨沒有拒絕。

我取下了趙阿姨的口罩,這次趙阿姨沒有反抗。女兒舀了一勺粥,吹了吹,輕輕送到媽媽嘴邊,趙阿姨張開了嘴,緩緩地喝粥、慢慢地咀嚼。看來趙阿姨不吃東西的問題找到了初步的解決方法,但是一想到趙阿姨女兒家中也需要照料,往返醫院路途較遠,真的不忍心讓她每天幾次來回跑醫院,於是,我開始嘗試著自己給趙阿姨喂粥。

放心!趙阿姨終於同意護士喂飯

我:「趙阿姨,您女兒住那麼遠,來的路上也很辛苦,讓她在旁邊休息一下,我來喂您可以嗎?」

趙阿姨將信將疑地看了看女兒。

女兒:「媽媽,這裡的姑娘都很細心,放心吧,她們不會喂得太快的,您吃完一口,她們才喂下一口。」

我接著說:「是的,您慢慢吃就可以了,不用急的,而且一會兒吃完後如果有便便,我們也會及時幫您清理,我們24小時都有人,你有需要只管叫我們。」

說罷,看到趙阿姨點了點頭,我順勢接過趙阿姨女兒手中的粥慢慢地一口一口地喂。

我輕聲問:「趙阿姨,我這樣喂您可以嗎?」

趙阿姨:「可以。」

我:「那就好,看到您能吃點東西,我們都很開心,想讓您快點好起來,那今天的晚餐讓我們姑娘喂可以嗎?讓您女兒早點回去家裡休息。」

趙阿姨:「可以。不過,明天我女兒還能來嗎?」

我當即說:「當然可以,明天你吃過中午飯,午休睡一覺,養好精神,下午您女兒就來了。」

趙阿姨女兒:「媽媽,護士們都很好的,讓她們喂你吃東西我都很放心。阿萍,咱們飯堂有沒有『細路面』?她平常喜歡吃這種麵條,好消化。」

我馬上聯繫了配餐員,給阿姨訂好了麵條。

「阿姨,晚餐給您訂了『細路面』,到時候姑娘喂您吃。」

看到趙阿姨點了點頭,聽到趙阿姨女兒一聲聲的感謝,我放下了擔心,同時心裡美滋滋的。晚餐時間到了,我特地去看了看趙阿姨,看到護士正在喂趙阿姨吃她喜歡的「細路面」,一種職業成就感湧上了心頭。

與患者有溫度的溝通、共情給我們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新思路,讓我們在面對危重患者時,除了運用理性的醫學思維,更能結合感性的人文思維,與患者和家屬建立信賴,提升依從性,從而使醫患之間更好地配合。ICU並不冰冷,而是充滿溫暖、充滿愛、充滿陽光的希望之地,療愈病人也充盈自己的內心。

作者:曹萍,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

執行編輯:張靚雯

審核校對:莊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f7d6486f6010081c0e82d913a59616b.html